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宇
(長沙大學網絡信息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3)
論如何發(fā)揮學生社團在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朱智宇
(長沙大學網絡信息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3)
重點闡述了高校學生社團這一最具活力、代表性的大學生組織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并結合具體案例,研究討論了如何正確引導此類群體開展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為其他高校開展此項工作提供了成功經驗分享.
學生社團;高校網絡文化
高校學生社團是高校大學生自發(fā)組織起來的學生群眾性組織,是學校對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建設、學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1].當前,隨著高校校園網絡的日益發(fā)展,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和應用,高校網絡文化已經成為了校園文化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網絡文化,是以高校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為建設主體,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應用,并以網絡為承載和空間,進行各類社會活動所形成的文化現(xiàn)象.由于網絡的交互性、開放性、共享性、虛擬性等技術特性,所以有別于其他亞文化現(xiàn)象,高校網絡文化具有高度的社會開放性和復雜的價值多元性.而此種特征一方面讓大量的進步、健康的文化形態(tài)滲透到校園網絡文化中,對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不少反動、迷信、不健康的文化形態(tài)也侵蝕著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形成產生了消極影響,不利于大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在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過程中,由于教育管理者與在校大學生主體的地位被同時突出,所以加強對在校大學生這一主體的正確引導,同時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參與途徑和環(huán)境,對構建一個健康積極、繁榮和諧的高校網絡文化氛圍就尤顯重要.而作為最能反映當代大學生群體特性,同時在校園文化生活中起到關鍵引領作用的學生社團組織,其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主體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在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學生社團是一支不容忽視的中堅力量.《共青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大學生社團是由高校學生依據(jù)興趣愛好自愿組成,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高校學生社團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yè)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高校校園生活中的普及和應用,為學生社團組織引領在校大學生開展、參與各種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完善”的校園文化主題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工具和平臺.據(jù)問卷調查表明,60%左右的學生社團會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通過在網絡上建立自己的網站、論壇、QQ群等形式來長期開展社團工作,而80%左右的社團曾利用各類網絡應用形式宣傳、報道社團活動.而正是以上網上活動的進行,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校園網絡文化的內涵,如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必將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工作起到重要而積極的推動作用.
學生社團在社團類型、活動主題、覆蓋范圍等方面具備多樣性和群眾性特征.據(jù)調查顯示,一般高校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社團,60%以上的大學生參加過社團活動,有的高校甚至達到87%.以某具體高校為例,按類型可將學生社團分為理論學習型、文化藝術型、學術科技型、實踐服務型、體育健身型,這些不同形式的社團在開展各自活動時往往面向全校同學,因此有著巨大影響力和滲透力,可以說,學生社團的多樣性和群眾性已經涵蓋了許多大學生校園生活的諸多方面.而針對社團活動內容的在網絡上的報道、宣傳,以及直接利用網絡長期開展社團工作,這些多樣性的網絡交互行為也直接豐富了校園網絡文化的內容.
當前,互聯(lián)網絡上不乏以“特定主題、興趣需求”為內聚機制所形成的SNS社區(qū),如比較成功的有開心網、校內網、58同城等大型網絡交互社區(qū).深入研究此類社區(qū)造成的網絡文化現(xiàn)象,其之所以火熱,一個關鍵原因就在于牢牢把握住了特定網絡參與主體對同一興趣或者需求的關注,并針對參與主體的特定需求和興趣提供各類網絡應用服務,如網絡社區(qū)交友、WEB2.0信息服務、虛擬現(xiàn)實模擬游戲等,進而在“人—網—人”互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群體性網絡文化現(xiàn)象[2].而學生社團的組建往往也是源于同類型的興趣愛好或者需求,其組織活動的進行多以主題活動形式為主,社團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完全可以借助此類門檻較低的技術手段和應用模式,構建起相關的主題網站、QQ群、論壇、社區(qū)等,在此種機制之下,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在活動過程中同一社團內成員間、同類社團成員間以及社團與外部實體間就同類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到的知識、掌握的技能、悟到的感受進行深入的探討,另一方面通過此種“人—網、人—網—人”的交互活動,高校網絡文化中的各類主題和內容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與豐富.
在無組織情況下,由于網絡虛擬性、匿名性、多元性等因素的影響,網絡參與的個體行為是難以得到有效約束的.大量低級、庸俗、暴力甚至反動的內容被此類個體所發(fā)布、瀏覽、轉載,其負面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在我國高校學生社團這一體制保障下,各社團必須自覺接受學校團委、各院系團委的領導,必須遵守憲法、法律以及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社團活動以保證完成學生的學習任務和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為前提;以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有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進行為原則.由此可見,學生社團在其宗旨理念、活動范圍、活動方式都必須遵循合理、合規(guī)、合法的原則,而此種約束機制有利于為社團成員正確的參與網絡活動,進而也為高校網絡文化的良性發(fā)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機制.
高校網絡文化的發(fā)展有賴于各方主體的參與,而為了確保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繁榮和諧的網絡文化氛圍,就必須在源頭上規(guī)范主體的行為[3].目前高校學生社團雖然在其體制上受學校團委等職能部門的監(jiān)管指導,但也普遍存在“組織松散、制度欠缺、活動無序”等現(xiàn)象,加之網絡環(huán)境中的主體擁有更多的“自由性”,其行為就更難以控制,這也容易對網絡文化本身造成極為負面的影響.所以,高校作為社團和網絡的管理方就應重視此類問題,加強學生社團參與網絡活動的監(jiān)管工作,同時指導社團正確、合理、有效的通過網絡開展相關工作和活動,規(guī)范學生社團參與網絡活動的行為,進而保障高校網絡文化的良性發(fā)展.
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參與網絡活動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和應用形式復雜多樣,如:網站、論壇、SNS、QQ群等,但應用的繁雜也增加了網絡文化本身管理的難度.內容的浮躁、方向的偏差、組織架構的混亂、信息安全責任的缺失都給高校網絡文化的健康發(fā)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所以,作為高校管理方,特別是學校網絡職能管理部門應重視此類現(xiàn)象,就應合理規(guī)劃,著力為社團活動提供一個統(tǒng)一規(guī)范、功能齊全、制度完善的活動空間.隨著計算機網絡應用在高校的普及和深入,高校管理方完全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優(yōu)勢資源、技術手段以及管理經驗將各類網絡應用進行有效集成并通過欄目、版塊的合理設置,相關制度規(guī)范的保障,為各類學生社團參與網絡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網絡平臺.如此,則既為各類學生社團拓展了活動空間,同時也能有效保障由于社團成員參與網上活動而衍生出來的網絡文化在一個可控、可梳、可導的環(huán)境中健康發(fā)展.
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現(xiàn)我國各大高校學生社團中不乏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社團組織,其成效比較突出有如:上海交通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三峽職業(yè)電力學院等,此類社團組織在高校管理方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積極參與校園網絡管理、組織計算機網絡知識培訓講座、開展網絡文化主題活動等形式,強化了自己在校內各學生社團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同時憑借其自身的技術資源優(yōu)勢以及較為豐富的組織管理經驗,在引導校內其他學生社團利用網絡開展相關活動、營造積極健康的高校網絡文化氛圍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和牽頭作用.
長沙大學作為湖南省一所本科高等院校,自校園網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就非常重視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工作,并在此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社團組織的積極作用.2008年,經校內相關部門批準,由學校團委批準設立了“網絡志愿者協(xié)會”這一學生社團組織,社團通過招募校內業(yè)余計算機網絡愛好者,本著“面向校內師生用戶宣傳普及計算機網絡應用知識,引導校內師生健康上網”為宗旨,通過開展組織各類網上網下活動,積極參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并取得了顯著成績.現(xiàn)就相關情況做如下介紹:
在成立初期,協(xié)會并得到學校校園網絡歸口管理部門——網絡信息中心大力支持.在協(xié)會組建階段,網絡信息中心便專門委派相關老師指導其籌備工作(如組織架構、制度建設、技術培訓等),同時中心下設的勤工助學崗——學生網管工作室,也抽調了部分骨干力量承當了協(xié)會中的一些管理職位.通過以上措施,該協(xié)會不但保有了學生社團的自主性強、靈活性高的優(yōu)勢外,同時較之其他學生社團在行為規(guī)范性、組織完善度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yōu)勢.另外,協(xié)會成立以來,校內宣傳部、學生處、團委也為該協(xié)會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提供了大力支持.協(xié)會在短短3年的時間內,現(xiàn)已成為校內影響最廣、規(guī)范最大、實力最強的精品社團,是我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協(xié)會于09年,在網絡信息中心的技術指導下完成了校內最大的網上虛擬活動社區(qū)——校園網絡文化交流平臺的建設,平臺集“文明校園、思政教育、情感交流、社團文化、娛樂休閑、技術研討”等多項服務功能為一體,為我校師生開拓了一個良好的網絡活動空間,同時由于監(jiān)管得力、技術合理、組織得當、責任落實,為孕育健康積極、繁榮和諧的網絡文化氛圍提供了有利環(huán)境.
在學校宣傳部、學生處、團委、各教學系部以及校內外其他學生社團的支持下,協(xié)會通過牽頭組織各類網上網下主題活動,為普及校內網絡信息技術知識,營造校園網絡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協(xié)會成立3年多以來,組織各類網絡文化主題活動10余次.其中還成功打造了一批精品主題活動,如:“長沙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節(jié)”、“網絡服務主題活動周”、“校園原創(chuàng)作品網上評比”、“校園網技術知識講座”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組織,為我校師生計算機網絡應用水平的提升,弘揚健康積極的校園網絡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9年,在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考核評比中,我校被評為年度信息化考核工作“優(yōu)秀單位”,其中關于我?!熬W絡志愿者協(xié)會”的相關情況介紹被作為亮點、特色材料上報參評.
伴隨著高校校園網絡的不斷發(fā)展,高校學生社團與高校校園網絡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也會越來越緊密.作為高校教育管理方,應充分重視學生社團力量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并通過組織、制度、管理、技術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將此類群體參與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進而在一種良性互動過程中營造出健康積極、繁榮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
[1]肖斌.如何發(fā)揮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J].山東省團校學報,2009,(2):36 -38.
[2]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第26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調查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79171593d2348.html,2010-07-15.
[3]敬菊華,張珂.校園網絡文化與校園文化的關系分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07,(4):134-137.
G40-055
A
1008-4681(2012)02-0133-03
2011-12-05
2010年長沙大學黨建課題(批準號:60800-91040).
朱智宇(1979-),男,湖南長沙人,長沙大學網絡信息中心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與安全.
(作者本人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