李 丹 劉遠光* 王玉清
(1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2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0)
弱視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童眼病,它僅發(fā)生在視覺尚未成熟的幼兒期。弱視形成后患兒不僅雙眼或單眼視力低下,而且常常沒有完善的雙眼視覺功能,沒有精確的立體視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故近年來已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我院采用綜合療法治療弱視得到較好效果,現(xiàn)將84例兒童弱視資料整理報道如下。
84例135眼弱視兒童中,年齡3~14歲。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視121眼,屈光參差性弱視26眼,斜視性弱視27眼。輕度弱視42只眼,中度弱視83只眼,重度弱視10只眼。弱視診斷標準和分類方法遵照1996年4月全國弱視防治學組規(guī)定的標準。
1.2.1 檢查與診斷
弱視兒童均常規(guī)檢查遠、近視力、眼位、眼球運動、屈光間質、眼底、注視性質,排除眼部器質性病變。用1%阿托品眼用凝膠點雙眼散瞳,每日3次連續(xù)3d,斜視者5d后再行裂隙燈檢查、眼底和注視性質檢查,最后檢影驗光或全自動電腦驗光,確定屈光狀態(tài),給予處方配鏡。處方配鏡原則:遠視性弱視可大瞳孔下直接處方配鏡,近視性弱視待21d后復查配鏡。處方原則:遠視性弱視一般減 +0.50~+2.00D給鏡,減+0.50~+1.00D稱為全矯處方。合并內斜視、6歲以下及中、高度遠視眼者,給予全矯,待3~6個月視力提高后,適當降低眼鏡度數(shù),中、高度近視眼者,降低1/3~1/2給鏡,外斜視者應以治療弱視為主,散光均全矯。
1.2.2 傳統(tǒng)遮蓋或壓抑療法
單眼弱視遮蓋健眼,弱視眼戴合適眼鏡,每周復查1次。遮蓋比例為:3歲者3∶1,4歲者4∶1,5歲者5∶1,6歲以上者6∶1遮蓋,7歲以及7歲以上連續(xù)遮蓋。雙眼弱視,若戴鏡后雙眼視力相同或相差兩行以下者,不遮蓋;若戴鏡后兩眼視力相差2行或2行以上者,根據(jù)患者年齡和弱視程度決定遮蓋方案。對于依從性較差的患兒選擇壓抑療法,依據(jù)具體情況行近壓抑和遠壓抑,在遮蓋期間定期復診。
1.2.3 增視功能訓練
中心注視者:選用“增視能”多媒體治療儀(國家醫(yī)療保健器具工程技術中心開發(fā)的“增視能”系列多媒體軟件,項目編號2002BA709B12),另外,CAM光柵治療儀、紅光閃爍治療儀、三色光交替閃爍增視儀等也是中心注視的治療。旁中心注視者:選用后像、光刷和三色光交替閃爍增視儀使其轉變?yōu)橹行淖⒁暫笤龠M行其他。
1.2.4 精細目力訓練
是對于弱視眼的一種特別應用鍛煉,適用于家庭治療及鞏固治療。訓練方法多樣如描圖、剪紙、穿針、書法等,訓練要求使用弱視眼,由簡單到復雜,分階段進行。家長的重視程度、常抓不懈是治療關鍵。
1.2.5 復查情況
我們?yōu)樗兄委熁純涸O立個人弱視檔案,均每周復查一次,每次檢查雙眼裸眼及矯正視力,并予以記錄,3~6個月散瞳驗光1次,再根據(jù)具體情況及時調整鏡片及治療方案。弱視基本治愈后,每1~3個月復查一次,并逐漸撤出遮蓋及訓練。伴有斜視者戴全矯眼鏡6個月以上,待視力提高后,手術矯正殘余斜視角,以鞏固療效。治愈后隨訪觀察1~2年。
按照1996年4月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斜視弱視學組制訂的標準[1]進行療效評價。
我們采用綜合療法治療弱視,總有效率達98.5%。其中治愈113只眼,占83.7%;進步20只眼,占14.8%;無效2只眼,占1.5%。
見表1。3~6歲組的治愈率最高89.2%,7~8歲組的治愈率是75.6%,9~14歲組的治愈率是63.6%。3~6歲組與其他兩組之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所以,初診年齡越小,療效越好。
表1 初診年齡與療效
見表2。 輕度弱視的治愈率最高為97.6%,中度弱視的治愈率79.5%和重度弱視的治愈率60%。輕度弱視組與其他兩組間差異有極顯著性意義(P<0.005)。所以,弱視程度越輕,療效越好。
表2 弱視程度與療效
見表3。屈光不正性弱視組與其他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05),屈光參差性弱視組比斜視性弱視組治愈率高,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表3 弱視類型與療效
見表4。 遠視性弱視組治愈率85.3%與散光性弱視組治愈率85.7%,兩組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兩組與近視性弱視組治愈率55.6%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05)。
表4 屈光類型與療效
見表5。中心注視者治愈率與旁中心注視的治愈率比較,結果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
表5 注視性質與療效
將屈光不正性弱視90只眼分成2組。1組42眼,在主視眼鏡片上用黑布作眼罩遮蓋。2組48眼,用繃帶把健眼完全遮蓋起來,上述兩組遮蓋時間、次數(shù)、治療方案都相同。結果,1組治愈24眼治愈率為57.14%,2組治愈35眼治愈率為74.07%,兩組之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選擇用繃帶完全包扎健眼92只眼分成2組。1組48眼,常規(guī)遮蓋加綜合治療2次,每次30min。2組44眼,常規(guī)遮蓋加綜合治療1次,每次30min。1組治愈38眼治愈率為79.17%,2組治愈29眼治愈率為65.91%,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
弱視是一種發(fā)育障礙性疾病,其發(fā)病率高,病因較復雜。Von Noorden根據(jù)弱視的發(fā)病機理,把弱視分成屈光不正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斜視性弱視、形覺剝奪性弱視和先天性弱視5種,后2種弱視較少見,預后也較差,臨床上多見的是前3種可逆性功能性弱視,即本組綜合療法治療的弱視。我們體會采用綜合療法效果較好。本組病例治療最短2個月,最長4年,135只眼中基本痊愈113只眼(83.7%),進步20只眼(14.8%),總有效率98.5%。通過資料分析,弱視治療效果與諸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初診年齡、弱視程度、弱視類型、屈光類型、注視性質、遮蓋方法及治療時間都有關系。初診的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年齡組之間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輕度弱視治療效果好,弱視程度之間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01);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參差性弱視效果好于斜視性弱視,弱視類型之間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05);遠視性及散光性弱視較近視性弱視效果好,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05);中心注視治療效果好于旁中心注視者,兩組之間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01);蓋眼為完全遮蓋組治愈率高于常規(guī)遮蓋組,兩組之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每日治療2次組治愈率明顯高于每日治療1次組,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
以上結果顯示弱視的治療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應提倡早期的弱視篩查,做到早期檢測,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且綜合療法比單一療法優(yōu)越;醫(yī)院內的綜合治療,其療效明顯好于家庭內的單一治療。為保證治療效果要強調的是:①仔細檢查眼位并給予充分散瞳,精確驗光,準確的鏡方是治療的關鍵和基礎。②遮蓋治療是綜合療法的重要手段,也是很具體和實際的問題。本文中應用不同的遮蓋方法其結果截然不同,實踐證明,嚴密整日有規(guī)律的繃帶包扎遮蓋,效果更好。③由于弱視群體都為兒童這一特性,避免其對治療產生的枯燥厭煩感。我們選用“增視能”多媒體治療儀,根據(jù)弱視程度不同選擇下列訓練法,視覺刺激、視覺精細、同時知覺、融合功能、立體視覺訓練,通過多種模式的刺激,同時提高手、眼、大腦皮層協(xié)調訓練,使弱視眼黃斑功能抑制較快解除而中心視力提高。④錐細胞對波長640μm的紅光敏感,因此紅光刺激治療要保證所用紅光波長準確有效。⑤弱視治療室環(huán)境要盡量黑暗,保證治療儀器的光度。⑥兒童訓練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患兒治療間距適宜,不吃東西及玩耍玩具等。⑦家長與患兒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問題,甚至關系到治療的成敗。弱視治療時間較長,且視力提升緩慢。因此向患兒家長做全面詳盡的解釋,讓其了解弱視的特性,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防止半途而廢。⑧弱視治愈后存在復發(fā)問題,且復發(fā)率較高,因此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是弱視治療中極為重要的問題。要嚴格執(zhí)行我國弱視的治愈標準;堅持配戴眼鏡,即使是裸眼視力正常也可能導致弱視復發(fā)[2-5]。復查要遵循:弱視治愈后前半年應每月復診1次,以后每半年復診1次,直至3年。
[1]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弱視的定義,分類及療效評價標準[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1996,4(3):97.
[2]Simons K,Robert D,Reinecke MD.A reconsideation of amblyopia Screening and stereopsis[J].Am J Ophthalmol,1994,78(6):707-713.
[3]徐國志.聯(lián)合療法治療弱視的初步體會[J].實用眼科雜志,1989,7(5):265-267.
[4]劉家琦,李風鳴.實用眼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699.
[5]劉家琦.實用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54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