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蕓
(曲靖高等醫(yī)學專科學校 思政部,云南 曲靖 655000)
思想政治理論課從知識教育到信仰教育的思考
雷 蕓
(曲靖高等醫(yī)學??茖W校 思政部,云南 曲靖 655000)
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自身特點和社會主義大學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任務看,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從知識教育到信仰教育的轉變,是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實現(xiàn)這一轉變,思政工作者首先應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究竟是怎樣的教育,知識教育和信仰教育之間的關系。要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論并內(nèi)化為其信仰理念,教師首先就要有學習、信仰馬克思主義,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當然相應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及評價也要有所轉變。
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教育,信仰教育,思考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多年來,它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總結歷史,反思過去,必須看到,思政課教學還普遍存在著純粹認知教育的傾向,它導致學生厭學逃學,整個教學流于形式。落實中宣部、教育部關于思政課課程實施意見,必須實現(xiàn)從純粹知識教育向信念教育的轉變。知識是人類的認識和實踐的成果,是可以通過學習間接獲得的。信仰卻是人們對社會價值體系、對某種信念、主張堅信不移并身體力行的精神狀態(tài)。獲得對某一價值體系的認知并不等于就已養(yǎng)成某一信仰。信仰教育是這樣一個過程:教育者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自主自愿地對教育內(nèi)容從認識與理解到認同與接受,然后升華為理想與信念,最后轉化為精神動力和行動的指南。要完成知識教育到信仰教育的轉變,筆者認為首先要明確思政課到底是怎樣的教育,理清二者的關系,才好正確施教,以實現(xiàn)這一轉變。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擔負著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道德法律知識及黨的政策方針宣講普及,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大學生的頭腦的任務。第一,作為德育課程,思政課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授課過程自然要闡釋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闡釋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特征,著眼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第二,作為專業(yè)課程,思政課的每一門課程都是專門、系統(tǒng)的學問,具有很強的學術屬性,講授時要注重內(nèi)容邏輯結構,突出理論體系特點,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從這個角度看,思政課首先是知識教育。理論是行動的先導?!霸趥€體知、情、意、行構成的道德中,知識的獲得是其他要素發(fā)展的基礎?!雹偎颊n是完成對人的思想武裝,提高人的思想認識態(tài)度和覺悟的教育活動,然而,這個過程的實現(xiàn)是以人的知識底蘊和知識視野為基礎和平臺的。試想一個毫無知識存量和根本不具備相關知識的人,是不可能自覺完成這個轉變的。只有個體具備了必要的知識視野和知識底蘊,并運用一定的知識視野和認知平臺解釋周圍和遭遇事物的能力,才能完成符合特定社會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轉變,從而把思想覺悟統(tǒng)一到社會主導價值取向上來。
從教育學的角度看:人的成才成長首先也是以概念的形式去掌握知識,知道什么是善惡美丑,最后有了自己的信仰和奮斗目標的?!八枷胝卫碚撜n所進行的知識教育,這種知識不是一般的知識,作為知識的是思想政治素養(yǎng)?!雹趶倪@個角度來看,思政課進行的知識教育,本身就具有價值觀、信仰的成分在里面。社會構成了人的生存境遇,人一刻也不能離開對這個境遇的把握和理解,只有理解和把握了,才能構筑被主流社會認可的日常生活體系,才能納入有序的社會生活軌道上來。而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理解把握生存境遇,就是因為他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有正確的認知態(tài)度和審視視野,有了這些,人們才能意識到社會對他的要求和應對社會承擔怎樣的責任。也就是說,這種理解和把握是建立在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知識平臺上,作為知識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在運用知識的力量理解、解釋周遭的事物的同時,幫助人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內(nèi)心信仰。
思政課對大學生的人生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方面的浸潤和培養(yǎng)有獨特的優(yōu)勢。高校思政課堅持“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德育優(yōu)先”的理念,其宗旨和使命就是要從時代思維的角度,立足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通過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培養(yǎng)具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和歷史使命感的、既有知識和能力又有理想和信念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其宗旨使命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大學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的價值取向。大學教育,一方面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提高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確立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如果我們的大學做不到這兩點,那么就是失敗的教育。要避免高校因片面追求知識傳授出現(xiàn)負面效應,防止信仰危機的發(fā)生,那么,重視道德、價值、理想信念的信仰教育,就是大學教育的關鍵??萍己图兇獾闹R解決不了人精神空虛的問題,只有信仰教育,才能提供人生的價值向度,為人從事科學知識探究提供世俗關懷,是推動科學知識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思政課通過科學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去武裝人、改造人、塑造人,培養(yǎng)有能力有信仰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思政課,既是知識教育,更是信仰教育。它的獨特性是并不停留在知識教育的層面上,而是沿著這個路徑繼續(xù)向上提升到信仰教育層面的。思政課也只有實現(xiàn)了知識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轉變,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其實,思政課完全應該而且能夠擔負信仰教育的使命。應該,是因為思政課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能夠,是因為思政課中的知識本身就是一種信仰。當我們理解并接受“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人民的選擇”,“社會主義初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等知識概念時,誰又會說這個知識概念不是一種信仰呢?理解一種知識、獲得一種評價本身,就是一種立場和信仰。
綜上所述,知識教育和信仰教育是思政課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二者相互促進,不可偏廢。知識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原生形態(tài)和邏輯表現(xiàn)形式;信仰教育則是知識教育的價值取向和最終目的。思政課應堅持知識教育統(tǒng)一于信仰教育的原則,努力實現(xiàn)知識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轉變。
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強調(diào)教師的教,教師在有限的時空里把教材知識傳給學生,強調(diào)所教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而忽視學生的參與,過分注意學生對外在于自身的理論知識的“占有”以及學生思維培養(yǎng)。一提到信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想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仰。這種更高層次的信仰靠硬性灌輸?shù)姆绞绞菬o法觸及學生的心靈、得到學生的感應的,只會適得其反。人們對“真”的執(zhí)著追求是一種信仰,對“善”的追求是一種信仰,對“美”的追求也是一種信仰,思政課教師要除了對教材知識進行必要講授外,還要告訴學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該堅守不能突破,什么該放棄……知識可教,信仰可導,書本上的知識可以靠教育和灌輸來實現(xiàn),而信仰這種意識、意志層面的東西,要靠外在的引導及自身的體驗來形成?!皩А钡男问蕉喾N多樣,有引導、指導、開導、因勢利導等等。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應注意的是,要從學生的信仰現(xiàn)狀、日常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找準發(fā)展方向;為學生為人、做事、與人相處提供指導;對學生關于社會、人生的認識偏差進行開導;結合社會的重點、熱點問題及對學生的興趣點、熱衷點、利益點,因勢利導,正確看得社會和人,不斷激發(fā)他們新的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他們進行信仰選擇的能力。在“導”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轉變?yōu)轭I航者、對話者、交往者和示范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播者。
“知道”強調(diào)的是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和占有,忽略了知識背后的體驗?!绑w道”則是強調(diào)認知主體對知識的情感體驗感悟,在體驗感悟基礎上做出的價值判斷。“知識人”不一定是有道德、有信仰的。那些來自書本和干巴巴講授的知識不是來自他們的生活需要,自然也不會回到他們的實踐中去。體驗有助于受教育者信仰的形成。思政課可以嘗試歷史體驗的方法進行信仰教育,特別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形成過程比較實用。因為任何一種理論的產(chǎn)生,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現(xiàn)實需要,都為了解決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而提出,歷史體驗方法可以讓學習者明白這些理論產(chǎn)生及提出的時代要求及必要性,從而接受理論成果具有的時代價值和指導意義。把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問題作為思政課的核心內(nèi)容,強調(diào)在不同時代、不同階段,這些問題都有其特殊的表現(xiàn)和相應的思考范疇和方法,把知識這種東西從屬于歷史范疇,不同時代,不同階段一代又一代的探索和思考與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命運緊密相關,注重知識教育背后的歷史動態(tài)考查,追問信仰不同時代、不同階段的主題變化,強調(diào)歷史體驗和平等對話?!罢缌袑幩f,社會主義思想不能自發(fā)產(chǎn)生,只能靠灌輸。然而列寧所講的‘灌輸’絕不是生硬地灌輸,而是在特定的歷史體驗和事實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而理解出來的,也可以說信仰是歷史灌輸出來的?!雹壑R教育的顯著缺陷,就是在教學方法上把信仰變成知識概念的演繹,切斷了信仰與歷史和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也可以推出一些學理說得透、史實講得活、學生聽得懂、實踐用得上的經(jīng)典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判斷、體驗感悟,從而生成內(nèi)心的信念、信仰。
思政課實效性差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實效性差,并不差在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上,而是差在理論知識不能內(nèi)化為理想信念、上升為行動的指南,也就是知行脫節(jié)、知行不一。正如前面所講,理論知識是理想信仰形成的基礎、平臺,這里,并不否定課堂在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側重課堂作用的有限性。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不是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確是另一回事的“理論家”。大多數(shù)教育家都主張實踐、踐行在學生思想品德觀念行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作為既具專業(yè)性又具德育特點的思政課,更要重視實踐活動。實踐是理論知識內(nèi)化與外化相互轉化的中介。但要注意那些為了應付檢查或者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功利化、流于形式、表面化的實踐活動,它不具這樣的作用。在實踐活動中,既要引導學生把書本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對照,做到“知—行—知”在實踐中驗證知識的正確性,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產(chǎn)生認同感,從而將其內(nèi)化。此外,還要指導學生將內(nèi)化的知識上升為理想信仰,指導行動,做到“行—知—行”。因為實踐本身就是知行的統(tǒng)一,沒有這種統(tǒng)一,就不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里所說的實踐。而且,實踐是開放性和與社會日常生活一體化的,可以與平時的教學活動結合,也可以與學生在校的各種活動結合。如美化校園環(huán)境、學生食堂服務、文明交往活動、志愿者活動、公益服務、社會服務、社會調(diào)查等進行實踐體驗。
思政課評價要堅持知識評價和價值評價相結合。因為知識評價是價值評價的前提。只有堅持知識評價,才能不斷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zhì)量,幫助大學生學習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而價值評價是知識評價的體現(xiàn)。只有堅持價值評價,才能促進大學生把所學知識轉換成信仰、素質(zhì)和行動,真正實現(xiàn)思政課的知識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轉變??茖W的課程評價方式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具有導向作用。通過改進思政課的考試考核方式,可以嘗試知識評價和價值評價的統(tǒng)一。知識可以通過考試測出,信仰卻無法做到,為此,一是要改進考試考核內(nèi)容,從單純理論知識的考試考核轉變?yōu)槔碚撍健嵺`能力、品德修養(yǎng)的考試考核;從以分數(shù)為主的衡量標準轉變?yōu)橐运枷搿⑵返潞托袨闉橹鞯暮饬繕藴?。二是要改進考試考核方式,逐步建立閉卷與開卷、筆試與口試、道德認知與實際行為、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日常思想狀況與關鍵時期表現(xiàn)相結合的科學測評體系,全面客觀地反映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狀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以人培養(yǎng)人、以人塑造人的特殊教育事業(yè)。可以說,教育者的高尚人格、堅定信仰是信仰教育的靈魂。教育者高尚的言行潛移默化,就會凝聚成一股精神的引力,學生在“親其師,信其道”的積極情感體驗中,逐步由被動的接受者變?yōu)橹鲃拥淖晕宜茉煺?,完成現(xiàn)實自我向理想自我的轉化。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教師的道德個性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和懲罰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雹芤獙崿F(xiàn)思政課教學由知識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轉變,教師政治素質(zhì)、道德品質(zhì)要求很高。
思政課作為主要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成果的大學必修公共科目,如果連我們從事這項工作的教師都不信馬克思主義,那么,我們的學生又怎會相信馬克思主義,又怎會相信教師所教的知識并把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信仰?真信才會真用。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真理。時至今日,沒有哪一種資本主義理論和資產(chǎn)階級學派能像馬克思主義這樣,歷經(jīng)一百五六十年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社會主義和歷史理論等各個領域都站在時代的高峰,就在于它的科學性。因為“馬克思主義站在了社會科學的制高點,雖然這個制高點并非不可逾越,但是迄今為止它依然是社會科學的高峰。同時,馬克思主義也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雹葙Y產(chǎn)階級學者在科學上扳不倒馬克思主義,就在道義上詆毀馬克思主義只講斗爭不講人道主義,自詡是不加區(qū)別的愛天下所有的人。馬克思主義是為勞動人民謀求解放的道理,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的學說是光明正大的理論,是啟迪工人階級認識自己歷史地位,尋求社會公平的思想武器,它反對用空洞“博愛”、“人道”掩飾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壓迫與剝削,追求全人類的共同解放。馬克思主義不講抽象的人權,主張建立實現(xiàn)人人權利平等的現(xiàn)實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所謂人權,就不能是公正、平等的權利。這種理論與那些剝削制度、麻痹勞動人民自覺意識的理論究竟孰善孰惡是一目了然的。我們黨進行革命斗爭就是為在三座大山壓迫之下的中國勞動人民爭取人權,在全世界為中國人民爭人權,正因為我們黨的理想和信仰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才能心甘情愿地為革命事業(yè)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和家庭。雖然許多人知道自己沒有機會看到共產(chǎn)主義實現(xiàn)的那天,但是,他們相信人類最終會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之奮斗。因此,教師真信馬克思主義,才能在精神上給學生以力量,教師因內(nèi)心有堅定的信仰,在講授理論時對學生感染和影響也才是強烈和持久的。
信仰馬克思主義,首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好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系統(tǒng)的科學理論,是先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下工夫學習,才能理解它的真諦,才能運用它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思政課教師只有弄懂、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諦,才能用活理論,教學工作方能游刃有余。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國家指導思想的國家,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廣大思政工作者不用學習就能夠自發(fā)的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紀之交,社會主義在全世界陷入低潮,馬克思主義在我國被淡化、邊緣化的情景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F(xiàn)在突出的問題是,許多黨員干部、思政工作者,既沒有經(jīng)過革命斗爭的考驗,又不讀馬列著作,自己不知道馬克思主義講的道理,聽到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聲音,心里沒有底,就可能隨聲符合;當別人說馬克思主義過時的時候,就不知道有沒有過時;別人照搬西方當代的某些觀點,說是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時候,也分不清是篡改還是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自身顯得底氣不足。因此,只有系統(tǒng)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才能分清真假馬克思主義,要做個馬克思主義者,就必須下工夫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打下扎實的理論根基。只有真信,才會真用馬克思主義;只有真懂馬克思主義,才能熟練應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幫助大學生解決面臨的思想困境和現(xiàn)實問題。做為教師應理直氣壯的宣揚社會主義好、共產(chǎn)主義好,以堅定的政治信仰感染、幫助和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既是教師良好師德的表現(xiàn),也是教師自身人格的體現(xiàn)。對工作的熱愛是干好工作的動力,有了這份摯愛,就有去鉆研教材、尋找教學規(guī)律和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熱情。愛學生才會去追問:學生真正的需要、怎樣的教育對他們?nèi)松l(fā)展有幫助、他們心理狀態(tài)如何,面對怎樣的矛盾和困惑、怎樣去幫助等等。愛學生,學生才會親近教師,你教的東西他才會認真聽,愿意接受你教的知識和理論,這是知識教育的重要條件。愛工作愛學生是教師提高人格的過程,高尚的人格本身就是教育的力量。高尚的人格也是信仰教育的外在誘因。思政課教師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廣博的知識面。理論功底扎實是講活書本內(nèi)容的基礎,有廣博的知識,才能不拘泥于教材內(nèi)容,就理論而講授理論。教師如果能把所教的內(nèi)容常講常新,每一堂課都豐盈飽滿、有血有肉,給同學們耳目一新的感覺,那么,思政課就是春風化雨,發(fā)揮了真正的育人功能。
注釋:
①范樹成:《當代學校德育范式轉換與走向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163頁。
②③胡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第 3期。
④檀傳寶著:《德育美學觀》,教學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57頁。
⑤陳奎元:《信仰馬克思主義,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4月28日。
D648.3
A
1671-2994(2012)05-0050-04
2012-07-09
雷 蕓(1972- ),女,云南曲靖人,曲靖高等醫(yī)學專科學校思政部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劉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