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天問》“伯禹愎鯀”考辨

      2012-08-15 00:53:01曾凡
      關(guān)鍵詞:天問崇拜神話

      曾凡

      (廣東外語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中文系,廣東 廣州 510640)

      《天問》“伯禹愎鯀”考辨

      曾凡

      (廣東外語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中文系,廣東 廣州 510640)

      《天問》“伯禹愎鯀”神話源于遠古先民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早期原始宗教活動。禹從鯀的身體中出生的神話表明,鯀、禹生活的年代處于從母系到父系氏族制的過渡時期。這則隱含著“禹生于石”的神話,反映了遠古先民的石崇拜與生殖觀念之間的聯(lián)系。

      禹;鯀;生殖崇拜;父權(quán)

      禹自古以來就是一位糾纏于歷史與神話之間的人物,人們把禹治水當(dāng)作歷史上真實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但在禹的身上,又承載著諸多社會內(nèi)容。在神話中,禹是具有龍蛇形象的治水水神;在史傳中,禹是治水平土的英雄、夏文明的奠基人,因此又被看作是夏人的宗神。由于神話與歷史長期混同,禹的出生以及出生的社會意義和神話內(nèi)涵難以辨識。文字出現(xiàn)之前,人類歷史由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傳承,在這過程中,禹的形象經(jīng)歷了由人而神,又由神而人的過程?!短靻枴分小安磴辊叄蚝我宰兓盵1]90所涉及到的禹的生世語焉不詳,歷來學(xué)界有不少爭論,

      一、“伯禹愎鯀”神話與石崇拜有關(guān)

      《天問》中“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之句是文獻對禹出生神話的最早記錄。其它關(guān)于禹出生神話的記載,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多與石崇拜有關(guān)。

      “伯禹愎鯀”一句看似義不可通,所隱藏的神話意旨不明,注家因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分歧之處在于對“愎”的理解。王逸注云:“言鯀愚很,愎而生禹?!盵1]90王逸認為禹是鯀之子,從釋文來看,“愎”是相對禹之圣德而言,指鯀愚狠、乖戾、執(zhí)拗的性格,朱熹、周拱辰、王夫之、蔣驥等說法大抵類此。王逸以下注家拘泥于正義對鯀的評判,與禹之圣德兩相對照突出教化的功用,聯(lián)系屈原對鯀遭遇的同情態(tài)度,此說可謂失之甚遠。洪興祖在補注中認為:“愎”作“腹”,“懷抱也”,錢澄之、林云銘、夏大霖、游國恩等學(xué)者從其說,意為禹從鯀腹中生出?!安磴辊叀鄙裨捙c禹的出生有關(guān),洪興祖等注家的思路是正確的,但在細節(jié)上還需進一步考察?!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曰:“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fù)生禹。”[2]537從上文引郭璞注《開筮》“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作黃龍”和《初學(xué)記》卷二二引《歸藏》“鯀殛死,三歲不腐,副之以吳刀,是用出禹”的例子可知,黃龍即指禹?!逗?nèi)經(jīng)》“鯀復(fù)生禹”句與《天問》“伯禹愎鯀”有相同的神話內(nèi)涵,“復(fù)”當(dāng)亦為“腹”之異文,言禹為鯀腹所出。如果拋開神話因素,“伯禹愎鯀”之說確實顯得荒誕,故屈原對此多有懷疑。洪興祖等人依照現(xiàn)實生產(chǎn)情形認為禹從鯀腹中生出,實際上是對神話的荒誕性存在誤解。對照《歸藏》中鯀死剖而生禹的說法,“愎”之為“腹”更符合神話的原意。鯀死不腐、剖而出禹反映出的正是“伯禹愎鯀”神話的原始風(fēng)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剖而出禹中所用的“吳刀”疑為后世所篡改所致。惜神話原始無存,謹存疑義。

      此外,關(guān)于禹的出生還有感生和產(chǎn)于石之說。《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曰:“禹生于石。”高誘注云:“禹母修巳,感石而生禹,拆胸而出?!盵3]337禹產(chǎn)于石的說法早在戰(zhàn)國時期的墨家頗為盛行,如《墨子·墨子後語》有禹產(chǎn)于石,啟生于石的說法?!峨S巢子》亦謂:“禹生于石,啟生于石。”(具體內(nèi)容參見:《太平御覽》卷五十一引《隨巢子》:“禹生于石,啟生于石?!薄端囄念惥邸肪砹峨S巢子》:“禹產(chǎn)于石?!保┡c鯀同音,“禹生于石”與“伯禹愎鯀”神話或許有相同的源頭,或互為變形。石又或為昆侖山之石,根據(jù)東晉王嘉《拾遺記》記載:“(昆侖山第九層)西有螭潭,多龍螭,皆白色,千歲一蛻其五臟。此潭左側(cè)有五色石,皆云是白螭腸化成此石?!盵4]222此神話記載稍晚,亦不知源于何處,但不能否認其中的神話在民間久有流傳。傳說中的螭無角是雌龍,神話“螭腸化成此石”意即龍化為石。而鯀曾化作龍潛淵,有龍的神性。神話又言鯀死“三年不腐”,《天問》疑“夫何以變化”,神話與詩之間應(yīng)該省略了中間轉(zhuǎn)換關(guān)系。鯀死“三年不腐”按照神話的思維實際上有所化,參照“禹生于石”以及“剖之以吳刀”的神話來看,最合理的解釋是鯀化為石,最后用吳刀剖開而出禹。禹出生神話,由“伯禹愎鯀”到“禹生于石”,其意趣非常明晰。

      在感生神話中,禹的出生與石有關(guān),但在神話的演變過程中“石”卻成了地名?!秴窃酱呵铩ぴ酵鯚o余外傳》:“鯀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壯未孶,嬉于砥山,意若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脅而生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盵5]123-124《竹書紀年》曰:“(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巳,出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巳背剖而生禹于石紐?!盵6]22《史記·夏本紀》張守節(jié)正義引《帝王世紀》云:“父鯀妻修巳,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庇帧妒酚洝芳庖兜弁跏兰o》載孟子佚文云:“禹生石紐,西夷人也。”[7]49以上神話來源是一樣的,只是表述略有差異,其中禹出生異于常態(tài),分別為剖脅、背剖、胸坼,其共同之處都為“剖生”,而且生于石紐,這實際上是“禹生于石”以及“剖之以吳刀”的神話的衍變。在文獻中,還有禹母吞石子而孕的說法,如《繹史》卷十一引《遁甲開山圖》:“古有大禹,女媧十九代孫,壽三百六十歲,入九嶷山飛去。后三千六百歲,堯理天下,洪水既甚,人民蟄溺。大禹念之,乃化生于石紐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愛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長,能知泉源,代父鯀陻洪水。堯知其功如古大禹知水源,乃賜號禹。”[8]148禹母所吞之神珠在《遁甲開山圖》中換成了如珠之石子,禹卻有古今之分。

      以上關(guān)于禹母意感或吞珠、吞石子的神話具有感生神話的典型特征,但神話所載文獻均出自秦漢以后?!吨駮o年》、《帝王世紀》等書的內(nèi)容雖有古老的淵源,但后世竄入和篡改的成分也比較多。綜合禹的感生神話來考察,其生成主要糅合了姜嫄“履大人之跡”而生后稷和簡狄吞鳦卵而生契神話。在這些晚期的傳說中,禹母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分別有女嬉、修巳、女狄等說法。在先秦神話中,禹母并沒有出現(xiàn)而是由鯀化生,這與早期神話里天神一般沒有父母的情形大體相同。而秦漢以后,禹由化生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再到父母雙全,從中可以看出后人依據(jù)現(xiàn)世道德人倫對神話進行了相應(yīng)的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當(dāng)時人們的思維習(xí)慣。

      總的看來,以上感生神話說法甚為明晰,而且解決了由誰生人的疑惑。從表面上看,這似乎與“伯禹愎鯀”神話并不相同,實際上它們之間還是存在同源關(guān)系。在衍生出來的一系列有關(guān)禹的感生神話里,可以析出遠古的神話因子以證明這種存在的可能。如秦漢以后禹生于“石紐”、“石夷”等地的說法,實際上是禹化生于石的變形;剖脅、背剖、胸坼等是剖而出禹的具象,具體從身體哪個部位剖出則也是后來才增加的內(nèi)容。按照傳說被記錄的時間來看,“伯禹愎鯀”、“禹生于石”的傳說比較早,應(yīng)該比較接近傳說的本來面目。

      二、“伯禹愎鯀”神話源于生殖崇拜

      “伯禹愎鯀”、“禹生于石”神話源于原始初民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早期原始宗教活動。在原始先民心中,自然界所有物質(zhì)都是有靈性的,這些物質(zhì)既包含有生命的生物,也包含無生命的山、水、土、石等等。古人認為世界萬物靈性的存在往往與生命的意義相關(guān)聯(lián),生與死是生命存在的兩個重要的內(nèi)容,萬物的靈性有突出地表現(xiàn)在其生殖功能之上。石作為具有生殖能力象征,與遠古時期的蛇、蛙、魚等水生動物崇拜觀念同出一轍。早期的神話里,禹是無母而生,“禹生于石”同樣還有無父而生的意味。

      石代替了父親母親的生殖功能,自然就成了祖先,啟的出生神話同樣包含著石頭生人的觀念。如《漢書·武帝紀》顏師古注引《淮南子》佚文云:

      禹治洪水,通軒轅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9]190

      這一則出自《淮南子》的佚文看上去疑點較多,明顯夾雜著加工拼湊的成份,其中受鯀、禹神話的影響比較大。禹治洪水“化為熊”的說法是鯀化熊神話的衍生,“石破北方而啟生”的神話因子,取材于“禹生于石”的傳說。

      盡管這個神話屬于晚起,但從中可以看出,石頭生人神話在生殖觀念上對人們的影響。實際上,石祖崇拜遠比文獻記載要古老得多。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遼寧喀左縣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址中,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了由石塊構(gòu)造的大型祭壇遺址,發(fā)掘簡報稱:“方型基址內(nèi)置有大量石塊,可明顯分辨出三處石堆,其中南側(cè)中部石堆最大,由密排立置的長條石組成,略顯橢圓形?!盵10]緊接著,考古專家又在離東山嘴遺址不遠的牛河梁發(fā)掘出“女神廟”的大型遺址,在“女神廟”四周還分布的6個積石冢群[11]。紅山文化這種廟、壇、冢三合一的現(xiàn)象是遠古時期祭祖文化的遺存。牛河梁“女神廟”出土的女神,其形態(tài)上突出了女性的生殖職能,是女祖的象征。東山嘴祭壇遺址在文化上與“女神廟”形成呼應(yīng),其中祭壇中“密排立置的長條石”表現(xiàn)為男根崇拜。1945年春,夏鼐在甘肅臨洮寺洼發(fā)掘兩座墓葬里,也都有大塊礫石隨葬[12]43。在原始人看來,石頭代表著孔武有力、旺盛的生命力和亙古永恒,把大量積石放在墓冢中,目的是祈求逝去先人的能夠升天,后世子孫能延綿昌盛,彰顯著生殖文化的意義。因此,從這兩處祭祖文化中體現(xiàn)出的內(nèi)涵來看,祖宗崇拜在一定程度上與石崇拜相關(guān)聯(lián)。

      巨石崇拜同樣包含著生殖文化內(nèi)容,這種生殖觀念在楚辭中有記載,《天問》曰:“焉有石林?何獸能言?”此“石林”神話即與禹生于石的傳說有關(guān)。我國東北到西南高原山地的“邊地半月形文化傳播帶”上,分布的數(shù)量龐大的“巨石文化”群,一直以來承載著許多古樸的原始生殖崇拜觀念。這種“巨石文化”遺存的遺跡形式包括有鹿石[13-16]、獨石[17-18]、石棚[19-22]、大石墓[23-28]等多種類型,其最大特點都是由巨石構(gòu)筑??梢钥闯?,從我國巨石遺跡的時代特征來看,基本上都屬于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這一時期的遺存。《呂氏春秋·求人篇》所謂禹北至“積水積石之山”[29]292的記載,“積石之山”亦類似上文考古發(fā)現(xiàn)中的巨石構(gòu)筑。這些巨大石質(zhì)建筑存在地區(qū)廣泛,其形式、功能都比較一致,應(yīng)是古代各民族在文化特征和地理環(huán)境特征方面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性質(zhì)的一種表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在宗教信仰上反映出的就是巨石崇拜觀念。

      石崇拜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觀念,人們對石頭的感情包含著對自己祖先極為重要的尊重。盡管人類并非來源于石頭,但長久以來人們賦予石頭以靈魂的意義,且常當(dāng)作祖先神予以崇拜。從根本上講,巨石信仰仍以大地和石頭的神圣性為基礎(chǔ)的,只不過大地是孕育石頭的母神,而巨石成為了大地神具象而存在?!坝砩谑钡纳裨拏髡f的中心內(nèi)容,反映的是遠古先民與生殖崇拜相關(guān)的石崇拜觀念。這種自遠古而來的石崇拜風(fēng)俗,在我國許多地方直到現(xiàn)在仍然有所遺存。

      三、“伯禹愎鯀”是父權(quán)崇拜的產(chǎn)物

      禹從鯀的身體中出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鯀禹生活的年代處于從母系到父系氏族制的過渡時期,而《淮南子》佚文所載的“石破北方而啟生”故事中,禹最終獲得了啟的擁有權(quán),實際表明父權(quán)制度已經(jīng)確立。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新鄉(xiāng)新石器文化遺址的上層龍山文化層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件石祖,傅山泉認為這件石祖是“父權(quán)崇拜的象征物”,“當(dāng)時人們已由對女性生殖崇拜轉(zhuǎn)向?qū)δ行陨吵绨荨盵30]。在與夏王朝相對應(yīng)的龍山文化以及更早時期的遺存里,類似于男根的石器崇拜物并不鮮見。例如1988年在陜西寶雞西郊福臨堡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了“石祖”、“陶祖”各一件,“石祖”長約13.8厘米,扁橢體,采用天然石料,頭端稍經(jīng)磨制加工,石祖陶和祖的發(fā)現(xiàn),“意味著這里已出現(xiàn)了對男性的崇拜。”[31]與這一期年代相當(dāng)?shù)拇蟮貫车妊錾赝砥谖幕z址中,也曾有陶祖出土[32]。說明在仰韶文化晚期男性在社會生活中處于較高地位。在原始社會中,從母系到父系氏族社會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期,男權(quán)的確立是在父系氏族社會形成之后才得以完成。從早期神話中鯀、禹、啟之間的生命傳遞形式來看,夏王朝建立在父系氏族社會的基礎(chǔ)之上,男性這時候已經(jīng)掌握了社會的絕對控制權(quán)。

      禹是社神,與農(nóng)業(yè)社會中的石崇拜觀念不無關(guān)系,《淮南子·汜論訓(xùn)》云:“禹勞力天下而死為社,后稷作稼穡而死為稷。”[3]233又《史記·封禪書》謂:“自禹興而修社祀,后稷稼穡故有稷祠。”[7]1357禹之所以被人們奉為社神,一方面緣于祖先崇拜,另一方面受農(nóng)業(yè)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論語·憲問》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盵33]2510《墨子·尚賢中》亦曰:“伯夷降典,哲民維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種,農(nóng)殖嘉谷,三后成功,維假于民?!盵34]37社神即土神,古代“社稷”并稱,主要是因為禹平水土,稷播百谷,表明農(nóng)業(yè)是古代先民生存的最基本的條件。

      在原始宗教觀念中,石崇拜與社神崇拜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禹長期被人們奉為人文始祖而接受祭祀,在夏人宗廟里更是最重要的男性宗神,《國語》和《禮記》都記載著夏后氏“郊鯀而宗禹”的說法①。在古代,社是祭祀神祗的圣地,又是人們求雨、求子的地方?!赌印っ鞴砥吩唬骸把嘀凶妫?dāng)齊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有云夢也。男女之所屬而觀也?!盵34142“祖”與“社”又幾乎相同的宗教意義,它們都是祖先神的象征。

      在祖先祭祀時,人們會選擇一些崇拜物作為“祖”(或曰“社”)神的象征,鄭玄注《周禮·小宗伯》“帥有司而立軍社”句時云:“社之主蓋用石為之。”[33]767《淮南子·齊俗》云:“殷人之禮,其社用石?!备哒T注:“以石為社主也?!盵3]176《史記》張守節(jié)正義謂:“社主民也。社以石為之?!盵7]465因此,在宗廟祭祀儀式中,古人用袥來象征宗廟之主,祀典時亦常用石?!墩f文解字》云:“袥,宗廟主也。周禮有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為主,從示石,石亦聲?!薄皩e,宗廟宔袥也?!庇纱丝磥韺e、袥與石與祭祀祖先有關(guān),其宗教意義大約在于石可以成為祖先的象征物?!吨芏Y》曰:“二十五家為社,各樹其土所宜木?!盵33]702社又可以看作是古代以血緣關(guān)系為紐帶的社會組織,“各樹其土所宜木”用以區(qū)分不同的社。人們可以用“木”,也可以用其它宗教性的標志物來充當(dāng)“社神”,高誘言“以石為社主也”即用石作為祖先神的象征。

      “社神”以祖先神的身份而存在,有后世子孫保佑神的神職功能,接受“社”內(nèi)所有成員的祭祀和供奉。社神又具有高禖神的意義,其象征物一般在人們的觀念中具有很強的生殖能力,人們祭祀高禖神表達了對氏族昌盛的期盼心理。古人在祭祀社神的時候,男女在社神前交媾以取悅祖先是其中一項重要而神圣的內(nèi)容?!吨芏Y·地官·媒氏》中記載 “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33]733的民間風(fēng)俗便是由祭祀社神的活動演化而來[35]146。在民間,苗、瑤等南方民族中直到現(xiàn)在還保留著“令會男女”習(xí)俗,這些民族青年男女“坐月”的風(fēng)俗正是源于遠古的高禖之祀。因此“木”或“石”在社神祭祀中又有了高禖神的神格特征。

      石自遠古以來就經(jīng)常被人們奉為生殖之神,神話傳說中的禹不僅生于石,而且是華夏各族公認的先祖。故在宗廟祭祀中立石以為社主,石自然就作為禹的化身而接受祭祀。人們生殖崇拜中的一切愿望又通過石傳達出來,這也是后世高禖之祠是立石為主的原因。

      禹既是社神,也是高禖神。顧頡剛等人在《鯀禹的傳說》中推測道:“禹啟父子之生都與石發(fā)生關(guān)系,真是一件奇巧的事:這大約本是社神的傳說吧?!彼麄冞M而認為禹是社神,是“名山川的主神”[36]152-155。楊寬在《中國上古史導(dǎo)論》里有類似的意見,他指出:

      禹之傳說,最怪者莫若生于石之說?!短接[》卷五一引《隨巢子》曰:“禹產(chǎn)于石,啟生于石?!薄痘茨献印ば迍?wù)篇》亦云:“禹生于石。”此等怪說之來,疑亦出于社神之神話。

      ……齊,姜姓,本羌族,齊之社稷即齊之高禖,則羌之社祭亦即羌之高禖,禹為羌之社神,則禹亦羌之高禖神也?!頌樯缟窦娓叨C神,古皆用石,則禹生于石之說出于社神高禖神之神話明甚。[37]360

      作為生殖崇拜的象征物,高禖石所擁有的高禖神的功能,一是主男女婚配,二是主生殖。禹既然兼有社神和高禖神兩重角色,在先民祈求子嗣的祭祀活動中自然受到了最虔誠的崇祀。

      漢魏以降,王公貴族中盛行的這種祭祀高禖神風(fēng)俗在史傳中有所記載,如杜佑《通典》卷五十五云:“漢武帝晚得太子,始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為主,祀以太牢也?!薄拔憾C壇有石。”[38]1552《隋書》卷七亦謂:“魏青龍中,造立此石,詔更鐫石,令如舊,置高禖壇上,埋破石入地一丈?!睆哪撤N意義上說,禹有異于女媧、共工和鯀,他既是洪水神話中的一個水文符號,也是洪水成就的一個歷史坐標。在他的身上,兼具著水神和人王的形象特征。可見,在古代文獻中,與禹相關(guān)的事跡雖多與治水有關(guān),但在禹的身上,還有著始祖神符號的意蘊。

      四、余 論

      一般說來,史傳傳說中,禹是治水平土的英雄,而且是夏文明的奠基人,他被看作是夏人的宗神。但隨著人類的遷徙活動,早期以黃河為中心的人類文明慢慢向四周輻射,南方洪水神話中的許多古老材料同樣可溯源于黃河流域。在戰(zhàn)國中后期,北方中原理性文化對楚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日益明顯,當(dāng)殘存在楚文化中的北方遠古的神話因子與經(jīng)過改造后的中原理性文化再次相碰撞時,神話與歷史的不協(xié)調(diào)便顯露出來?!短靻枴分小安磴辊叀钡纳裨捤季S是夏文化在南遷過程中,與南方各族文化反復(fù)交融中形成的,它沉淀著無以數(shù)計的社會文化內(nèi)容,更表現(xiàn)出華夏民族對遠古祖先的敬仰和膜拜。

      注釋:

      ①《國語·魯語上》:“夏后氏褅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禮記·祭法》:“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

      [1][宋]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M].成都:巴蜀書社,1993.

      [3][東漢]高誘注.淮南子[M].諸子集成[G].北京:中華書局,1954.

      [4][晉]王嘉.拾遺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1.

      [5][東漢]趙曄.吳越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南朝梁]沈約.竹書紀年集解[M].上海:文益書局, 1936.

      [7][西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8][清]馬骕.繹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9][東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0]郭大順,張克舉.遼寧省喀左縣東山嘴紅山文化建筑群址發(fā)掘簡報[J].文物,1984,(11).

      [11]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與積石冢群發(fā)掘簡報[J].文物,1986,(8)

      [12]夏鼐.臨洮寺洼山發(fā)掘記[A]考古學(xué)論文集[C].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61.

      [13]王博.新疆鹿石綜述[J].考古學(xué)集刊,1995,(9).

      [14]王博,祁小山.絲綢之路草原石人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15]呂恩國.鹿石——中亞草原上的密碼[J].文物天地, 2002,(11).

      [16]烏恩.論蒙古鹿石的年代及相關(guān)問題[J].考古與文物, 2003,(1).

      [17]馮漢驥.成都平原之大石文化遺跡[J].華西邊疆學(xué)會雜志,1946,(16).

      [18]孫華.川陜列石遺跡的年代及性質(zhì)[J].四川文物, 1995,(4).

      [19]孫福海、靳維琴.石棚考略[J].考古,1989,(7).

      [20]王綿厚.關(guān)于漢以前東北“貊”族考古學(xué)文化的考察──兼論大石棚和石棺墓文化的族屬與時代[J].文物春秋,1994(1).

      [21]武家昌.遼東半島石棚初探[J].北方文物.1994,(4).

      [22]王嗣洲.試論遼東半島石棚墓與大石蓋的關(guān)系[J].考古,1996,(2).

      [23]四川省金沙江渡口西昌段,安寧河流域聯(lián)合考古隊.西昌壩河堡子大石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1976,(5).

      [24]西昌地區(qū)博物館.西昌河西大石墓群[J].考古,1978,(2).

      [25]許玉林,崔玉寬.鳳城東山大石蓋墓發(fā)掘簡報[J].遼海文物學(xué)刊,1990,(2).

      [26]華玉冰.遼寧大連市土龍積石墓地1號積石冢[J].考古,1996,(3).

      [27][韓]李亨求,東北亞的石墓文化──以渤海沿岸北部、東部及朝鮮半島為中心[J].姚義田,譯.北方文物, 1998,(2).

      [28]楊哲峰.近二十六年來西南地區(qū)“大石墓”的研究綜述[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01,(4).

      [29][東漢]高誘,注.呂氏春秋[A]諸子集成[M].北京:中華書局,1954.

      [30]傅山泉.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一件石祖[J].文物與考古, 1990,(3).

      [31]寶雞市文物考古隊,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寶雞工作站.寶雞福臨堡——新石器遺址發(fā)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32]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甘肅秦安大地灣第九區(qū)發(fā)掘簡報[J].文物,1983,(11).

      [33][清]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4][清]孫詒讓.墨子閑詁[M].上海:世界書局,1935.

      [35][唐]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

      [36]顧頡剛,童書業(yè).鯀禹的傳說[A]古史辨:第七冊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7]楊寬.中國上古史導(dǎo)論[A]古史辨:第七冊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8][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On"Yu Was Born from Gun"in the God Questions

      Zeng Fan
      (Guangdong TeachersCollege of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 Guangdong,510640)

      The mythYu wasborn from Gun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rly ancester’sreligiousactivitiesasnature worship.The myth Yu wasborn from Gun showsthat Yu wasborn in a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a matriarchal to a patriarchal clan system.The myth reflectsthe link between the stone worship and the concept of reproduction.

      Yu;Gun;reproduction worship;patriarchy

      I206.2

      A

      1674-831X(2012)03-0092-04

      2012-01-18

      廣東外語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院級課題(2008G15)

      曾凡(1971-),男,苗族,湖南龍山人,廣東外語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xu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

      [責(zé)任編輯:劉濟遠]

      猜你喜歡
      天問崇拜神話
      東方神話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前傳”
      軍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20
      “天問一號”的絕招
      新民周刊(2020年28期)2020-08-06 14:50:32
      《讀屈原〈天問〉之一》
      中華詩詞(2019年6期)2019-11-25 01:46:02
      我崇拜的那條“龍”
      神話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話謝幕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8:14
      西夏天崇拜研究
      西夏學(xué)(2017年1期)2017-10-24 05:31:18
      屈原詩·天問
      文藝論壇(2017年6期)2017-04-24 07:04:38
      我最崇拜的人
      绍兴市| 五台县| 防城港市| 平陆县| 小金县| 开阳县| 阿拉尔市| 莲花县| 稷山县| 东山县| 新晃| 五家渠市| 乐昌市| 庆元县| 冕宁县| 泽州县| 克东县| 东平县| 昭觉县| 虎林市| 皋兰县| 长垣县| 宜春市| 罗江县| 凤冈县| 平顶山市| 图片| 什邡市| 申扎县| 子洲县| 秦安县| 德钦县| 龙里县| 天长市| 高淳县| 霍州市| 西华县| 巨野县| 游戏| 扎赉特旗|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