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枝梅 劉金濤 馮鐵柱
對人體有生物活性的微量元素包括鐵、銅、鋅、鎂、錳、硒、鉻、氟和鉬等。這些微量元素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各種類型的急慢性肝病患者因為肝功能損害、相伴的合并癥及不適當?shù)娘嬍车?,會導致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的代謝紊亂,從而也導致這些微量元素的代謝紊亂。我們檢測了86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變化,現(xiàn)報道如下。
一、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2010年住院的各種肝病患者86例,男性68例,女性18例,年齡12歲~76歲,平均年齡為52歲。其中急性黃疸型肝炎12例,慢性肝炎10例,肝硬化52例,原發(fā)性肝癌12例。乙型肝炎72例,甲型肝炎6例,丙型肝炎4例,病因不明4例。乙型肝炎診斷標準均符合2005年頒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
二、血清微量元素檢測 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試劑盒由北京博暉創(chuàng)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參考值:銅10~40μmol/L,鋅 70~180μmol/L,鈣 1.55~2.1mmol/L,鎂1.12~2.06mmol/L,鐵 7.52~11.82mmol/L,鉛 0~100μmol/L。
三、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測定值以表示,采用 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患者鋅降低67例(77.9%),鈣降低10例(11.6%),銅降低8例(9.3%),鐵升高29例(33.7%),鎂升高29例(33.7%),鎂降低10例(11.6%),鉛均正常。各組患者微量元素的變化見表1。
表1 急慢性肝病患者微量元素()比較
表1 急慢性肝病患者微量元素()比較
與其他兩組比,①P<0.05;②P<0.01
鈣銅(μmol/L)肝硬化 52 62.9±24.7 1.7±0.2 26.2±9.8慢性肝炎 10 87.1±34.5① 1.9±0.1 28.4±7.9急性肝炎 12 119.1±45.2② 1.8±0.2 28.2±8.7原發(fā)性肝癌 12 74.5±34.2 1.7±0.2 26.7±8.2例數(shù) 鋅(μmol/L) (mmol/L)鐵(mmol/L)12.9±2.1①9.9±1.9 9.2±1.2 12.2±1.3①鎂(mmol/L)2.0±1.8 2.1±1.6 2.0±1.3 2.2±1.9
微量元素是指人體內(nèi)含量小于0.01%的化學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內(nèi)的含量很少,但與健康息息相關。到目前為止,已被確認與人體健康和生命有關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種,包括鐵、銅、鋅、鎂、鈣、錳、硒、鉻、氟、鉬、鈷、碘、鎳、釩、錫、硅、 、 等[2]。微量元素不但對機體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而且也影響到人的智力、情緒等,并在防病、防癌、延年益壽等方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銅、鋅、硒與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關,而且與腫瘤治療時的耐藥有關[3]。鋅元素參與多種酶的合成,加速生長發(fā)育,增強創(chuàng)傷組織再生能力,增強抗病能力,促進性功能[4,5]。鐵在人體內(nèi)主要參與血紅蛋白的形成而促進造血。銅元素主要功能是參與造血過程,增強抗病能力,參與色素的形成。鎂元素是構成體內(nèi)多種酶的重要元素。鈣不僅是骨骼生長的重要元素,而且對維持神經(jīng)、肌肉、心肌的興奮性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也是多種微量元素吸收、儲存、代謝的場所,對其平衡起著重要作用[6]。本組病例提示各種急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很容易發(fā)生血清鋅、鈣的降低,血清鐵和鎂的升高,其發(fā)生機理可能是各類有重要意義。鉛是對人體有害的元素。
肝病患者食欲差、飲食不均衡導致攝入減少,再加上利尿等治療措施導致鋅、鈣、銅等元素的丟失。肝臟炎癥活動顯著時,對肝細胞的損害較大,壞死的肝細胞可釋放出鐵質(zhì),導致血清鐵增高,同時肝臟是儲存鐵的重要器官,當肝纖維化程度顯著時,肝臟功能下降明顯,肝儲存鐵的功能障礙,導致血清游離鐵增多。另外,運鐵蛋白在肝內(nèi)合成減少,使鐵的運載受影響,也導致血清鐵增高。此外,因肝臟吸收血紅蛋白分解所釋放的鐵受到影響,血清鐵水平也會增高[7,8]。鎂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yǎng)成分。乙型肝炎患者肝內(nèi)表達病毒抗原較多時,肝功能障礙較明顯,肝內(nèi)鎂釋入血液使鎂重新分配[8]。臨床上有人用含有微量元素豐富的中藥治療肝病[10~13]。本組資料顯示肝硬化患者微量元素代謝紊亂發(fā)生率高。微量元素的測定對判斷肝病的嚴重性及預后也有一定的價值[14,15]。
[1]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實用肝臟病雜志,2006,9(1):8-18.
[2]穆桂蘭,溫祥清.微量元素與腫瘤耐藥性關系的研究進展.中國癌癥雜志,2002,12(2):183-186.
[3]洪開聽,陳萍,沈忠海.精液中微量元素與精子活動率的研究.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9,19(3):613-614.
[4]Prasad A S.Zinc in human health:effect of zinc on immune cells.Mol Med,2008,14(5-6):353-357.
[5]潘群,謝志春.微量元素與肝臟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10):1629-1631.
[6]顧燕萍,劉菲.鐵與消化系疾病[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0,30(3):165-169.
[7]Zhan GX,Ou YJ,Wieczorek R,et al.Iron medication induced gastric mucosal injury.Pathol Res Practice,2009,10:1016-1019.
[8]黃月華,朱科倫,高志良.慢性乙型肝炎肝內(nèi)抗原表達與血清鐵鋅銅鎂的關系探討.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1,11(3):145-146.
[9]范文秀.補益中藥微量元素的比較研究.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27(7):1433-1435.
[10]貢濟宇,許天陽,于彭,等.中藥微量元素研究.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2,19(14):68-70.
[11]陳國林,蔡悅林,章遒榮,等.一百種治療肝炎常用中草藥的微量元素分析. 微量元素,1988,5(2):43-45.
[12]秦俊法,陳磐華.中國的中藥微量元素研究.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10,17(11):1-18.
[13]謝裕達.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與毛發(fā)微量元素水平關系的研究.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14(2):140-141.
[14]李小安,溫彪,王靜,等.肝纖維化指標和微量元素聯(lián)合檢測用于肝纖維化診斷的研究.西部醫(yī)學,2011,23(9):171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