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芝,張麗麗,張忠陽,王利華
(沈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沈陽110159)
堿式硫酸鎂晶須[1-5]是一種功能性的單晶纖維,外表纖細、光滑,具有很好的增強和阻燃等性能。其組成[1]可用通式 xMgSO4·yMg(OH)2·zH2O表示,稱為xyz堿式硫酸鎂晶須,其中MgSO4·5Mg(OH)2·3H2O、MgSO4·5Mg(OH)2·2H2O是研究較多的兩種(本文研究前者),具有無毒、發(fā)煙量小、增強和阻燃性好等特性,熱分解開始溫度為260℃。將堿式硫酸鎂晶須添加到塑料、橡膠等基體中制備復合材料,具有補強作用,還可實現(xiàn)良好的阻燃,從而達到增強阻燃的雙重效果[6],這將對防火性能要求越來越嚴格的阻燃材料產生深遠影響。對晶須表面進行適當?shù)母男裕商岣咂渑c基體的相容性[7]。本實驗主要研究晶須表面改性的效果及用量對MOS/PP基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探討復合材料獲得綜合性能最佳時晶須的改性劑及添加量,為未來晶須的量化生產及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153堿式硫酸鎂晶須是以菱鎂礦為原料,采用水熱法在實驗室制備,其直徑≤0.5μm,平均長徑比為50左右,表面光滑、筆直無彎曲。聚丙烯(PP)原料是市場購買的合格產品。
1.2.1 硬質酸鋅表面化學改性MOS
采用國內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硬脂酸鋅對制得的堿式硫酸鎂晶須進行表面改性處理。稱取一定量堿式硫酸鎂晶須置于燒杯中,配成料漿后置入一定溫度的恒溫水浴,用電動攪拌器攪拌,使晶須充分分散成懸浮液待恒溫后,加入用無水乙醇溶好的一定量硬酯酸鋅,在一定攪拌速度下進行表面改性,改性一定時間后將樣品在室溫下靜止冷卻,用去離子水洗滌、過濾、干燥,得到硬脂酸鋅改性的MOS。
1.2.2 微乳液聚合改性MOS
(1)將一定量的乳化劑加入蒸餾水中配置成水溶液,加入一定量的丙烯酸正丁酯混合均勻后,徐徐加入MOS,攪拌升溫至60~70℃。
(2)在燒杯中配制馬來酸酐水溶液,加入一定量引發(fā)劑攪拌均勻,轉至滴液漏斗中。
(3)將(2)配制的馬來酸酐溶液在30min內滴加到(1)的混合反應體系中,升溫至85℃,保溫2h。取出乳液并破乳,經蒸餾水充分洗滌,抽濾、干燥得到微乳液改性的MOS。
利用XSS-300型轉矩流變儀,控制制備參數(shù),晶須的添加量分別為10%、20%、30%、40%、50%和60%,分別制備出不同改性劑改性的MOS/PP復合材料。利用XCV100型平板硫化機,按國標GB/T16421-1996Ⅱ2型試樣標準,控制成型溫度為175℃,制備出聚丙烯基復合材料力學性能檢測試樣。按國標GB/T1843/U標準,制備出長l=80±2mm,寬 b=10.0±0.2mm,厚 h=4.0±0.2mm的無缺口沖擊試樣,用于懸臂梁沖擊強度檢測試樣。
按國標GB/T16421-1996Ⅱ2型試樣標準,在室溫25℃,拉伸速度為20×(1±10%)mm/min下,對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彈性模量等進行測定,實驗結果取3個試樣平均值。
按國標GB/T1843-2008的標準,在室溫25℃下,對復合材料進行無缺口沖擊強度測定。實驗選用的沖擊方式為側向平行沖擊,實驗結果取3個試樣平均值。
不同改性劑改性的MOS及晶須用量對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如圖1~圖4所示。
圖1為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隨晶須含量的變化曲線。隨晶須含量的增加,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均低于基體的拉伸強度。將三條曲線對比不難看出,硬脂酸鋅改性后的晶須復合材料拉伸強度最大,微乳液改性晶須復合材料的最小,未改性的MOS/PP復合材料的性能介于兩者之間。
圖2為復合材料的彈性模量隨晶須含量的變化曲線。當晶須含量為20%時,硬脂酸鋅改性MOS/PP的彈性模量達最大值309.66MPa,比PP基體的215.76MPa提高了43.52%。MOS/PP復合材料的彈性模量不斷增加。當晶須含量為30%時,微乳液共聚改性MOS/PP復合材料的彈性模量為225.60MPa,略微大于PP基體值,整體趨勢遠不及硬脂酸鋅改性的晶須復合材料。相比之下,硬脂酸鋅改性MOS/PP復合材料的彈性模量大,微乳液共聚改性MOS/PP復合材料最小。
圖1 改性劑及MOS用量對拉伸強度的影響
圖2 改性劑及晶須用量對彈性模量的影響
圖3為復合材料的沖擊強度隨晶須含量的變化曲線。當晶須含量為20%,復合材料的沖擊強度達最大值,其中微乳液共聚改性的晶須復合材料可達5.0kJ/m2,其它兩者均與基體的3.75kJ/m2相同。總體趨勢上微乳液改性的晶須復合材料具備較好的沖擊性能,未改性晶須復合材料的沖擊強度最小。
圖4為復合材料斷裂伸長率隨晶須含量的變化曲線。在晶須含量為20%時,MOS/PP復合材料和硬脂酸鋅改性MOS/PP復合材料的斷裂伸長率都達最大值,分別為36%、41%,比基體的34%分別提高了5.9%、20.6%。而微乳液共聚改性MOS/PP復合材料的斷裂伸長率卻低于以上兩者。
圖3 改性劑及MOS用量對沖擊強度的影響
圖4 改性劑及MOS用量對斷裂伸長率的影響
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除沖擊強度外,硬脂酸鋅改性MOS/PP復合材料的各項力學性能較好,當晶須含量為20%時,復合材料的彈性模量、斷裂伸長率分別比基體提高了43.52%、20.6%。而未改性MOS/PP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較差,微乳液共聚改性MOS/PP的力學性能中,除沖擊強度能達到5.0kJ/m2,比基體材料提高了33.3%外,其余力學性能均較低。
對復合材料的界面進行SEM、FT-IR分析,觀察復合材料界面結構,研究界面間相互作用,分析結果分別如圖5、圖6所示。
由圖5a可見,未改性的MOS/PP復合材料中,晶須分布雜亂、無序,斷面中有基體被拉伸成束并被扯斷的跡象。圖5b硬脂酸鋅改性MOS/PP材料中,晶須與基體相容性較好,分布有序,拉伸后部分晶須與基體有纏結的狀態(tài)。圖5c微乳液共聚改性MOS/PP復合材料中,晶須分布均勻,與基體相容性較好,復合材料的斷面中出現(xiàn)了基體斷層,晶須也被拔出裸露在外,并出現(xiàn)一定偏轉現(xiàn)象。
圖5 不同改性劑處理后的MOS/PP復合材料界面SEM照片
圖6 不同改性劑處理后的MOS/PP復合材料斷面FT-IR譜圖
圖6為復合材料斷面的FT-IR分析。將圖6中未改性的MOS/PP譜圖與PP的譜圖進行對比分析可見,未改性的MOS/PP譜圖比PP譜圖只多了 3650cm-1、3616cm-1羥基特征譜帶、1114cm-1硫氧特征譜帶,并無其它譜帶不同,說明未改性的MOS/PP材料中,晶須與基體并無化學鍵形成。將硬脂酸鋅改性的MOS/PP材料的譜圖與PP譜圖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也無新譜帶出現(xiàn),晶須與基體間也未成鍵。在微乳液共聚改性MOS/PP材料中,1730cm-1為酯 C=O伸縮振動吸收譜帶,1114cm-1硫氧特征譜帶,其它位置并未出現(xiàn)新的譜帶,說明晶須與基體間也無化學鍵的形成。經過FT-IR對復合材料的界面結構分析表明,未改性的晶須和硬脂酸鋅及微乳液改性的晶須與PP基體材料間都無化學鍵的形成。
由MOS/PP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界面結構檢測分析,對MOS/PP基復合材料中各相之間相互作用機理分析認為,未改性的MOS與基體PP連接較差,晶須的加入降低了PP的結晶性能,增加了PP分子間距,降低了分子間相互作用力,使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變差,晶須含量越大,力學性能降低越明顯。硬脂酸鋅改性后的MOS與基體PP相容性提高,晶須表面上與改性劑小分子形成膜層,一方面減少了晶須的團聚,提高了晶須在基體的分布均勻性;另一方面在圖5復合材料界面的SEM圖像中,可看到晶須能與PP基體產生一定的物理交纏,這兩方面的綜合作用結果,使得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彈性模量均有所提高。例如當MOS含量為20%時,復合材料的彈性模量、斷裂伸長率分別比基體材料提高了43.52%、20.6%,斷裂伸長率最高可達43%。微乳液共聚改性MOS/PP材料中,微乳液共聚改性后的晶須表面形成了更柔韌的有機層,與晶須的剛硬形成互補效應,可吸收更多能量,復合材料的沖擊強度最大提高了35.13%,在外力拉伸作用下,晶須能發(fā)生一定偏轉,以致斷面處出現(xiàn)無規(guī)則取向的晶須,最終在更強外力的作用下,晶須被拔出,起到增強作用。
(1)硬脂酸鋅和微乳液改性的MOS比未改性的MOS能更均勻地分布于基體PP材料中,與基體PP相容性好;
(2)經硬脂酸鋅改性的MOS/PP復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力學性能,當MOS用量為20%時,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達到最大值,抗拉強度為44.91MPa,彈性模量為 309.66MPa,沖擊強度3.75kJ/m2,斷裂伸長率為41%;
(3)復合材料的界面結構研究表明,未改性的MOS、硬脂酸鋅改性的 MOS和微乳液改性的MOS與PP基體材料之間均無化學鍵形成;
(4)硬脂酸鋅改性的MOS/PP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的改善主要是通過物理纏繞獲得,微乳液改性的MOS/PP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提高主要是通過晶須偏轉和拔出作用獲得。
[1]乃學瑛,葉秀深,崔香梅,等.堿式硫酸鎂晶須的制備及應用[J].鹽湖研究,2005,13(3):22 -28.
[2]相湛昌,馮麗娟,高傳慧,等.氫氧化鎂晶須的制備與應用[J].無機鹽工業(yè),2008,40(8):4 -6.
[3]靳治良,李武,張志紅.硼酸鎂晶須的合成研究[J].無機鹽工業(yè),2003,35(3):22 -24.
[4]王瑜.堿式氯化鎂晶須的合成[D].天津:河北工業(yè)大學,2002.
[5]陳敏,李月圓,王健東,等.利用菱鎂礦制備碳酸鎂晶須[J].硅酸鹽學報,2009,37(10):1649 -1653.
[6]時虎,魯紅典,趙華偉.晶須的阻燃防火應用[J].化工科技市場,2005,11(3):5 -6.
[7]鄭水林.粉體表面改性[M].北京:材料工業(yè)出版社,1995,1.
[8]劉玲,殷寧,亢茂青,等.晶須補強復合材料的機理研究[J].材料導報,2000,14(6):46 -48.
[9]陳爾凡,陳東.晶須增韌增強聚合物基復合材料機理研究進展[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6,22(2):20-24.
[10]林廣涌,雷廷權,周玉.晶須增韌和相變增韌復合作用的機制與效果[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1995,18(2):11-19.
[11]金培鵬,周文勝,丁雨田.晶須在復合材料中的應用及其作用機理[J].鹽湖研究,2005,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