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芳
(山西六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集水坑是每個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集水坑也是防水工程的關鍵部位及施工的難點,尤其是集水坑位于建筑物的特殊部位,這里介紹一種錯層基礎上的集水坑施工方法。
某酒店工程地下1層為車庫,局部地下2層為員工宿舍,根據(jù)圖紙設計,地下1層車庫集水坑位于地下2層混凝土結構外墻上,基礎防水和混凝土澆筑存在施工和技術上的難度。集水坑與基礎局部平面圖見圖1,集水坑剖面見圖2。
圖1 集水坑與基礎平面圖(局部)
1)考慮防水功能,集水坑混凝土宜一次澆筑成型,不留施工縫,其他部位少留或不留施工縫。
2)在施工工藝上,8.4 m基礎與8.85 m樓板宜一次澆筑成型。根據(jù)常規(guī)施工方法,澆筑集水坑混凝土前提是基礎回填與防水完成,回填與防水的前提是混凝土墻體澆筑完成,而墻體混凝土的前提是墻體與集水坑一起澆筑,三個工序相互為前提且相互制約。找到一個突破口,其他兩工序就迎刃而解了。
圖2 集水坑剖面圖
3)在此基礎上先分析三種施工方法的優(yōu)缺點,細節(jié)如下:
a.無集水坑時錯層基礎的施工方法:施工5.250 m基礎至上翻250 mm高度處→施工墻體至8.400 m基礎下250 mm高度處→施工外墻防水→回填8.400 m以下土方→施工8.400 m基礎下防水及保護層→8.400 m基礎與8.850 m梁板整體施工并澆筑混凝土。工藝做法見圖3。
圖3 錯層基礎施工方法
b.留豎向施工縫:施工墻體時預留集水坑插筋,做法見圖4。優(yōu)點:先施工豎向構件,有利于防水和回填。缺點:預留插筋凸出墻面較多,影響下部回填及防水層施工質量,且集水坑整體性差。
圖4 留豎向施工方法
c.留水平施工縫:施工做法見圖5,施工工藝類似3)中a.。優(yōu)點:工藝過程清晰,方法易理解。缺點:在構件連接處且邊角部位留設施工縫,不利于防水效果。
圖5 留水平施工縫方法
4)從上述施工方法可以看出,留豎向或水平施工縫,均需沿集水坑坡度設置,施工縫不易處理且整體防水效果差。下面以防水為突破口,介紹一種整體施工集水坑的方法。
根據(jù)2節(jié)中2)分析,如能在集水坑施工前將其下部的防水施工完成,則集水坑與墻體整體澆筑的施工方法就非常容易完成。因此作者想到了磚胎模,利用磚胎模作為擋土結構,并在磚胎模上做防水,其后續(xù)工藝就迎刃而解了。
1)正常施工5.250 m基礎至上翻250 mm高度處留施工縫和止水鋼板,墻體施工時分別在集水坑兩側留豎向施工縫。此方法將集水坑部位墻體與其他部位墻體分開,不影響其他范圍大面積施工,且施工縫為簡單直線便于處理。豎向施工縫平面位置見圖6。
2)施工磚胎模及立面防水層→回填土→施工集水坑及8.400 m墊層及防水層→整體澆筑8.400 m基礎、集水坑和8.850 m梁板結構。施工做法見圖7。
3)壁掛式集水坑整體施工完成做法見圖8。采用此方法僅需在5.250 m基礎上翻處留設一道施工縫。
4)壁掛集水坑三維俯視和仰視效果見圖9。
圖6 墻體豎向施工縫位置
圖7 磚胎模立面做法
圖8 壁掛集水坑整體施工做法剖面圖
圖9 壁掛集水坑三維俯視和仰視圖
1)集水坑部位的混凝土墻為單側模板,施工時需采取加固措施。
2)根據(jù)施工高度,磚胎模不宜小于240 mm厚,砂漿宜為M10水泥砂漿。
總結了不同標高基礎上集水坑的施工方法,對局部復雜降板基礎的施工有指導和借鑒作用。利用簡單易行的磚胎模解決復雜集水坑施工難題,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基礎上達到集水坑整體施工,提高結構和防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