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文
14歲以下兒童是否有必要散瞳驗光
佚 名/文
首先要知道散瞳的目的是什么。毫無疑問,散瞳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調節(jié)影響近視給光而導致給出的光度偏高。調節(jié)緊張是假性近視的成因,而放松調節(jié)就是矯正假性近視的關鍵。
散瞳能起到麻痹睫狀肌的作用嗎?筆者的回答是否定的,散瞳和麻痹睫狀肌完全是兩碼事。假性近視是因為睫狀肌緊張,和瞳孔沒有關系;而散瞳散開的只是瞳孔,藥物也并沒有作用到睫狀肌。如果說兩者一定有聯系,那就是瞳孔打開會聯動調節(jié)放松,從而帶動睫狀肌的放松。既然散開瞳孔的作用是利用三聯動的關系來間接達到放松調節(jié)的目的,同理,用三棱鏡減少集合也一樣能達到這一目的,那么,為什么不加正鏡直接放松調節(jié)呢?這一點是我對散瞳這一做法感到不理解的地方。
可以這樣說,只要不存在調節(jié)緊張,就不存在假性近視,也就沒有散瞳的必要。那么,近視眼調節(jié)緊張嗎?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正視眼在看33cm距離時,需要動用3.00D的調節(jié),而一個近視-2.00D的人看33cm僅需要動用1.00D的調節(jié),和正視眼相比,顯然近視眼用了更少的調節(jié)。調節(jié)本來就用得不夠,怎么還會使用過度?這顯然是矛盾的。有人說是看近太久導致了睫狀肌的痙攣,從而造成了一種近視的假象(假性近視)。從理論上講好像的確是這么回事,但事實上恐怕就不是這么簡單了。我們知道,10歲左右的青少年有著高達14.00D的調節(jié)力,看33cm無非才動用3.00D,也就是說他有著高達11D的調節(jié)力儲備沒用,沒用怎么能說是使用過度呢?“導致痙攣”從何說起呢?就算“痙攣說”存在,那么究竟是調節(jié)力強的人容易痙攣,還是調節(jié)力弱的人容易痙攣?顯然調節(jié)力越強、調節(jié)儲備越多就越能輕松不易疲勞,也不容易引起調節(jié)緊張。既然如此,是不是就意味著調節(jié)力弱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引起調節(jié)緊張、更容易形成假性近視、更需要散瞳呢?事實恰恰相反,都是在給調節(jié)力強的青少年散瞳,而對于調節(jié)力弱的中老年人卻沒有強調這一點。
有研究表明,從青少年一直到老年,睫狀肌的能力幾乎不變,改變的只是晶體變凸的能力。中老年晶體變凸能力差,調節(jié)力差,睫狀肌需要動用更多力量,卻不會導致痙攣(假性近視),而晶體變凸能力強、調節(jié)力強的青少年卻容易睫狀肌痙攣(假性近視),這個道理從何說起?
我們在近視矯正的實踐中也發(fā)現,近視眼散瞳后與霧視后驗出的度數是根本沒有區(qū)別的,這就從結果上否定了青少年近視散瞳的必需性。另外,我們也發(fā)現,青少年近視患者中有相當多的人具有外隱斜傾向,而且近視眼的瞳孔要比遠視或正視眼開大得多,這說明平日里集合使用不夠,因為根據三聯動原理,少用了集合,瞳孔開大也會相應地少用調節(jié),這也在結果上否定了“調節(jié)使用過度睫狀肌緊張”的假性近視說。
綜上所述,我認為“青少年近視必須散瞳”的做法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