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磊
(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06)
目前我們所使用的IP地址是IPv4地址,IPv4規(guī)定了IP地址是由網絡號+主機號一共32個比特組成的。網絡當中的每一臺計算機要想和其它的計算機通信,事先必須要分配得到一個IP地址。最初,Internet組織機構定義了A、B、C、D、E共五類IP地址,又稱按標準分類的IP地址。A類地址適合分配給超大型網絡,B類地址適合分配給中型網絡,C類地址適合分配給小型網絡,D類地址用于組播,E類地址用于實驗。
圖1 按標準分類的IP地址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A類網絡網絡號占8位,其中最高位固定為0,剩下7位可變,所以全球A類網絡一共有128個(0至127),實際可用的只有126個,A類網絡主機號占24位,每一個A類網絡所包含的主機數(shù)量為224個(224=16777216),實際數(shù)量要減去2,原因是主機號全0代表本網網絡地址,主機號全1代表本網廣播地址,一頭一尾去掉2個;同理,B類網絡網絡號占16位,其中最高位固定為10,剩下14位可變,所以全球B類網絡一共有 214個(214=16384),B類網絡主機號占16位,每一個B類網絡所包含的主機數(shù)量為216個(216=65536),實際數(shù)量要減去2,原因同上;同理,C類網絡網絡號占24位,其中最高位固定為110,剩下21位可變,所以全球C類網絡一共有221個(221=2097152),C類網絡主機號占8位,每一個C類網絡所包含的主機數(shù)量為28個(28=256),實際數(shù)量要減去2,原因同上。而D類和E類不再區(qū)分網絡號和主機號,其包含的IP地址數(shù)量是228個,即268435456個。上圖右邊說明了各類IP地址占總IP地址數(shù)的百分比。
雖然IP地址在計算機內是用二進制表示的,但人類更習慣于閱讀十進制的數(shù)字,所以二進制表示的IP地址通常采用點分十進制法來表示。
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A類IP地址占了總IP地址數(shù)的50%,而全球A類網絡數(shù)量只有區(qū)區(qū)126個,這說明每一個A類網絡所包含的IP地址數(shù)量非常多,試想一下有哪個組織有如此龐大的IP地址需求?答案是沒有。所以當某個組織申請得到一個A類網絡后,大多數(shù)的IP地址都是被白白浪費掉了,因為剩下的IP地址是不可以再分配給另一個組織使用的。
為杜絕IP地址的浪費,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最基本的就是將標準分類的網絡進行子網劃分。子網劃分將原來的兩級結構變成了三級結構,即網絡號+子網號+主機號,子網號來源于主機號,往主機號借一位,劃分出兩個子網,往主機號借兩位,劃分出四個子網,依此類推。劃分子網之后的網絡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網絡設備不再像往常一樣通過簡單的判斷來區(qū)分IP地址的類別進而推導出網絡號的位數(shù)了,需要有其它方法來指出,子網掩碼孕育而生。子網掩碼就是用來說明網絡號或子網號占多少位,主機號占多少位,我們只要把一個IP地址和它所對應的子網掩碼進行“與”運算即可。子網掩碼是一個32比特的二進制數(shù),由連續(xù)的1和連續(xù)的0組成,1對應的是網絡號或子網號,0對應的就是主機號。缺省情況下,每一類IP地址都有默認的子網掩碼,A類默認子網掩碼是 255.0.0.0,B類默認子網掩碼是255.255.0.0,C類默認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例來講解等長子網劃分技術。假如公司有4個部門,每個部門有50臺計算機,現(xiàn)在使用192.168.1.0/24這個C類網絡,從安全角度考慮,老板希望每個部門的計算機都放置到獨立的網段,這就要求網絡管理員將192.168.1.0/24這個C類網絡劃分成4個子網,方法如下。
要想將原來的網絡劃分成4個子網,需要將子網掩碼往后移兩位,即26位。00是A子網,01是B子網,10是C子網,11是D子網。原來的8位主機號現(xiàn)在變成了6位,26等于64,以64為步長可以迅速計算出每一個子網的網絡地址。再將每個子網的網絡地址減1即可得到上一個子網的廣播地址。
圖2 四個子網的地址分配情況
從上面的計算過程可總結出子網劃分的步驟。一是,確定要劃分的子網數(shù)目以及每個子網的主機數(shù)目。二是,確定子網號需要的位數(shù)M和剩下的主機號位數(shù)N。三是,計算劃分子網后的子網掩碼。劃分子網時,可向主機號多借幾位,以劃分出更多的子網,但每個子網的主機數(shù)量有限;相反,向主機號少借幾位,每個子網可接入的主機數(shù)量就多,但子網數(shù)量有限。在實際進行子網劃分的時候,需要靈活掌握,設置錯誤,可能導致計算機無法正常通信。
[1]范璐.觀察法計算子網劃分[J].遼寧師專學報,2006.
[2]王作啟.關于子網劃分和IP地址的利用率之間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