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漢語中使用最普遍的第一人稱代詞。其實,“我”的最初含義與人稱毫不相關(guān),而是一種尖端為三角刺,形狀類似戈的古代青銅兵器。
《說文解字》中說:“我,古殺字”。說明在古代,“我”就是用來戰(zhàn)場拼殺的?!拔摇笔⑿杏谏讨苤翍?zhàn)國時期。
那么,“我”是如何由兵器而變臉為第一人稱的呢?古代的王室一年當中有兩件最重要的事要做:祭祀與戎戰(zhàn)。所謂“國之大事,在祀在戎”是也。所以,古代的王室貴族都習(xí)慣將自己的部落、宗族統(tǒng)稱為“手持戰(zhàn)戈的人”,即“我這方的戰(zhàn)士”,于是,作為第一人稱的“我”便出現(xiàn)了?!墩f文解字》中說:“我,施身自謂也。”《詩經(jīng)》中也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記載。從那時起,“我”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便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