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林鋒
(興寧市職業(yè)技術學校,廣東興寧 514500)
21世紀是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是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中學生為了適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就必須擁有以信息素養(yǎng)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能力,形成能夠適應在信息社會生存所必備的終生學習和持久發(fā)展的能力。
所謂信息素養(yǎng)就是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只有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才能夠自覺獲取學習內容,對所關注的領域進行自主地擴展,對自己的學習才能進行更有效的控制,從而使學習成為更具有自我導向和控制的過程。可見,信息素養(yǎng)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它引領、保持和延伸終身學習。因此,培養(yǎng)中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對他們終身有益。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更是責無旁貸,信息技術的學科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具備:
①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②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
③善于處理信息的能力;
④利用信息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很多其它學科的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計算機課”,現(xiàn)在的學生每家都有電腦,從小就會“使用”電腦,信息技術課就是在初、高中緊張的學習中的一門調劑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都知道其實學生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往往并不像想象中那樣豐富,甚至說有些貧乏,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只是會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知識,或是玩游戲的高手,信息素養(yǎng)水平并不高。因此,我們信息技術的教學在提高他們信息素養(yǎng)方面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講授“有效獲取信息”這一章節(jié)時,起初學生們都以為上網是很簡單的操作大家都會。筆者便在講課前為學生安排了一次競賽,將他們分成兩個大組,為他們分別布置了兩組搜索題,看看哪組同學能以最快的時間找出正確的答案:
第一組題目為:
①《西游記》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弊髡呤钦l?并下載全詩。
③北京海洋館的十一演出時間及其官方網址?
④下一輪中超的比賽對陣情況。
⑤明天的天氣情況。
⑥請寫出從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至天津小白樓商業(yè)區(qū)朗香街的自駕和公交路線。
⑦請列出中央電視臺第八套節(jié)目當前播出和即將播出的三個節(jié)目和時間。
⑧請寫出百度音樂榜單新歌top100的前3名的歌手名以及歌曲名。
第二組題目為:
①臺北故宮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②古詩“露從今夜白”下句是什么?作者是誰?
③天津極地海洋館的演出時間及其官方網址。
④最新一輪的中超排名積分情況。
⑤今天的天氣情況。
⑥請寫出從天津西站至天津自然博物館的自駕和公交路線。
⑦請寫出中央電視臺第三套節(jié)目當前播出和即將播出的三個節(jié)目名稱和時間。
⑧請寫出水立方的英語翻譯。
當學生一開始看到搜索題目時,他們便開始打開IE瀏覽器,準備為筆者展示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在他們搜索的過程,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搜索的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他們往往不管什么樣的題目,都只使用一種方法進行搜索:即進入百度網站,將搜索題目直接填入搜索欄,而后點擊搜索。而這種單一的搜索方式,對于有些問題不能很快得出準確的答案,甚至根本得不到答案。例如:像每組題中的第 4題、第 5題、第 7題和第8題這種實時更新的題目就不太適合用百度這種基于關鍵字的搜索引擎來搜索,如果使用了很可能得不到準確的答案;而每組題中第6題,又需要用到“地圖”這樣的分類目錄來進行搜索;對于每組題中的第3題,需要用到網站的官方網站來進行查找。這樣一來有些學生就顯得茫然了:為什么自己天天上網,但又找不到老師給的正確答案呢?于是,筆者告訴同學們搜索問題時不能只使用單一搜索方法,要選擇適當?shù)乃阉饕妫ǚ诸惸夸浶秃突陉P鍵字型)和方法,并給出了搜索問題一般步驟:
①確定搜索題目;
②確定搜索分類;
③確定搜索網站;
④確定搜索關鍵字;
⑤甄別搜索到的信息。
學生通過本章節(jié)的學習,提升了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對他們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了基礎。
在信息技術課中學習如何使用各種計算機機軟、硬件知識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文字處理工具、如何使用數(shù)據(jù)庫應用工具、如何使用網頁制作工具、如何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如何使用圖像制作工具、如何使用網頁制作工具、如何進行程序設計中簡單的基礎知識都是我們在信息技術課中要教授給學生的技能,但這些技能的簡單羅列并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框架,而我們信息技術課就要求學生能夠在很好地掌握了這些獨立的技能和工具后,可以綜合地應用這些不同的技能和工具去解決特定情境下的問題,以完成特定的任務。學生可以靈活地運用信息工具,有創(chuàng)造性、有目的地使用信息工具。
通過對技能的學習,應使學生可以掌握從圖書資料的檢索到計算機信息處理軟件和網絡瀏覽器、網絡通訊工具軟件的靈活使用方法。從而使計算機技能的教學不再孤立存在,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會信息技能的應用方法,從而擁有更為寬泛地、綜合地和批判地看待當今信息世界的眼光。
在講授獲取信息的章節(jié)中,除了教會學生如何使用不同類型的搜索引擎、如何確定關鍵字、如何將信息進行分類外,筆者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了一個綜合性的任務:“要求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旅游計劃,搜索相關的旅游日程,包括:旅游路線,旅游車次、航班,旅游景點介紹,旅游總花費等,將旅游計劃以幻燈片或小報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這個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生首先使用瀏覽器對相關的信息進行搜索,又將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用Powerpoint或Word等應用軟件將問題答案呈現(xiàn)出來,有的學生為了使作品更加美觀、生動,還用到了圖像編輯、聲音處理等工具軟件。類似這種提出特定任務請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將學會的信息技能加以綜合運用的方式,是我們信息技術課教學的主要方法,這種練習做得多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軟件應用技能,更培養(yǎng)了他們綜合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從而提升了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
在信息技術課中制作電子作品是最基本的任務,如果我們一味地要求學生按照老師教的步驟按部就班地完成,只能訓練學生對相關軟件的操作技能,無法完成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因此,在教學中多為學生提供一些自主創(chuàng)意的任務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
在學生入學伊始,每個學科的任課老師都要通過不同的方法來了解自己的學生,那么我們就利用這個時機,先來了解一下學生所擁有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于是我們要求學生完成一個以 “自我介紹”為主的電子作品,提示學生可以在作品中放入包括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方面的介紹。制定任務的目的是:一來可以對學生有個初步的了解,二來也可以從作品本身了解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高低。學生作品大多是以電子小報或幻燈片的方式來呈現(xiàn)的,作品中大多只說明了自己的畢業(yè)學校,以及畫畫、打籃球、下棋等簡單的興趣介紹,作品存在內容簡單、布局單一、技術運用少等制作缺陷。
于是如何使電子作品內容充實,布局合理、技術運用恰當就成了我們培養(yǎng)學生提高處理信息能力的關鍵。學生通過學習“獲取信息”的章節(jié)后,對信息的搜索技巧有了很大的提升,于是我們強調學生在完成自己的電子作品時要按照下面的步驟來進行:
①確定作品的主題。
②搜索相關的信息。
③整理相關的信息。
④電子作品的布局設計。
⑤電子作品的制作。
⑥電子作品的修飾、美化。
⑦電子作品的發(fā)布。
在“網頁制作”的章節(jié)中,學生通過上述內容的學習,教師為學生安排分組完成 “網頁制作”的學習任務,并且把主題選擇的權利賦予學生自己。學生們高興地為作品選擇了自己喜歡而又熟悉的主題,學習過的網上搜索技巧也大派用場,組員有的將搜索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加工,有的進行整體的布局,最后由組員們一起將內容放入作品中,由組內的“美工”人員進行最后的修飾、美化。于是一份份創(chuàng)意新穎、內容充實、布局合理、技術運用得當?shù)淖髌吩谒麄兪窒抡Q生了。通過綜合作品的制作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了,組內合作的意識提高了,而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又一次被提升了。
學習信息技術課不僅僅為了學習計算機的相關硬、軟件知識,更主要的是使學生學會如何做到充分運用信息資源進行本學科及其它學科知識的拓展性學習和支持。
在本學科中我們只能教授學生一些硬、軟件知識的基礎知識,如:網頁制作章節(jié)中HTML語言的介紹,我們只能在課上為學生介紹HTML語言的基本標記元素,以及程序設計三種結構的簡單句型,以及JAVASCRIPT語句添加方法,而在網頁中通過添加JAVASCRIPT語句可以使網頁實現(xiàn)一些特殊效果,如:鼠標跟隨效果、背景變幻效果、日期時間添加等都是難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清楚的,于是我們提醒學生如果想讓自己的網頁增加更多與眾不同的效果可以從網絡中搜索到相關的知識,自己進行學習。再如,像圖像編輯軟件的使用我們也只能為學生進行簡單的操作講解,更多地編輯、合成效果都有待學生自己通過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拓展性學習。學生往往因為喜歡這些效果,而運用自己的獲取信息的知識,主動地從網絡資源中提取一些拓展性的知識技能進行學習。
對于其它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等學科,很多知識或抽象或宏觀不太容易被學生理解。于是我們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可以將這些知識轉化成實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
例如:在講授FLASH的引導線實例時,筆者以地理課中自轉、公轉為理論依據(jù),請學生制作地球、太陽和月球的公、自轉的模型;在講授形狀漸變時,教學任務可設計為:以生物課中植株的生長發(fā)育為理論依據(jù),請學生制作植物由種子成長為植株的教學模型;在講授動作漸變時,我們可以以物理學的慣性定律為依據(jù),請學生制作小車在無外力作用下慣性運動的教學模型等等。
這樣的教學實例,不僅使學生掌握本學科的知識點,還促使學生利用信息資源進行了拓展性學習,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全面發(fā)展。
在講授信息搜索時,我們也可以請學生搜索當前所學語文、英語或歷史課本中的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拓展其知識面。
大力發(fā)展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整合功能,是我們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對于學生如何利用信息資源進行拓展性學習也是我們研究的中心。
總之,我們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不是單純地使學生學會計算機的一些基本技能,而是將這些獨立的信息技能綜合到某種信息問題的求解過程中去,使這些獨立的信息技能具有新的更為豐富的意義,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真正的信息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