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77歲的美國紐約市民丹尼爾·施文克是一名舊報紙收藏愛好者,他在美國海軍服兵役時,無意間聽上司談過叔父米爾頓·K·施文克曾擔任海軍中將的輝煌戰(zhàn)績,便開始留意搜集有關叔父的一切資料,卻始終沒有結果。
退役后,丹尼爾開了一個雜貨店,閑暇時,就打聽誰家有舊報紙,尤其留心有關叔父資料的報紙。為了收藏,他幾乎花光了店里的收入,妻子和兒子為此沒少和他吵嘴,但他仍樂此不疲。
2011年3月,丹尼爾開辦了一次免費收藏展覽。在展覽入口處的招牌上寫道:我的叔父米爾頓·K·施文克,曾擔任過美國海軍中將,因多種原因,我已與他的家人失去聯(lián)系多年,如哪位好心人收藏有關于叔父的資料,我將高價購買,希望能成全我的愿望。
開展第8天,來了一位中年人,他拿著一張泛黃的舊報紙,對丹尼爾說:“這是我祖父生前遺留下的一張《紐約時報》,我隱約聽祖父說過,他曾在你叔父手下當過10年兵,這張報紙上刊有你叔父去世的訃告,我愿意無償送給你?!钡つ釥柲眠^報紙急切瀏覽起來,他看見,報紙的出版日期是1889年6月29日,在頭版右下角,刊登著叔父去世的訃告。這一意外收獲,讓丹尼爾激動不已。
然而,當?shù)つ釥柶届o下來,在對叔父的訃告仔細閱讀后,發(fā)現(xiàn)訃告一共有5段,卻出現(xiàn)了不止一處錯誤。其中,叔父的名字“Milton”被錯印成了“Melton”;他的家鄉(xiāng)和所屬的州被印錯;就連他在美國海軍服役的年份也被印錯。
丹尼爾說:“雖然我發(fā)現(xiàn)這些錯誤有些晚,但我認為,還是應該給報社寫信,希望錯誤能得到更正?!?月下旬,他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給《紐約時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信發(fā)出后,他開始后悔:“此事已經(jīng)過去了122年,報社能答應自己的要求嗎?”
令丹尼爾意外的是,《紐約時報》收到信后,很快與他取得了聯(lián)系,表示在認真核查米爾頓·K·施文克的資料后立即更正。在此后近一個月時間里,報社指定專人對米爾頓·K·施文克的所有資料進行了認真查對,并與其他報紙刊登的訃告做了對比,又在一本書中查到了有關米爾頓·K·施文克家庭的資料,甚至還查出,米爾頓·K·施文克曾在1887年的一次戰(zhàn)斗中受到槍傷,并因此結束了自己的海軍生涯。
當一切核對無誤后,《紐約時報》于5月22刊登了一則更正啟事,并附了封道歉信:“我們對122年前發(fā)生的錯誤深表遺憾,雖然錯誤發(fā)生的時間已很久遠,但這并不能說明時間的長河就可將我們的錯誤洗刷掉。我們除誠懇向米爾頓·K·施文克本人以及他的親屬鄭重道歉外,并以最大的謙卑希望得到丹尼爾·施文克先生的諒解。”
事情的結果讓丹尼爾很感動:“我只是舉手之勞,沒想到還真就‘開花結果了。更讓我高興的是,報社在調查過程中還找到了叔父的后人,我們已經(jīng)取得了聯(lián)系,不久便可見面?!?/p>
當錯誤發(fā)生后,一是不要因為錯誤而折磨自己,二是誠懇改正錯誤,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并看到新的契機,然后將錯誤轉變?yōu)槌晒Φ南M?/p>
谷春林摘自《揚子晚報》
【亮點旨趣】
哪句是記敘部分最重要的一筆?答曰“報社在調查過程中還找到了叔父的后人,我們已經(jīng)取得了聯(lián)系,不久便可見面”(倒數(shù)第2自然段)。因為,它是全文點睛之筆“看到新的契機,然后將錯誤轉變?yōu)槌晒Φ南M?(倒數(shù)第1自然段)的植根點,它是點化題旨的憑借。
前面大段大段的記敘文字有何作用呢?答曰“入題”。此“入題”有兩層含義,一是進入“糾正百年失誤”之標題,二是提出“后人為什么‘糾正百年失誤”之問題。
“后人(丹尼爾一方和《紐約時報》一方)為什么能團結一致‘糾正百年失誤”?
“后人(丹尼爾一方和《紐約時報》一方)為什么要團結一致‘糾正百年失誤”?
這兩個問題答案,請到“龍”之“睛”中找。
【創(chuàng)意仿寫】
以“契機”為題,寫一個“失敗乃成功之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