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佳
(遼寧金融職業(yè)學院文化基礎部)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
◆王維佳
(遼寧金融職業(yè)學院文化基礎部)
語言學家林格說過:“我們的語言就是我們的文化?!闭Z言和文化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正如L.A.White所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個民族的文化在語言中表現(xiàn)得最為全面和完美。語言總是在文化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完整地、協(xié)調(diào)地反映文化并將其固定下來,世代相傳,成為民族文化和集體經(jīng)驗的儲藏器?!币虼?,學習一門語言,就要了解該語言賴以生存的文化環(huán)境,否則就永遠也運用不好這門語言。
我們在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主要注重的是:語音、語法、詞匯。它們是構成語言體系的三大要素。正因為如此,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也認為應該圍繞這三大要素展開,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語言,重視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如果教師只注重語法條目和詞匯的講解,學生會因缺乏對所學語言文化的了解,很難達到運用所學知識在不同場合下與不同的對象進行有效的交流。因此,文化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正確使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
200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杰克·基爾比先生與上海的大學生面對面交談,部分大學生用英語提出的問題,讓美國土生土長的基爾比一頭霧水。很多同學說出來的英語是徹底的“外語”,不僅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也聽不懂。在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進行文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得體地使用語言。
我們在語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同時文化教學只能輔助語言教學,它是為了夯實語言基礎,提高交際能力服務的。文化教學的目的在于加強語言教學,補充語言教學的不足。
英語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認知過程,也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教師加強對學生閱讀技巧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英語閱讀的效果。在閱讀的過程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和熟悉英語國家的社會背景知識,加深對英語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影響聽力理解的因素很多,如語音、語調(diào)、語速、詞匯、語法、聽力習慣、心理狀態(tài)及外部環(huán)境等。文化背景障礙,也是我們常說起的文化差異和文化空缺更是影響聽力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由于缺乏相關背景文化知識問發(fā)生的理解錯誤屢見不鮮。由此可見,聽力理解的過程其實也是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中文化知識的檢驗,了解并積累文化知識對提高英語聽力理解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缺乏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學生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時,常常用中文的思維進行,使對方很尷尬,出現(xiàn)很多的誤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方式,我們中國的文化認為謙虛、節(jié)儉、耐勞是美德,而西方則認為坦率直言是美德。這兩種價值觀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對文化差異的了解將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建構主義者Murray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主動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建構知識的意義的過程。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龐雜,范圍廣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可能把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包括在內(nèi)。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教授一些必要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培養(yǎng)文化意識,并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理解新的問題,形成新的知識,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文化教學時不僅僅要傳授文化知識和一些現(xiàn)成的規(guī)則,還要引導學生去主觀感受事物,做出自己的解釋和判斷,建構自己的文化知識和能力。
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師只是學習者的輔助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為學習者提供建構知識所需要的幫助,重要的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作為語言基礎的詞匯,在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詞匯的意義與文化的關系也最為密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提醒學生關注某一個詞匯,進一步思考這個詞匯的隱含信息。不同的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環(huán)境不一樣,對詞匯的理解也不一樣。拿“龍”這個詞來說,我們中國人認為是神圣、吉祥和權力的象征;而對西方人來說,他們認為“龍”是邪惡的象征,因此在對“亞洲四小龍”的翻譯中我們用的是“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這樣的文化教學,對學生來說就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知識的傳遞,更是對不解事物的主動構建。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具有積極性和建構性。學習者想要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最好的辦法就是到真實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具有創(chuàng)設情境性。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追求教與學的合作。在文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確定所教文化知識的主題,設置多種場景,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其中,教師以學生為活動中心,采用演講、游戲或劇本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加強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只要不影響交際,對出現(xiàn)的語言錯誤可以暫不糾正,盡量讓學生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多讀外國的文學作品、報紙雜志,讓學生留心積累文化背景和外國人的生活習慣、社會習俗等方面的材料,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意識,提高文化鑒賞能力,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與多媒體教學適當安排學生觀看原版電影,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文化背景知識。
文化教學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具體的語言實踐。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計算機網(wǎng)絡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廣闊的世界。教師可向?qū)W生推薦各種相關的網(wǎng)址,幫助他們了解西方文化,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增進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了解,為學好語言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礎。
總之,文化知識是英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民族性,獨特性,同時也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的。
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教師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zhì),完善自我,使自己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在教學中要堅持語言與文化教學并重,系統(tǒng)地、多渠道地、多視角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增強文化意識。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接觸異國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朱家科.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方保軍.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質(zh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胡文仲.跨文化教育面面觀.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