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公安執(zhí)法中的人權保障

      2012-08-15 00:43:48周靜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2年3期
      關鍵詞:人民警察人權警務

      周靜

      (河南警察學院基礎部,河南鄭州450002)

      一、公安執(zhí)法中人權保障的內容

      人權是人依據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所應享有的權利,其核心是使每個人的性格、人格、精神、道德和能力獲得最充分的發(fā)展。同時,任何人所享有的權利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國家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并加以保障。2004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表決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部分內容,其中憲法第三十二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將人權保障的概念寫入憲法是中國法制史上的重大突破。根據我國法律法規(guī)及警察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規(guī)定以及我國簽署的有關國際人權文件的規(guī)定,從警察的服務對象和工作對象角度分類,人民警察對人權的尊重與保護應包括四個方面內容:

      1.對公民免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保護。2004年4月第十屆聯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通過的《關于犯罪與司法: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zhàn)的維也納宣言》中第二條指出:“我們重申聯合國在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領域的各項目標,具體來說就是減少犯罪,提高執(zhí)法和司法的效率和效能,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提倡實行公平、人道的職業(yè)行為最高標準?!敝匾曂ㄟ^依法打擊犯罪,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是警察對人權進行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長期以來,我國警察始終保持對刑事犯罪活動的進攻態(tài)勢,依法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確保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保護了公民依法享有的合法人權。

      2.對被害人的關注、尊重和保護。對被害人的保護既是警察人道主義援助的內容,更是警察工作的基本職責。受害者人權問題是近年來國際社會關注的又一焦點。為充分保證執(zhí)法人員公平正義、維護人權、保護受害者,198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為罪行和濫用權利行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則宣言》,強調司法和行政機構應給予受害者同情并尊重他們的尊嚴,強調要對警察等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認識到受害者的需要,并給受害者以特別關注、尊重和適當而迅速的援助。聯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還確定以2002年作為目標年份,要求各國在此年份以前審查以往做法,進一步發(fā)展受害者救助服務。在我國,保護人民服務人民一直是人民警察的職業(yè)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條例》第五條把“救護被害人和突然患病處于孤立無援狀態(tài)的人”作為人民警察的職責之一?!吨腥A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條指出:“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對公民提出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對公民的報警案件,應當及時查處?!薄度嗣窬炻殬I(yè)道德規(guī)范》把“服務人民”作為基本的職業(yè)道德要求。人民警察必須重新思考執(zhí)法意義,明確其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關注、尊重與保障被害人,實現真正的國家保護與社會救助,維護社會正義[1]。

      3.對犯罪嫌疑人人權的尊重與保障。第一,反對酷刑?!妒澜缛藱嘈浴返谖鍡l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七條都明文規(guī)定,“對任何人都不得施以酷刑,或給予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1986年12月12日我國簽署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堅決支持并貫徹聯合國的相應主張,認可公約中“酷刑”和“給予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的定義。同時針對國內的刑訊逼供現象,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和道德要求。第二,對犯罪嫌疑人其他人權的尊重與保障。一是在偵查與執(zhí)法過程中,還要尊重與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休息權、隱私權、健康權和家屬知情權等等。如對與案情無關或關系不密切的犯罪嫌疑人個人隱私不記入筆錄,嚴禁外傳;對辦案過程中突患重病的犯罪嫌疑人送醫(yī)院治療等等。二是要尊重與保障犯罪嫌疑人家屬的人權。如,在依照法定程序立案搜查、勘查現場時,要把犯罪嫌疑人和家屬區(qū)別開來,搜查中要回避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患有疾病的自然人,使他們的身心不受傷害。執(zhí)行中要給犯罪嫌疑人的家屬留有必要的生活費用,禁止沒收必須的生活用品及家具。案子審查完畢,將犯罪嫌疑人移交看守所前應通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屬送生活用品。除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的情形外,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逮捕后,公安機關要在24小時內將拘留、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被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家屬或其所在單位。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給予必要的尊重與保障也有助于建設一支文明、公正的執(zhí)法隊伍,有助于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冤假錯案,制裁違法犯罪人,實現法律正義。

      4.對罪犯的教育與保障。禁止虐待犯人是對警察提出的又一人權要求。《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guī)則》中規(guī)定,體罰、暗室禁閉和一切殘忍、不人道、有辱人格的懲罰應一律完全禁止,不得作為對違犯監(jiān)規(guī)行為的懲罰。監(jiān)獄勞動不得具有折磨性質。“執(zhí)法人員應保證充分保護被拘留者的健康,必要時應立即采取行動確保這些人獲得醫(yī)療照顧”[2]。我國堅持《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guī)則》的規(guī)定,并規(guī)定了罪犯在關押期間的基本權利。在中國現行法律中,罪犯在關押期間主要享有下列權利:申訴的權利;在任何情況下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權利;維持正常生活的權利;維持身體健康的權利等等。同時,我國的監(jiān)所管理強調要文明管理,貫徹以教育為主的原則,尊重并維護犯人的基本權利,通過勞動和法制、道德、文化、技術教育,促使罪犯從被迫服刑轉向自覺改造,獲得勞動就業(yè)技能,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我國刑法還規(guī)定監(jiān)獄、拘留所、看守所等監(jiān)管機構的監(jiān)管人員對被監(jiān)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情節(jié)嚴重的,均構成犯罪,應受刑事處罰。把罪犯改造成能夠遵守法律、自食其力的新人,并讓他們回歸社會成為自由公民,是中國改造罪犯的基本目標。

      二、公安執(zhí)法中人權保障工作的具體途徑

      1.樹立正確的權力歸屬觀,堅持執(zhí)法為民。在現代社會中,國家權力是為了維護和保障個人權利而存在的。人民警察作為公權力的行使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源于人民,因此,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以執(zhí)法為民思想作為立警之念和恪守之責,不斷增強“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自覺性。

      2.確立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的現代價值觀。在國家本位主義理念的影響下,我國公安、司法工作曾一度突出為行政權利服務,而忽視了對公民權利的保護。法治國家所追求的現代價值目標是人的權利,以人為本、以權利為本是現代法治社會的發(fā)展特征。我們應當盡快改變傳統(tǒng)的以打擊犯罪、懲罰違法為目標的價值取向,確立新型的警察執(zhí)法理念,提倡文明執(zhí)法,確立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的現代價值觀。第一,把保障人權作為公安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特別是在刑事懲罰和治安處罰方面實現完備的人權保障制度,確實體現“有利被告”和“無罪推定”原則。國際社會確立的司法準則把保障人權放在第一位,主張疑罪從無。依照國際法的通行準則,一個現代法治國家不能以犧牲司法公正為代價,更不能以侵害公民的基本人權為代價來控制犯罪,維持社會治安秩序。第二,在警務執(zhí)法中必須慎用強制措施。警察只能對極少數違法犯罪分子行使某些具有強制性的權力,絕不能隨意擴大強制措施,絕不能濫用職權侵犯人權,更不能把強制措施轉換成管理手段。一些基層公安機關的執(zhí)法警察不分當事人問題的大小,不區(qū)別性質、情節(jié),濫用留置措施,超范圍、超期限進行留置,甚至對未成年人進行留置。近幾年,全國公安機關留置人員非正常死亡的一直保持在兩位數;在留置室里自殺的,幾乎都是因為小事而被隨意留置的人員。正確的做法是對嚴重違法犯罪的,要依法懲治;對輕微違法的,要嚴格實行“以教育為主,以懲罰為輔”的方針,實行“即審即釋”政策,不能將留置審查作為一種常規(guī)性的管理手段,更不能將限制人身自由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的首選措施。第三,應當正確處理好維護社會安全和保障公民個人權利的關系。必須糾正那種為了維護社會治安而不顧公民個人利益的傳統(tǒng)觀念,真正確立“樂為人民管治安,不為治安管人民”的法治理念。

      3.公安警察權的行使以法律明確賦予為限,法律未明確授權的不得行使。必須要明確的是,國家公權力對公民私權利的限制和剝奪必須嚴格控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以內,法治國家應遵守一個重要原則:對國家公務人員包括人民警察在內,凡是法律沒有授權的官方行為都是禁止的;對普通公民來說,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行為都是合法的。警察在執(zhí)法過程中如果違背了這個重要原則,會造成三個惡劣后果。第一,公民無法了解自己行為將導致的法律后果,因為警察的執(zhí)法可能超越法律的規(guī)定;第二,對警察來說,會出現權力濫用,讓公民失去安全感;第三,會讓法律的執(zhí)行失去了最基本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因此,公權力介入普通公民的私生活必須要有嚴格的限度。

      4.公民行為只要法律未禁止就不得對其行為進行處罰和追究。我國刑法有一條重要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具體內容和要求是: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我國行政處罰法也有一條基本原則即行政處罰法定原則,具體內容和要求是:對于公民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由行政機關依法定程序實施處罰。行政處罰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公民的行為,只要法律沒有規(guī)定為犯罪或應給予處罰的,就不得定罪和處罰。

      5.警務活動實施人性化執(zhí)法。人性化執(zhí)法是人本理念在公安機關警務活動中的必然體現,是人民警察為了適應我國法制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求作出的理性選擇。現代法治國家的警察必須要學會講人性、尊重人格。警務理念中要樹立人道主義意識,警務方式上要突出人性化,在執(zhí)法程序中要注重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第一,警務活動應確立人道主義意識。人道主義主張善待一切人、把一切人都當做人來看待,主張以人為本,肯定人的價值,維護人的權利和尊嚴。人性化執(zhí)法是公安機關把人道主義和人權保障理念引入到執(zhí)法活動中的必然結果。第二,公安工作應體現人性化執(zhí)法。在公安工作中,人性化是一個復合概念。它既包含在警察行政管理工作中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為人民所為,以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的文明熱情服務,又包含在治安處罰和刑事訴訟活動中,對違法行為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給予尊重和保護。為此,應堅決杜絕和糾正公安民警在執(zhí)法活動中侵犯人權和刁難群眾的事情發(fā)生。對于治安處罰來說,一是要體現教育為主;二是要體現調解為主;三是要采取替代措施;四是要慎用自由罰。公安民警必須徹底告別以限制人身自由為特征的傳統(tǒng)治安行政處罰模式,由強制型管理轉變?yōu)橐哉f服教育為特點的教育型管理。這既是法治國家的警察行政管理模式,又是人權保障時代的警務運作規(guī)范。第三,警察執(zhí)法方式應體現尊重人格。依據聯合國人權公約的規(guī)定,人權“源于人身的尊嚴”。因此,尊重人的尊嚴是一切人權保障的核心。警察執(zhí)法的過程與結果對于人的自由和尊嚴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稍有不慎就易于產生對人權的傷害,警察行使權利應當以維護人的尊嚴為最高價值觀念。

      綜上,法治國家的警察執(zhí)法不僅僅體現法律的權威,更應當體現法律的關愛;懲罰之中有關愛,關愛之中有懲罰。惟有如此,才能大力加強和改善公安人權保障狀況,我們的公安隊伍才能成為一支公正文明的執(zhí)法力量;才能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把“立警為公,執(zhí)法為民”落到實處,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1][2]趙穎.論人權理念對警察執(zhí)法的影響[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4,(3).

      猜你喜歡
      人民警察人權警務
      向人民警察致敬
      小主人報(2022年10期)2022-08-26 08:12:44
      每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警察節(jié)”!
      “全國優(yōu)秀人民警察”淪為惡勢力“保護傘”
      逆行而上
      ——獻給為戰(zhàn)疫而奉獻的人民警察
      論人權的代際劃分
      HIV感染的警務預防與處置
      警務實戰(zhàn)訓練教學中開設
      警用直升機的作用及在我國警務實戰(zhàn)中的應用
      警察技術(2015年4期)2015-02-27 15:37:20
      警務專用手機ZD-P1
      警察技術(2015年1期)2015-02-27 15:35:46
      論社會組織的人權價值
      伊宁市| 鸡泽县| 德钦县| 锡林浩特市| 池州市| 社会| 六枝特区| 泾阳县| 广昌县| 栾城县| 通州区| 玉屏| 临城县| 昌邑市| 兰州市| 会东县| 葫芦岛市| 临夏县| 襄樊市| 祥云县| 西峡县| 香港| 贵德县| 和龙市| 天气| 许昌县| 汤阴县| 如皋市| 江陵县| 永和县| 武义县| 平阳县| 湟源县| 西乡县| 大庆市| 湟源县| 高邮市| 琼结县| 花垣县| 古田县|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