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繼孝
葉圣陶先生1894年生于江蘇蘇州,原名葉紹鈞,是中國新文學(xué)第一代作家。新中國成立后,葉圣陶先生歷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
作為著名教育家、文學(xué)泰斗,葉圣陶先生平易謙和、樸實敦厚、謹言慎行、表里如一、堅持真理、一絲不茍的人格風(fēng)范是人們熟知的。
1930年7月,朱自清在北平的清華園,寫了一篇題為《我所見的葉圣陶》的小散文,內(nèi)中提及1921年秋第一次見到28歲的葉圣陶時的感受,為他那年紀(jì)并不老但“樸實的服飾和沉默的風(fēng)度”所感染。在其后的交往中,朱自清在葉圣陶身上,見到很多看似尋常卻也崎嶇的景象,并認定,葉氏的沉默寡言而不喜歡論辯、極為和易而從無怒色,是一種智慧之舉;此外,提筆從容而文稿極清楚、生活隨意卻極有秩序、態(tài)度積極卻不怎么浪漫,這些,均“出于天性”,出于一種自然而然的生命狀態(tài)。
自然而然的素質(zhì),在葉圣陶身上表露無遺,也正因為這種自然而然,使得葉圣陶先生“長生久視”,成為永遠的葉圣陶。
關(guān)于葉圣陶先生的人品,最為準(zhǔn)確的說法應(yīng)屬他的老朋友茅盾先生在1943年11月15日為葉老的祝壽信中所說的:
凡是認識他的朋友都不能不感到,和圣陶相處,雖然他無一語,可是令人消逝去鄙俗之心,讀他的作品亦然。你要從他的作品中找尋驚人的事,那不一定有;然而,即在無驚人處有他那種凈化升華人的品性的力量。才筆煥發(fā),規(guī)模擴大,有勝于圣陶的,但圣陶的樸素又謹嚴的作風(fēng),及敦厚誠摯的情感,自嘆不可及處。
圣陶對于中國新文學(xué)的光輝貢獻,海內(nèi)早有公論,不因我的贊美而加重;但二十多年的友誼,使我從圣陶的“為人”與其作品看到了重要的一點,即兩者的統(tǒng)一與調(diào)和。作品乃人格之表現(xiàn),這句話于圣陶而益信。
茅盾先生對葉老的評價,傳神地點化出葉先生的人品及文品最鮮明的特征、最獨特的魅力。而家藏葉圣陶先生于1958年2月5日寫給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自動不收出版社出版其文集第三卷稿酬之信,則是葉圣陶先生高尚、質(zhì)樸人格的具體表現(xiàn)。他的信是這樣寫的: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許覺民同志惠鑒:
去年曾致貴社一信,說明我自動不取任何稿酬,早蒙收覽。若此信尚在,希望尊處檢出,重行賜覽。我之言此,希望尊處能諒察我的意思,照此辦理。
今日接到文集第三卷之稿酬清單及支票一紙,我猜想是尊處忘記了我有過一封信?,F(xiàn)在將清單與支票退回,請檢收。
系出自愿,貴社少支出一筆稿酬,自屬可以。如果說必須支出,即希將此稿酬捐予任何處所,只要尊處認為適當(dāng)?shù)摹?/p>
此事是我與貴社兩方面的事,千萬不要傳言出去,作為談資。這一點,去年的信上曾經(jīng)提到,懇求采納。
我希望尊處回我一封信,表示同意我的要求。
敬禮。
葉圣陶二月五日
清單一紙
空白收據(jù)一紙
3253.98元支票一紙
就像葉圣陶先生的小說、散文、童話故事一樣質(zhì)樸無華,沒有說教,更沒有豪言壯語,平淡得像一杯白開水??墒?,當(dāng)事人又有誰讀了這封信不被打動,又有誰能做出違背老人意志的事情呢?!
(選自《舊墨四記》,北京圖書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