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
患者男,48歲,因突發(fā)神志不清,重度喘憋,口腔內大量血沫,于夜間8時50分急診來我院。入院時觀察患者面色青紫,體質肥胖,由家屬背入搶救室。經內科急診醫(yī)生初步診斷搶救后,遵醫(yī)囑將患者轉往心內科住院治療。負責轉運的導診護士考慮患者體質肥胖,呼吸困難,且在轉運途中患者需要吸氧和靜點,于是選擇平車作為轉運工具。轉運途中,護士位于平車左前方指導路線,并按壓氧氣袋,平車護欄兩側各有2名患者家屬陪護,內科急診醫(yī)生位于右側車尾部,指導患者家屬注意安全,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呼吸困難,為爭取搶救時間,運送速度較快,在途經走廊轉彎處時,左側護欄被一名患者家屬無意間松開,導致患者從平車左側發(fā)生墜床。
2.1 轉運工具選擇不適當,當班護士對轉運技術掌握不全面,缺乏培訓和工作經驗,接診此類重度喘憋,且體質肥胖的患者,平車并非為最理想的轉運工具。
2.2 護士對患者可能發(fā)生墜床的危險,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中患者由于呼吸困難,在平車轉運途中,采取坐位側身于家屬懷中,加之運送速度較快,護士應當考慮到患者有可能發(fā)生墜床,卻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2.3 科室管理者對轉運護士和轉運技術的安全監(jiān)管不到位,致使負責轉運的護士參與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識淡薄[1]。本次案例暴露出護士在工作中忽視對患者的安全管理,所以,護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是導致墜床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3.1 加強對護士轉運技術安全性的培訓,指導護士通過總結工作經驗,重視轉運途中對患者的安全管理,并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選擇轉運工具,本次案例中如果選用輪椅運送法,則大大降低了墜床的風險性。護士應掌握適宜的運送速度,特別是轉運危重患者時,護士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受家屬情緒的影響而產生慌亂焦慮的情緒,從而擾亂了正常的工作思路。
3.2 及時評估患者可能發(fā)生墜床的風險指數(shù),對風險系數(shù)高的患者,要做好全程陪同,必要時多增加一名護士護送,以確?;颊叩霓D運安全。
3.3 轉運患者過程中,護士應該履行告知義務,提醒患者及家屬注意運送安全,不可輕易松解運送工具的保護裝置,配合醫(yī)護人員共同防止患者墜床或跌倒。
3.4 為確?;颊咿D運安全,必要時可采取保護性約束,科室常備平車,輪椅專用約束帶,但在使用前應與患者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解釋。
通過本次案例,使全科室護士提高了對患者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督促科室完善了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全科護士引以為戒,吸取教訓,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提高了保護患者的安全意識,保證護理安全。
[1]吳冬妹.ICU患者轉運中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體會.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