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彥
(廣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4)
論黃庭堅的宜州詩詞
——元祐黨人旅桂文學(xué)研究之二
張 彥
(廣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黃庭堅晚年被貶宜州,留下詩詞共十五首。黃庭堅宜州詩詞以多樣化方式抒貶謫之情,包括意象寓情與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兩種抒情方式的融合;意象寓情尤能在簡單平易意象的組合中見新奇之意。其宜州詩詞也善于將典故為我所用,點鐵成金。并以佛老思想入詩詞,體現(xiàn)心靈解脫的禪機道趣,使作品寓意深遠。
黃庭堅;詩詞;宜州
北宋后期新舊黨爭不斷,黃庭堅與蘇軾、秦觀等被執(zhí)政的新黨列為“元祐黨人”,皆遭到貶謫。黃庭堅先貶涪州、黔州、戎州,崇寧三年(1104)二月,羈管宜州(今廣西宜州市),五月至宜州貶所。抵達宜州后,先居住宜州城中,因官吏迫害,遷居西郊萬壽寺,后遷居城門南樓,被限制和官員來往。崇寧四年(1105)九月三十日,黃庭堅死于南樓,時年六十一歲。除去赴貶所時間,黃庭堅在宜州共有一年四個月。黃庭堅在宜州作過十五首詩詞[1]73-74,其中,詩七首:《寄黃龍清老》三首、《宜陽別元明用觴字韻》、《和范信中寓居崇寧遇雨》二首,《乞鐘乳于曾公袞》等;詞八首:《浪淘沙·荔枝》、《西江月(月側(cè))》、《采桑子(投荒)》、《驀山溪·至宜州作寄贈陳湘》、《青玉案·至宜州次韻上酬七兄》、《南鄉(xiāng)子·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虞美人·宜州見梅作》、《看花回·茶詞》。這些作品多為宴飲、詠物、酬贈所作,代表了黃庭堅晚年詩詞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成就。具體就體現(xiàn)在抒情方式的多樣化,用典故點鐵成金,禪理道趣入詩詞等幾個方面。
黃庭堅“除名羈管宜州”,其實就是編入地方軍隊服役軟禁,生活環(huán)境異常破敗,無一親友,無處訴說,故只能通過自身思想能力化解貶謫痛苦,達到對苦難人生的解脫,其間他創(chuàng)作的詩詞就是此種情緒與思考的寄托。黃庭堅宜州詩詞的情感表達方式既將外界的物象融入內(nèi)心,經(jīng)過鍛煉與揣摩,經(jīng)過情緒的冷靜之后,化為詩詞意象來寄寓情感,其所用意象可分為自然景物意象與地域意象;有時又會直抒胸臆。抒情方式的多樣化體現(xiàn)出黃庭堅晚年心境的復(fù)雜與成熟,及其創(chuàng)作技巧的老練。
黃庭堅往往借一些生活場景中見到的普通自然物象來鍛造成詩詞意象,寄寓貶謫之情。如“稠花亂葉,到處撩人醉”[2]44(《驀山溪》),宜州花葉繁茂的景致在詞人看來是“稠花”與“亂葉”,寄寓了詞人紛亂心情的景物意象,就將宜州美麗而徒然的自然環(huán)境與黃庭堅寥落煩悶的心情表現(xiàn)了出來。除了自然景物意象,黃庭堅宜州詩詞也運用了一些宜州地域意象,如“風(fēng)前橄欖星宿落,日下桄榔羽扇開”[3]492(《寄黃龍清老三首》其二)。在宜州橄欖樹和桄榔樹羽扇般的葉子下,詩人寂寞的度過日日夜夜。意象雖顯清寂,但仍能體味詩人對有異于中原的南地風(fēng)情的喜愛和珍賞。再如《浪淘沙(荔枝)》記錄了黃庭堅南來親自采摘與食用荔枝的美好心緒,“冰肌照映柘枝冠”[2]170的荔枝是嶺南特有的,這一地域意象的運用就使詞人抒情的載體跳出慣常的范圍,增添了別樣韻味。但也應(yīng)看到,詞人的荔枝意象總是與另一個廣西地域意象組合使用的,如“重入鬼門關(guān),也似人間”[2]170(《浪淘沙》);以及《采桑子》中上下片相對出現(xiàn)的“度鬼門關(guān)”、“繞荔枝山”[2]239。這里“鬼門關(guān)”,又名桂門關(guān)、天門關(guān)、魁星關(guān),在廣西北流城西七公里處。“該關(guān)兩邊是山,夾著中間一條通路,形如半開的一對天門。古代,這里是從陸路通往廣西西南邊境各地的必經(jīng)之道”[4]36。過了這個關(guān)就是所謂“蠻荒瘴癘”之地了,但黃庭堅運用此意象,一反地名的原有含義,稱廣西也似人間,愿繞荔枝山,能看出其陶醉與留戀廣西美好的景致,有著善于接納新鮮事物的博大心胸。
黃庭堅宜州詩詞的意象并不像他此前詩詞意象一味追求新奇,他更多是善于用平常的自然物象構(gòu)成一系列看似常見的意象,但能潛移默化,在意象的組合中化腐朽為神奇,超越語象的層面,做到語義之奇。如,《宜陽別元明用觴字韻》表達了對來探望自己的親友離去時依依不舍的感情。黃庭堅剛來宜州時,尚有一些人士與其交往,而后州官為了討好朝廷而刻意對其加以限制,他只能孤身一人,但偶然也有從遠方來探望他的朋友和親人,此詩寫作者在其兄元明離別前飲酒餞別,向元明兄傾訴寂寞。頸頷聯(lián)云:“明月灣頭松老大,永思堂下草荒涼。千林風(fēng)雨鶯求友,萬里云天雁斷行”[3]493。對仗工整,措辭工麗,詩人在宜州無親無友,生活空間狹小壓抑,不禁使他追憶家鄉(xiāng)的“明月灣”、“永思堂”,追憶那里老大的松、荒涼的草,這些地名意象與自然意象皆不生僻新奇,但一經(jīng)組合則顯露地理空間的推移與心理空間的闊大,思鄉(xiāng)之深情使詩人超越了身處的現(xiàn)實空間,有筆力千里、情動千鈞的奇崛之感。頷聯(lián)二句則將求友思鄉(xiāng)的常見意象“鶯鳴”、“斷雁”與“千林風(fēng)雨”、“萬里云天”相組合,就把一己的悲情擴大到天下之大廣袤空間里,很多別離異地的親人都在體驗的悲情。諸多意象看似稀疏平常,逐個去分析,并無太大的韻味,組合之后就寓意深刻,寓情深廣。此詩尾聯(lián)云:“別夜不眠聽鼠嚙,非關(guān)春茗攪枯腸”[3]493,詩人在思親的不眠之夜只好聽“鼠嚙”的聲音,這樣的畫面何等凄涼與寂寞,從字面上來看顯得很陳熟,不過是再言思鄉(xiāng)之悲苦,但與前面的一系列意象形成了潛在的貫通性,家鄉(xiāng)的松猶自堅強的站立,風(fēng)雨中雁鶯仍然在尋找,此時宜州孤單的詩人也執(zhí)著地聆聽,任憑思念“攪枯腸”,也要在黑夜里以追憶和懷念來戰(zhàn)勝恐懼與冷寂。凄涼的語象潛藏著奇崛的力量。
除了意象的運用,黃庭堅仍有少數(shù)詩歌直接抒胸中滿溢之情,明快自然。黃庭堅在宜州作的最后一闋詞,也是他的絕筆詞《南鄉(xiāng)子》(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是他直抒胸臆的代表作: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fēng)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luò)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ㄏ蚶先祟^上笑,羞羞,白發(fā)簪花不解愁[2]147。
建功封侯的事業(yè)離詞人已遠,風(fēng)雨萬事,前塵皆休,詞人不再獨自品味一秋又一秋的淡酒寡味,而是以樂觀的游戲人生的態(tài)度,執(zhí)著于享受生命最后的激情。白發(fā)的詞人簪花微笑,頭上的花也笑著老人的娛樂精神。“不解愁”不是從未理解愁,而是理解了,曠達了之后的不再愁與忘記愁。最后一首詞,黃庭堅直抒胸臆,留給世人的是生命的解脫與歡愉之情。
黃庭堅宜州詩詞中也有將意象寓情與直接抒情完美融合的作品,如其詠梅詞《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fēng)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yīng)妒,飄到眉心處。平生個里愿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2]138。
上片,詞人用到的意象有“天涯”、“梅”、“夜”、“風(fēng)”等,宜州貶謫之地在遙遠而荒涼的“天涯”;在如此偏遠的地方,“梅破”而吐露如江南般春天的消息,“梅”的意象象征詞人在艱難環(huán)境中內(nèi)心生命力的強勁,“夜”之“闌”,“風(fēng)”之“細”,皆見詩人孤單寥落心境中敏銳細膩的感受力。梅在黑暗中也執(zhí)著地散發(fā)清幽的香氣,破曉時堅毅而樂觀的開遍枝頭。黃庭堅表面上詠贊梅花,實以梅花自喻高潔清靜的本質(zhì)。下片“玉臺”兩句,也暗暗寄托心意,一個“妒”字,我們可以看出黃庭堅借心生妒意的百花,象征當(dāng)時殘酷黨爭中陷害忠良驅(qū)趕賢人的黨羽,象征因妒忌背后使壞將自己貶謫宜州的新黨勢力,人情厚薄之感與仍住“眉心”的高貴姿態(tài)皆是通過景物意象傳達出來的。
詞最后二句“平生個里愿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2]138,是黃庭堅總結(jié)十年來的貶謫生涯而直接抒發(fā)的人生感慨,表現(xiàn)出對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的哀嘆。頓由前幾句的蘊藉遙深、委婉多情轉(zhuǎn)而深沉喟嘆、滄桑老勁?!叭睂嶋H就是革去官職離開國都,被貶斥遠地,任平生有多少理想,年少志高,雄心壯志,都因十年折磨而使意志逐漸衰退。此時詞人也深感年老力衰,對平生志向和本心堅持已無能為力,詞人如此深沉的感慨,是他當(dāng)時復(fù)雜貶謫心境的表達。黃庭堅將意象象征、情景交融與直接抒情結(jié)合在同一作品中,境界頓出,讓我們領(lǐng)會到他自我激勵與憤懣并存的貶謫情緒。
在宜州詩詞中,黃庭堅運用了一些典故,以語典為多,事典較少。黃庭堅的語典博采前人經(jīng)史子集中的語言,融化鑄就成新鮮警策的個人語言,特別是善于把古人的詩詞引用到自己的詩詞中,使之陌生化,再造工整韻律,擴大原句的意蘊且讀來朗朗上口,將經(jīng)典點鐵成金。如《宜陽別元明用觴字韻》首聯(lián)云:“霜須八十期同老,酌我仙人九醞觴”[3]493,“九醞”為酒名,語出張衡《南都賦》:“酒則九醞干醴,十旬兼清”[5]48。九醞、十旬都是好酒的品類,詩人在貶所舉杯與元明話別,此詩起調(diào)高昂,無別離之愁,先約同老之期,慰人慰己,黃庭堅將“九醞”典故點化為八十歲的仙人黃庭堅所釀的“九醞”美酒,就增添了原典故所沒有的仙氣與曠達,詩意活潑。
《和范信中寓居崇寧遇雨》詩有句:“范侯來尋八桂路,走避俗人如脫兔”[3]494,“如脫兔”用典,語見《孫子》:“后如脫兔,敵不及拒”[6]228,這個典故本喻行動迅疾,置敵人于身后。這里詩人用來形容監(jiān)管宜州期間,那些懼禍不再和黃庭堅來往的“友人”躲避自己,行動之快如脫兔。只有敬慕詩人的蜀中仕范廖不辭遙遠艱辛尋來,并留在宜州照顧黃庭堅起居,直到詩人去世。兩相對比,褒貶自出,贊范廖為真知己;諷刺那些安樂時視己為“友人”,遭難時視己為“敵人”的假知己。詩人將典故反其意而用,嘲諷之意自生。
再如《暮山溪·至宜州作,寄贈陳湘》:“林下有孤芳,不匆匆、成蹊桃李”[2]44,其中“成蹊桃李”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7]2878。贊揚李廣為人真誠和善,行事磊落,關(guān)心部下,雖然不自我張揚,但也使許多人深受感動,士卒們因受到將軍的關(guān)懷,便全力以赴地殺敵回報他,致使軍隊捷報頻傳,所向無敵?!侗臼略~》卷上載黃庭堅南來宜州,路經(jīng)衡陽,“營妓有陳湘,善歌舞,知學(xué)書”[8]54,黃庭堅為賦《阮郎歸》,有句“他年未厭白髭須,同舟歸五湖”[2]192。詞人到宜州后作詞寄贈,并用“成蹊桃李”的典故表達對陳湘的稱贊,她品質(zhì)美好,才華出眾,高潔自賞,“風(fēng)塵里,不帶塵風(fēng)氣”[2]44?!肮路肌辈磺筇依畛甚?,既隱喻女性高潔絕塵之美,又似詩人知音之言含有自憐之意。典故運用,去除了原典的崇高之美、陽剛之氣,而多了婉約的韻味,與所贈及詞體相稱。
“蔡絳《西清詩話》云:黃魯直貶宜州,謂其兄元明曰:‘庭堅筆老矣,始悟抉章摘句為難,要當(dāng)于古人不到處留意,乃能聲出眾上’”[9]9。可見,黃庭堅晚年創(chuàng)作技巧老練純熟,所作的宜州詩詞運用典故,才能用高超的才學(xué)駕馭語言,從古人之意外尋求突破,點鐵成金,用心錘煉,增加了作品的容量與意蘊,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完美融合。
黃庭堅在宜州為求精神解脫,忘記貶謫之痛,常常談禪論道化解憂愁,修身養(yǎng)性。他以佛禪道論入詩詞,運用禪典道語,體現(xiàn)禪理道趣。這樣做,其詩詞境界大開。
由于鄉(xiāng)土、家族等淵源,黃庭堅一直向佛向禪,得到南禪宗黃龍派晦堂祖心禪師的真?zhèn)?,領(lǐng)悟佛理真如。與晦堂祖心禪師交往后,日漸與其法嗣清老惟清禪師交情深厚。到了宜州,他因思念黃龍清老禪師,寫下《寄黃龍清老三首》,其一云:“萬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傳寄遠書。深密伽陀枯戰(zhàn)筆,真誠相見問何如”[3]492。詩人孤獨一人,寂寞潦倒,望圓圓的中秋明月,懷念家鄉(xiāng)知己黃龍清老禪師,便借明月傳達思念,雖時空阻隔,卻阻隔不了寄送思念之情的明月,也阻隔不了鴻雁捎去音信。詩人雖為空間阻隔苦楚,但萬山之月的比喻,又滲透著佛法周行,遍及萬事萬物的理性領(lǐng)悟,情濃而理俱?!吧蠲堋保瑸楸蔽旱姆鸾?jīng)《深密解脫經(jīng)》的簡稱;伽陀,即偈陀,梵文意思是用來顯示諸法的偈語,頌文等??梢婞S庭堅晚年孤獨之境,仍以佛經(jīng)為良藥,以筆抄經(jīng),以心悟經(jīng),禪理入詩,治愈自身。
《寄黃龍清老三首》其三云:“騎驢覓驢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癡。一天月色為誰好,二老風(fēng)流只自知”[3]492。此詩中黃庭堅引經(jīng)據(jù)典,暗喻禪意?!毒暗聜鳠翡洝ち簩氈竞蜕写蟪速潯罚?0]2320云:“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義即眾生本具佛性,自心是佛,卻向外求佛,忘其本有而到處執(zhí)迷的尋求。“非馬喻馬”是指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與莊子的“以馬喻馬”,詩人認為,這些認識都是癡妄的,世上的萬物,本來沒有什么太大的分別,有區(qū)別也是人為所至。人生不必執(zhí)著,禪就似一天朗月,不可言說,靜心證悟的人自能得道,詩歌最后稱贊黃龍二老是能夠自心證悟佛法的得道高僧。這里黃庭堅不是單純的談佛理禪機,而能將其融入到對黃龍二老的思念和崇敬之情中。詩歌不落枯燥,情與理、真與深兼具。
黃庭堅宜州詩詞除了以佛禪入詩外,還以道家修為入詩,體現(xiàn)了黃庭堅晚期思想的兼收并蓄,融合佛道二家形成隨緣任運的思想境界。體現(xiàn)了道趣的如《乞鐘乳于曾公袞》:“寄語曾公子,金丹幾時熟。愿持鐘乳粉,實此罄懸腹。遙憐蟹眼湯,已化鵝管玉”[3]495。曾公袞,字空青,即黃庭堅岳父,“崇寧三年,太史公魯直竄宜州,攜家南行,泊于零陵,獨赴貶所。是時外祖曾空青坐鉤黨,先徙是郡(衡州)”[11]133。來宜州的路上,黃庭堅與先貶衡州的岳父曾小聚時日,到了宜州,生活窘迫苦悶,難以度日,便向岳父求取“仙丹”,以慰自己的“罄懸腹”。黃庭堅并非乞求仙丹渴望修煉真身,成仙離世,而是以調(diào)侃的口吻,自嘲自己的處境,渴求心靈的解脫,體現(xiàn)出道家厭棄塵世,隨遇而安,而追求心靈自由思想的影響。黃庭堅宜州詩詞喜用道家經(jīng)典典故,如《和范信中寓居崇寧遇雨二首》其二有句:“何時鯤化北溟波,好在豹隱南山霧”[3]494。運用《莊子·逍遙游》的典故,闡釋超然物外、逍遙自由的人生追求。
居宜州期間,黃庭堅能藉老莊與禪宗化解現(xiàn)實中的思想苦悶,此二種思想往往在其詩詞中交融并出,既有佛理又有道趣,《西江月》即是。據(jù)此詞小序,崇寧甲申他方謫宜陽,惠洪歸分寧龍安,惠洪作《西江月》以贈,黃庭堅和之,詞中有句:“蟻穴夢魂人世”[2]158,詞人用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的典故?!赌峡绿貍鳌氛f書生淳于棼做夢到槐安國,被招為駙馬,率軍征戰(zhàn),叱咤風(fēng)云,享受榮華富貴。醒來后,發(fā)現(xiàn)槐安國不過是槐樹下的一個蟻洞,寓意人生如夢。黃庭堅《與廖宣叔貼》嘗言:“利、害、毀、譽、稱、譏、苦、樂此八物,無明種子也。人從無明種子中生,連皮帶骨,豈有可逃之地。但以百年觀之,則人與我及彼八物,皆成一空”[12]120。黃庭堅運用“蟻穴”之典,正說明他經(jīng)歷了人生起起落落后,對生命的本質(zhì)有了徹底的領(lǐng)悟。蟻穴寓言,啟發(fā)他從如夢的紛擾現(xiàn)實中尋找解脫之路,這顯示了他生命最后的莊禪情懷。
黃庭堅貶宜州,平生最親的師友蘇軾、秦觀、陳師道等相繼去世,而他此時是帶罪之身,仕途希望已破滅,他將孤寂之情寄寓在詩詞之中,以多樣化方式抒貶謫之情,尤能在平常意象的組合中見新奇;用典能轉(zhuǎn)義為己而用;并以佛老思想求心靈解脫,使作品寓意深刻,灑脫自如。正如莫礪鋒先生指出,黃庭堅晚年作品呈現(xiàn)出成熟的趨勢:“一是對仗有意擺脫妃青儷白而追求意遠;二是語氣簡古生新,色澤淡雅;三是詩意單行直下一氣流轉(zhuǎn)”[13]73-74。可以說,宜州詩詞達到了黃庭堅所追求的“不煩繩削而自合”的水準(zhǔn)。
[1]譚紹鵬.黃庭堅貶宜山及在宜創(chuàng)作[J].學(xué)術(shù)論壇,1988(4).
[2](宋)黃庭堅.馬興榮等校注.山谷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宋)黃庭堅.(宋)任淵注.山谷詩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譚紹鵬.古代詩人詠廣西[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
[5](梁)蕭統(tǒng).(唐)李善注.文選(卷4)[M].北京:中華書局,1977.
[6](春秋)孫武.艷齊校訂.孫子兵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2004.
[7](漢)司馬遷.史記(卷109)[M].北京:中華書局,1959.
[8](唐)孟棨,(清)葉申薌.本事詩本事詞(卷上)[M].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7.
[9](宋)吳開.優(yōu)古堂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0](宋)釋道,顧宏義譯注.景德傳燈錄譯注(卷29)[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
[11](宋)王明清.揮麈錄.后錄(卷7)[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12]曾棗莊,劉琳.全宋文(105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13]莫礪鋒.論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三個階段[J].文學(xué)遺產(chǎn),1995(3).
On Huang Tingjian's Poems in Yizhou:A Study On the Literary of the Yuanyou Party Members in Guangxi(Ⅱ)
ZHANGYan
(College of Literatur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
Huang Tingjian was relegated to Yizhou in his twilight years and passed away there.He left 15 poems altogether for later generations.The essay whereafter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rtistic values of Huang Tingjian's poems written in Yizhou.The artistic values exhibit in the aspects as followed:creating novelty by utilizing images,expressing feelings of loneliness by citing classical allusion,heightening the representability of sentences by recurring sentences,diversifying the techniques of expression and expressing authentic feelings by quoting common sayings and refined sentences.In the last part,in comparison with the genre.
Huang Tingjian;Poems;Yizhou
I206.2
A
1673-8861(2012)02-0021-04
2011-01-04
張彥(1982-),女,內(nèi)蒙古滿洲里人,廣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和中國詩學(xué)。
廣西人文社會科學(xué)發(fā)展研究中心“科學(xué)研究工程”項目(YB2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