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
三月的清晨,大山里的杏花白花花地開了一坡。乍一看,如青山蒙雪。杏樹下,一群臉色黝黑的孩子們,眼睛齊刷刷地盯著一座鐵索橋。
按照得到的消息,鐵索橋的那頭,將有一個年輕的女教師,帶著城市的時尚,穿過這座橋,到對岸的山村小學(xué)支教。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多年來,這里的小學(xué)沒有一位外來的老師,教師一直由村支書兼任。村支書上過小學(xué),每天搬著一本新華字典,夾雜著自己的理解,教孩子們唐詩、宋詞,甚至,還有數(shù)學(xué)和體育。
這對于長期陷入知識饑渴的孩子們,哪里滿足得了呢?況且,對于村支書本人來說,也是一種良知的煎熬,他怕誤人子弟。
太陽越過山頭,鐵索橋那邊的山路仍然沒有動靜,孩子們一動不動,眼睛直直地盯著橋的對岸。大山之間,呼嘯的山風(fēng),引得山林里的鳥雀飛出飛進(jìn)。
“孩子們,我們再排練一下為新來的老師背誦的古詩吧!”
在村支書的動員下,孩子們齊聲誦道: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會的幾首詩背了將近10遍,仍不見鐵索橋上有人影。此時,他們已經(jīng)等了足足5個小時。村支書告訴孩子,你們先回去吧,我繼續(xù)等會兒,不行,明天我們再來。
第二天清晨,孩子們?nèi)耘f齊刷刷地站在杏樹下。暮春的山風(fēng)裹著寒氣吹來,衣衫單薄的孩子們盡管渾身瑟瑟,卻不敢挪動半步,生怕一走神錯過了女老師的身影。
日上兩竿的時候,對面一駕騾車火急火燎地出現(xiàn)了。孩子們騷動起來,那不正是派去接女老師的車嗎?騾車是借對面山村的,為了給女老師代步。
鐵索橋上一陣搖晃,騾車上下來的那人幾乎是沖鋒似的撲倒在村支書的腳下??拊V著說,女老師來不了了,為了讓新來的女老師嘗嘗咱這里的野味兒,我射著了一只野兔,可野兔掉在了懸崖邊,我去撿時,腳下一滑,幸虧女老師抓住了我,可她卻滑下山坡……
當(dāng)天下午,護(hù)林隊找到了女老師,背著一個背包,里面放著新的語文、數(shù)學(xué)、地理,還有厚厚的一本生物書。女老師扎著長長的馬尾辮兒,人很漂亮,夕陽照在她的臉上,依然很紅潤。杏花紛紛如雨,山風(fēng)嗚咽。
三個月后,鐵索橋的對岸,一個背著和女老師一樣背包的男老師走了過來。
他原是城市里一名銀行職員,沒有教師資格證,他說,從今往后,就由他來教孩子們。孩子們一臉遲疑。
他上的第一堂課是作文課,命題作文《杏花》。所有的孩子們無一例外地寫到了去世的那個女老師。他們寫道,那個城里來的阿姨,坐著杏花做成的船,飛到美麗的夕陽深處去了……
抱著厚厚的一摞作文本,有人發(fā)現(xiàn)男老師在燈下哭泣。
他,是女老師的前男友。三個月前,得知女老師非要來支教,他們分手了……
摘自《青年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