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林海,楚志東
(吉林省水文水資源局白山分局,吉林 白山 134300)
鴨綠江發(fā)源于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天池,沿江兩岸山高林密,植被覆蓋良好。長白站地處鴨綠江上游,位于東經 128°12′,北緯 41°25′,是鴨綠江干流最上游控制站,流域集水面積2211 km2,流域內沒有大中型水利工程,只在支流十九道溝河上設有6座小型梯級電站,因此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
長白站處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侯區(qū),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02.3 mm,一年中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
降水是地表水的本源,也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降水年內分配的不均勻性及空間分布的不均勻性,是引起洪澇或旱災的直接原因,使徑流隨時間的不同有顯著的變化。長白站在2211 km2區(qū)域內,歷年平均徑流量為9.929億m3,豐、平、枯水年份的徑流量分別為11.6,9.564和7.79億m3(見表 1)。
表1 長白站歷年各時期徑流量匯總表 億m3
長白站年徑流年際變化及年內分配不均。據43年資料系列統(tǒng)計,最大年徑流量為17.54億m3(1995年),最小年徑流量為6.81億m3(1980年),豐枯情況年際交替出現。年內不同時期的徑流變化情況見圖1。
圖1 長白站年內不同時期徑流變化柱狀圖
1)年徑流在年際間變化較大。歷年最大徑流量是最小徑流量的2.58倍,豐水年年徑流量是平水年的1.36倍,枯水年徑流量是平水年的71.4%。長白站多年平均徑流量為9.929億m3,而實測最大豐水年的年徑流量為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77倍,實測最枯年的年徑流量只有多年平均徑流量的 68.6%,見圖2。
2)年徑流量在多年變化中有豐水年組和枯水年組交替出現的現象。1997—1998年是枯水年組,這一段的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年份偏少26.2%;1971—1975年基本是豐水年組,這一段的平均年徑流量比歷年平均值偏多9.8%。
3)年徑流量在多年變化中有枯水年組和平水年組連續(xù)交替出現的現象。1992—1994年是平水年組,1997—1998年是枯水年組,1999—2000年是平水年組,2001—2003年又是枯水年組,連續(xù)交替出現。
4)徑流的年內變化受降雨的季節(jié)變化影響,使水量年內分配不均,汛期多,非汛期少。汛期(6—9月)4個月的徑流量占歷年年徑流量的58.3%,而汛期降雨又主要集中在7,8月份,7—8月的徑流量占汛期徑流量的59.4%。非汛期連續(xù)最小3個月一般出現在12月至次年2月,這期間的徑流量僅占年徑流量的8.6%。
圖2 長白站年徑流年際變化曲線圖
5)年徑流具有大致以年為周期的汛期與枯季交替變化的規(guī)律。徑流系列的差積曲線是年徑流代表性分析中最直觀也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其差積曲線計算公式為:
式中:Si——差積曲線值;Qi——年徑流量,億m3;——多年平均徑流量,億m3。
其差積曲線計算成果表及差積曲線圖見表2及圖3。
年徑流量的歷年均值表明了斷面以上流域地面徑流的蘊藏量,是重要的水文特征值,同時也是區(qū)域水資源估算的重要指標。徑流在年內分配的不同,對于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用水和水利工程的修建具有重要影響。研究年徑流的多年變化和徑流年內分配的規(guī)律,可預估水利工程運行期間的徑流情勢,為區(qū)域內水利水電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提供依據。
表2 長白站差積曲線計算成果表
圖3 長白站差積曲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