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壽,鐘佳芳
(海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海南三亞572000)
三亞地區(qū)兒童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藥敏分析
陳如壽,鐘佳芳
(海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海南三亞572000)
目的了解海南三亞地區(qū)兒童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常見細菌耐藥情況。方法對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兒科780例患者痰標本中分離出的276株致病菌的臨床分布及藥敏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培養(yǎng)分離菌株用VITEK 2 Compact型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分析/藥敏系統(tǒng)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結果引起兒童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以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為主,排名首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占30.8%),其次是鮑曼不動桿菌(占12.0%),大腸埃希菌(占11.2%)。革蘭陽性球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感染為主(占16.7%);真菌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占9.4%)。對革蘭陰性桿菌最為敏感的藥物是亞胺培南,敏感率為100.0%,其次是厄他培南(98.0%)、阿米卡星(96.0%)、左氧氟沙星(74.0%);而其地藥物基本耐藥。對大腸埃希菌的ESBL檢測陽性菌株占45.0%;對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檢測陽性菌株占30.0%。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常用藥物保持較好的敏感率。MRSA檢測陽性菌株占21.4%。結論兒科醫(yī)生應加強痰標本的細菌培養(yǎng),可以鑒別診斷細菌感染、真菌感染、肺炎衣原體和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并根據(jù)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有利患兒早日康復。
呼吸道感染;菌群;耐藥性;
近年來,兒科的診療技術發(fā)展較快,對于兒科醫(yī)生來說,呼吸道感染是最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新生兒及小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率在上升,難治性增加;一旦小兒出現(xiàn)肺炎病情往往較重且可引起重癥肺炎,還會并發(fā)血流感染,使患兒的住院時間延長、死亡率風險增高。筆者對本院兒科住院患兒的痰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為兒科醫(yī)生的診療提供科學數(shù)據(jù)。
1.1 菌株來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兒科收治的78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標本中分離出的致病菌276株。質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孢菌ATCC27853。
1.2 試劑與儀器細菌培養(yǎng)使用的血平板、沙保羅平板、麥康凱平板均購自鄭洲安圖綠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tǒng)為法國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細菌鑒定/藥敏檢測系統(tǒng)。
1.3 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留取患者痰液,經(jīng)37℃培養(yǎng)18~24 h,排除正常菌群,選疑似致病菌經(jīng)涂片,革蘭染色,再用鑒定儀上機鑒定及藥敏分析。藥敏結果采用MIC值報告,根據(jù)NCCLS有關文件(2009版)判斷藥敏試驗結果。
2.1 引起感染的菌群分布在分離的276株致病菌中,革蘭陰性桿菌222株占80.5%,革蘭陽性球菌54株占19.6%,真菌26株占9.4%。以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為主,排名首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占30.8%,其次是鮑曼不動桿菌占12.0%、大腸埃希菌占11.2%。革蘭陽性球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感染為主占16.7%,真菌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占9.4%,見表1。
表1 276株細菌分布統(tǒng)計表
2.2 藥敏結果分析對革蘭陰性桿菌最為敏感的藥物是亞胺培南,敏感率為100.0%敏感,其次是厄他培南為(98.0%)、阿米卡星(96.0%)、左氧氟沙星(74.0%);而其地藥物基本耐藥(見表2)。對31株大腸埃希菌進行ESBL檢測,陽性菌株占45.0%;對肺炎克雷伯菌進行ESBL檢測,陽性菌株占30.0%。46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常用17種藥物的敏感率為萬古霉素100.0%、替考拉寧100.0%、左氧氟沙星100.0%、替加環(huán)素100.0%、莫西沙星100.0%、利奈唑胺100.0%、喹努普汀/達福普汀100.0%、環(huán)丙沙星100.0%、慶大霉素86.7%、苯唑西林57.8%、氨卞西林/舒巴坦54.6%、頭孢噻吩54.5%、頭孢唑啉54.6%、亞胺培南54.5%、利福平48.9%、克林霉素42.2%、紅霉素42.2%。對46株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檢測,陽性菌株占21.4%。
表2 痰標本常見革蘭陰性桿菌對臨床常用18種藥物敏感率分析(%)
從表1菌群分布來看,兒科肺部感染的常見致病菌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肺炎克雷伯桿菌(30.8%)、胞曼不動桿菌(12.0%)、大腸埃希桿菌(11.2%),與成人引起肺部感染的菌群分布有所不同。據(jù)筆者統(tǒng)計全院引起肺部感染的細菌分布前三名依次是大腸埃希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因兒童是弱勢群體,引起的感染菌群分布與成人有所不同。而引起感染的陽性球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菌群分布中排名第二,應引起兒科醫(yī)生的重視。而真菌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排名第五位,且近年來真菌的感染率在上升,提示兒科醫(yī)生應注意對痰標本的真菌培養(yǎng)及檢測。
從表2藥敏結果來看,革蘭陰性桿菌對亞胺培南、厄他培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均保持較高的敏感性;三代頭孢類藥物的敏感性均較低,而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SBL)菌株的檢出率也在不斷上升,提示臨床醫(yī)生在使用頭孢藥物治療時應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而選用。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因MRSA菌株的高耐藥性兒科醫(yī)生應引起重視。對于白色假絲酵母菌引起的感染,最好做痰真菌培養(yǎng)加以鑒別以及通過藥敏試驗來選擇用藥,可以更好地避免誤診、誤治。
兒科常見的呼吸道感染還有肺炎衣原體和支原體引起的感染。強立等[1]指出肺炎衣原體感染會引起哮喘,哮喘又會引起呼吸道感染,致使感染反復發(fā)生,故兒科醫(yī)生應做痰標本的細菌培養(yǎng)以鑒別之。支原體肺炎在治療上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蔡琳[2]提出用阿奇霉素治療支原體肺炎效果較好,一般治療1周無效,應考慮細菌感染的可能。筆者認為兒科醫(yī)生應在治療前加強做細菌培養(yǎng),可以幫助鑒別診斷,及時對癥治療,可以縮短療程有利患兒早日康復。彭朝陽等[3]提出,引起兒童慢性扁桃體炎的需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最高,而厭氧菌引起的感染也存在一定的檢出率。蔡煥榮等[4]研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為11.04%,而本文略高些,說明金黃色葡萄球菌更易引起兒童感染。本文中未檢測到肺炎鏈球菌。承曉京等[5]指出新生兒肺炎鏈球菌murM基因突變可致青霉素高水平耐藥或頭孢菌素耐藥,給兒科醫(yī)生的治療帶來困難。所以臨床微生物室應加強兒科患者厭氧菌和肺炎鏈球菌培養(yǎng);同時應嚴格痰標本的留取。王輝等[6]指出微生物室應當重視下呼吸道標本的標準化操作,應做痰涂片確認標本是否合格并可快速指導臨床選藥;根據(jù)涂片鏡檢情況選擇不同的培養(yǎng)基及培養(yǎng)方法,有利于細菌的檢出。
[1]強立,肖奕,周海波,等.兒童急性呼吸道肺炎衣原體感染91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1,22(8):96-97.
[2]蔡琳.兒童支原體肺炎80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1,22 (8):94-95.
[3]彭朝陽,徐志江,馬繼華,等.兒童復發(fā)性慢性扁桃體炎細菌學特點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09,27(6):485.
[4]蔡煥榮,廖意紅.下呼吸道感染652例痰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1,22(5):107-108.
[5]承曉京,范燕燕,周惠娜,等.新生兒肺炎鏈球菌分離株頭孢菌素耐藥與pbp2B、murM基因突變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2008,26 (3):179-180.
[6]王輝,陳民鈞.微生物室與臨床密切配合提高肺部感染的病原學診斷水平[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9,32(3):245-248.
R446.5
A
1003—6350(2012)12—102—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2.047
2011-11-29)
陳如壽(1974—),男,福建省古田縣人,主管技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