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黃連,似乎是苦的代名詞。
嬰孩降臨于世,呱呱啼哭,母親早就準(zhǔn)備好黃連水,用潔凈的紗布蘸著,潤在孩子嬌嫩的嘴唇上,孩子似乎不知其苦,還有滋味地吧嗒著小嘴。這蘸了黃連的紗布,母親接著又用來擦潤孩子的口腔。此時的孩子,或許被這入口的苦汁所驚,哭聲愈響。這種擦潤口腔的方式,在我家沿襲幾代。黃連,在我們的生命之初,是與我們最先接觸的來自自然的氣息吧。
母親說,這要在嬰孩吮吸乳汁之前,謂之曰:先苦后甜。等知道什么是甜的,那苦則愈苦,小兒會緊閉小口,苦汁難進(jìn),甚至有嗆水的危險。這樣的擦潤,讓初臨于人世的生命,知道入世是“苦”字當(dāng)頭,生命的征程,苦難是對平淡人生的補(bǔ)給。
(鄧卉卉摘自《城市金融報》2012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