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蕓 張淑華 李慶華
大慶油田總醫(yī)院,黑龍江大慶 163001
甲狀腺腫瘤是最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女性多見。甲狀腺腺瘤一般不產(chǎn)生明顯的自覺癥狀,往往無意中發(fā)現(xiàn)頸前腫物。腫瘤生長緩慢,長期內(nèi)改變不多;甲狀腺腫瘤確診后均需手術治療,良性者行甲狀腺大部切除術,若腺瘤小可行單純腺瘤切除。切除標本應經(jīng)病理學檢查,若為惡性應按甲狀腺癌治療。收集臨床2010年1月—2012年6月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85例對手術前后的護理方法分析如下。
一般資料本組85例甲狀腺腫瘤患者中,男16例,女69例;年齡19~76歲,平均年齡38.6歲。病程5 d~3年。臨床表現(xiàn)均以頸前區(qū)腫塊伴而入院,術前均無聲嘶啞。
甲狀腺腫瘤患者多為女性,一方面害怕手術的損傷;另一方面對腫瘤性質(zhì)不明有顧慮,護士應耐心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顧慮,并使之配合治療。練習手術進體位將軟枕墊于肩部,保持頭低位。必要時,剃除其耳后毛發(fā),以便行頸淋巴結清掃術。術前晚予以鎮(zhèn)靜催眠藥,使其身心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狀態(tài)。術前常規(guī)檢查外,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的測定尤為重要。必要時,也應對心、肺、肝、腎等進行相應檢查,以對其功能狀況作出判斷。頸、胸透視或攝片,了解氣管有無受壓和移位。必要時作Valsalva-Mueller試驗并攝片檢查,判斷有無氣管軟化。間接喉鏡檢查,了解聲帶運動情況[1]。術前1~2 d開始給予抗生素。普魯卡因過敏試驗,術野皮膚準備。適當配血。術前晚給予鎮(zhèn)靜劑,避免各種刺激因素,使之充分睡眠和休息。術晨禁飲食。
2.2.1 一般護理 病人回病室后取平臥位,待其血壓平穩(wěn)或全麻清醒后取高坡臥位,以利呼吸和引流;保持患者頭頸部舒適,改變體會時用手固定頸部,以減少震動保持頸部舒適。行頸淋巴結清掃術者,因手術創(chuàng)傷大,疼痛不適會加重病人對預后的擔憂,故需遵醫(yī)囑及時給予鎮(zhèn)痛,以利休息和緩解焦慮。有效地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安全感,降低患者的焦慮和緊張心理,有利于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提高護理質(zhì)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血壓平穩(wěn)后改為半臥位,便于患者呼吸和引流。平穩(wěn)或全麻清醒后,飲少量清水,如無不適鼓勵多進食或經(jīng)吸管吸入便于吞咽的流汁飲食,逐步過渡為稀軟的半流質(zhì)、軟飯等。
2.2.2 病情觀察 觀察病人的呼吸情況,發(fā)現(xiàn)聲嘶或呼吸困難時,為損傷喉返神經(jīng)所致。應詳細檢查喉返神經(jīng),需要行吻合或松解術。觀察切口有無滲血,有無聲嘶、嗆咳等癥狀,有無手足抽搐等。指導病人使用放松技術,保護切口,避免頸部彎曲/過伸和快速運動。有意外情況時及時報告醫(yī)生。
2.2.3 配合治療護理 術后床邊常規(guī)備氣管切開包。若癌腫較大、長期壓迫氣管,可造成氣管軟化,術后可出現(xiàn)窒息癥狀,術后應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有窒息危險,立即配合醫(yī)生行氣管切開及床旁搶救。
2.2.4 術后應急措施護理 患者通常出現(xiàn)頸部腫脹、皮下淤血或呼吸窘迫或呼吸困難,嚴重者可發(fā)生窒息。有的病人可有大量鮮血從引流管流出,甚至可造成失血性休克。有的病人,由于引流管被凝血塊堵塞,引流口不見出血,但呼吸道受壓更為嚴重。此種情況往往容易被忽視。術后傷口一旦發(fā)生出血,應當采取緊急措施,當機立斷,分秒必爭,在床旁迅速敞開傷口,清除血塊,解除壓迫。然后送入手術室,重新進行止血。術后取半臥位,有利于傷口引流,床邊常規(guī)放置拆線包[2]。常規(guī)24 h內(nèi)冷敷頸部切口,減少頸部活動,避免劇烈咳嗽、嘔吐及說話過多,以消除出血的誘因。對于表情煩躁、口唇青紫的病人,應立即吸痰或者協(xié)助患者將痰咳出,無效時可作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其他原因造成的氣道堵塞,均應先做氣管切開,然后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甲狀腺瘤有引起甲亢和惡變的可能,原則上應早期手術切除。一般行患側甲狀腺大部切除,如腺瘤小可行單純腺瘤切除。對側腺體大部切除、加行頸淋巴結清掃術,或放射性碘治療等,手術的范圍和療效與腫瘤的病理類型有關、注意避免損傷神經(jīng),保護甲狀旁腺。
[1] 熊云新.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48.
[2] 蘇秀寧,王小玲.甲狀腺腫瘤手術病人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3A):62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