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雅霞(大連工業(yè)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11)
體育博客是根據博客內容進行分類形成的一個分支,它以體育為主題,是包括運動員、記者、體育愛好者在內的廣大人群對體育賽事或者某個體育項目發(fā)表觀點和感受的一個新興的體育信息發(fā)布平臺。博客的出現(xiàn)對傳統(tǒng)的把關概念以及把關的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對它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它的傳播效果也是體育博客傳播過程中的新課題。
所謂的博客是網絡上的一種流水記錄的形式,誕生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博客是基于頻繁更新、簡單明了、個性發(fā)展的理念,利用博客技術產生的網頁,它是一種可以隨意張貼文字、按照時間順序前后排列并且不斷更新的并新型信息發(fā)布形式。博客能夠將博客作者的經歷、思想以及靈感等及時地記錄和發(fā)布,并利用超文本鏈接、雙向互動、覆蓋范圍廣等特征實現(xiàn)傳播者與受傳者的及時反饋與溝通,克服了傳統(tǒng)媒體單向性的弱點,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傳統(tǒng)媒體對于話語權和輿論的壟斷。
中國博客的起源標志是2002年“博客中國”網站的成立。2005年以搜狐、新浪為代表的門戶網站相繼推出了博客大賽,全力打造各自的平臺。新浪還將大批演藝界、文藝界、體育界的著名人士招致麾下,對名人博客進行大力的推廣,使得博客在中國迅速普及。此后其他網站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博客產品。他們利用自己龐大的客戶群體和搜索市場的優(yōu)勢,針對個人推出了QQ空間和百度空間,掀起了“全民皆博”的狂潮。
2006年新浪網開設了“熱點體育博客”、“體育博客群”等欄目,使得體育博客形成了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相互輝映的局面,體育愛好者、體育媒體記者以及運動員活躍互動的現(xiàn)象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目前體育博客已經形成了三個大類:以著名足球記者李承鵬、董路為代表的體育記者博客;以劉翔、丁俊暉為代表的體育明星博客;還形成了大批體育愛好者發(fā)布自己觀點的體育迷博客。體育博客在體育賽事的報道中也逐漸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在體育賽事的評論與互動等方面顯示出自己特殊的優(yōu)勢。
“把關人”是社會心理學家?guī)鞝柼?盧因1947年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1950年,美國新聞學者懷特將這個社會學概念引入新聞傳播領域,明確提出新聞篩選概念,
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并不是“過程中的“把關”模式,指出社會上存在著大量新聞素材,大眾傳媒并非“有聞必錄”,而是一種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媒介組織內的記者和編輯起著把關人的作用,形成一道“關口”,懷特認為記者和編輯的把關行為多屬于個人行為。但是通過后來的研究表明,新聞傳播中的把關過程是有組織的、多環(huán)節(jié)的最終只有符合組織利益和價值觀念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渠道最終和受傳者見面。由于專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對即將發(fā)布的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整理,它的存在保證了新聞質量,從而提高了新聞的傳播效率。
博客的作者作為信息的提供本身具有把關的性質,它只不過是將信息傳播的環(huán)節(jié)簡化。作者可以直接向社會發(fā)布自己的言論,僅僅是省略了大眾傳媒利用他們的對于新聞信息的壟斷優(yōu)勢和地位所形成的關口。
作為博客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發(fā)揮體育博客的優(yōu)勢,限制有害內容的傳播,保證體育博客內容的質量,是保證體育博客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課題。
體育記者的博客是媒體記者稿件的第二個出口,由于媒體記者具有較高的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能夠主動對博客自身的內容進行一個篩選的過濾。媒體的體育記者博客的主要受眾與所在的傳統(tǒng)媒體的受眾有一定的重合,這個信息傳播和接受行為是直接的。所以,對體育媒體博客的把關主要是依靠媒體記者依靠自身素養(yǎng)和行為規(guī)則進行的自我約束,受眾也能夠對博客的內容進行監(jiān)督。
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對博客的內容進行把關,是實現(xiàn)體育博客有效傳播的重要保證。體育博客應該不能僅視為傳統(tǒng)媒體的補充,它作為重要的信息通道除了能夠豐富體育報道的主題與層次,還孕育著巨大的商機。所以針對運動員、記者、以及體育愛好者的博客要加以規(guī)范和引導,使這些博客能夠發(fā)揮其重要的作用。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周海英.“博客”的傳播學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4(7).
[3]李萌.走向主流的網絡傳播方式[J].新聞愛好者,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