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華,劉杜玲,李青鋒
核桃(Juglans regia)是我國重要的經(jīng)濟生態(tài)樹種之一,因其經(jīng)濟、生態(tài)及社會效益高而在各地廣泛栽培。近年來核桃光合作用研究試材有普通核桃[1-4]、河北核桃[5](藝核1號)、鐵核桃及其核桃雜交種[6],研究中試驗材料多為普通核桃。果樹的光合能力是其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形成的基礎(chǔ),干物質(zhì)的90%以上來自葉片的光合產(chǎn)物口。而核桃90%~95%的干物質(zhì)是通過光合作用獲得的。光合速率決定光合產(chǎn)物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產(chǎn)量的高低[7-8]。隨著我國核桃產(chǎn)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核桃相關(guān)的科學(xué)研究也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研究核桃光合特性,對于了解核桃豐產(chǎn)機理、實施標準化豐產(chǎn)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義。
試驗地設(shè)在陜西楊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教學(xué)試驗苗圃內(nèi),地處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qū)。地理位置為34°18′N,108°15′E,海拔高度450m。年平均氣溫12.9℃,1月均溫-1.2℃ ,7月均溫26.0℃ ,年均≥l0℃積溫4 143℃,年日照時數(shù)2 163h[9]。
采用的實驗材料為五種核桃嫁接樹三年植株,分別為魯光、清香、香玲、西林3號、西洛3號。
1.3.1 光合速率日變化的測定 每個品種選擇四株生長健壯,生長勢基本一致的植株,選擇同一方向(向東)上同一部位(中部葉片,從復(fù)葉基部數(shù)起第三對葉片)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葉片,每個核桃品種測定8枚。本試驗采用Li-6400便攜式光合作用測定系統(tǒng)儀,在2010年5月15日8:00~18:00,每隔2h測定1次。測定的光合指標包括光合有效輻射(PAR,μmol·m-2·s-1)、氣溫(Ta,℃)、凈光合速率 (Pn,μmol·m-2·s-1)、蒸騰速率(Tr,mmol·m-2·s-1)、氣孔導(dǎo)度(Gs,μmol·m-2·s-1)和胞間CO2濃度(Ci,μmol·mol-1)。
1.3.2 香玲核桃光合曲線的測定 從早晨9:00~11:00,用儀器配備的紅藍光源控制光強,測定不同光強條件下核桃葉片的凈光合速率等指標,光合有效輻射(PAR)梯度為2 000、1 800、1 600、1 400、1 200、1 000、800、600、400、200、100、50、0 μmol·m-2·s-1。
1.3.3 光響應(yīng)曲線擬合及光飽和點(LSP)、光補償點(LCP)計算 采用非直線雙曲線方程[10]對不同品種核桃葉片Pn與PAR之間的響應(yīng)關(guān)系進行擬合,公式為:
其中,φ為表觀量子效率,Pmax為最大凈光合速率,k為光響應(yīng)曲線曲角。
計算飽和點(LSP)、光補償點(LCP):對Pn在低光強下(PAR<200μmo1·m-2·s-1)的響應(yīng)進行直線回歸,求出光響應(yīng)曲線直線方程斜率(φ),即表觀量子效率。當Pn=Pmax時,得到光飽和點LSP;Pn=0時,得到光補償點LCP[11]。
1.3.4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2.1.1 凈光合速率(Pn)日變化 由圖1可見,不同核桃品種Pn日變化曲線不同,主要呈單峰型和雙峰型2種類型。其中魯光、清香、西林3號、西洛3號呈單峰型變化,香玲呈雙峰型變化,有“午休”現(xiàn)象。呈單峰型曲線的核桃品種中,峰值出現(xiàn)在14:00的有魯光、清香、西林3號,Pn分別為16.71、16.5和15.45μmol·m-2·s-1;峰值出現(xiàn)在12:00的有只有西洛3號,Pn為15.08μmo1·m-2·s-1。香玲核桃的第1個峰值出現(xiàn)在10:00,Pn為18.25 μmol·m-2·s-1。12:00出現(xiàn)“午休”現(xiàn)象。第2個峰值出現(xiàn)在14:00,Pn為16.99μmol·m-2·s-1。凈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順序為香玲>魯光>清香>西林3號>西洛3號。
圖1 核桃苗木凈光合速率日變化
2.1.2 蒸騰速率(Tr)日變化 由圖2可見,不同核桃品種的Tr日變化曲線有單峰型和雙峰型2種。其中,西林3號和西洛3號呈單峰型變化,魯光、清香和香玲呈雙峰型變化。西林3號和西洛3號的峰值均出現(xiàn)在14:00,魯光、清香和香玲第1個峰值出現(xiàn)在10:00,第2個峰值出現(xiàn)在14:00。第二個峰值均大于第一個峰值。在18:00時,蒸騰速率到達最小值,此時蒸騰速率極弱,最大值僅為0.59mmol·m-2·s-1,最小值僅為0.25mmol·m-2·s-1,因為此時溫度降低,濕度增大,致使蒸騰速率降低。在中午10:00,在所有核桃品種當中,香玲核桃的蒸騰速率最大;在14:00,香玲核桃的蒸騰速率亦為最大值;香玲核桃的平均蒸騰速率亦為最大值。
2.1.3 氣孔導(dǎo)度(Gs)日變化 由圖3可見,不同核桃品種的氣孔導(dǎo)度Gs日變化曲線有2種類型。西林3號和西洛3號的Gs曲線呈單峰型。魯光、清香和香玲呈雙峰型,第一、第二個峰值均分別出現(xiàn)在10:00、14:00,14:00時峰值較高。另外,從圖中還可以看出,香玲核桃的氣孔導(dǎo)度日變化曲線呈明顯的雙峰型,而且在任意時刻的氣孔導(dǎo)度均大于其他品種。
圖2 核桃苗木蒸騰速率日變化
圖3 核桃苗木氣孔導(dǎo)度日變化
2.1.4 胞間CO2濃度(Ci)日變化 由圖4知,5不同核桃品種的Ci日變化曲線類型呈單谷型,雙谷型和平緩變化3種類型。魯光的Ci曲線呈單谷型,上午8:00時后隨著Pn的增加Ci下降,16:00達最低,之后又開始逐漸回升。清香的曲線呈雙谷型,上午8:00時后隨著Pn的增加Ci下降,12:00時到達第一個波谷,稍上升后,16:00時到達第二個波谷,之后又有所回升。香玲、西林3號、西洛3號的曲線變化比較平緩,基本上呈遞減的趨勢。
圖4 核桃苗木胞間CO2濃度日變化
2.1.5 不同核桃品種葉片光合特征參數(shù)的相關(guān)分析 分析結(jié)果顯示(表1),5個核桃品種光合特征日變化參數(shù)進行相關(guān)分析(見表1),發(fā)現(xiàn)Pn與Tr、Pn與Gs、Tr與Gs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Pn與Ci、Tr與Ci、Gs與Ci呈正相關(guān),但均不顯著。
表1 不同核桃品種光合特性的相關(guān)分析
擬合得到曲線R2為0.9472,根據(jù)Pn與PAR數(shù)值繪制圖形(圖5)。當光照在58.997 μmo1·m-2·s-1左右時,香玲核桃葉片Pn為0;以后隨著光合有效輻射的增加,光合作用逐漸增強,當光合有效輻射PAR達到1 450μmo1·m-2·s-1時,凈光合速率Pn=22.775 5μmo1·m-2·s-1,達到最大值??芍?,香玲核桃的光補償點為58.997μmo1·m-2·s-1,而其光飽和點為1 450μmo1·m-2·s-1[12]。
圖5 香玲核桃擬合光響應(yīng)曲線
(1)研究結(jié)果表明,核桃光合、蒸騰過程一般與光合有效輻射和氣溫相符:早晨8:00-10:00,在低溫度、低光照條件下,光合作用隨著溫度、光照的增加而急劇增加。中午,在高溫度、高光照條件下,光合速率增加緩慢,并達到了高峰。以后隨著光照和氣溫的降低逐漸下降,到日落停止,為單峰曲線。有的核桃Pn與Tr呈雙峰曲線,一個高峰在上午,一個高峰在下午,中午12:00前后Pn和Tr下降,呈現(xiàn)光合“午休”現(xiàn)象。因為在此時,植株處于干旱脅迫狀態(tài),致使水分供應(yīng)不上,氣孔關(guān)閉,CO2供應(yīng)不足,進而影響了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速率。
(2)不同品種核桃凈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順序為:香玲>魯光>清香>西林3號>西洛3號。Pn與Gs、Pn與Tr、Tr與Gs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表明氣孔在核桃植株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中具有極顯著調(diào)控作用。Gs日變化有單峰和雙峰兩種類型。凈光合速率高于其他品種的香玲品種核桃葉片光合作用光補償點、飽和點分別為58.997、450μmo1·m-2·s-1。
[1] 方潔,王紅霞,趙悅平,等.核桃光合影響因子的研究[J].干果研究進展,2006(5):206-211.
[2] 李小磊,張光燦,周澤福,等.黃土丘陵區(qū)不同土壤水分下核桃葉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光響應(yīng)[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xué),2005,3(1):43-47.
[3] 廖行,王百田,武晶,等.不同水分條件下核桃蒸騰速率與光合速率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30-34.
[4] 劉鵬,劉慶忠,趙紅軍,等.核桃光合作用特性的初步研究[J].落葉果樹,2003(4):l-3.
[5] 王紅霞,張志華,王文江,等.河北核桃光合特性的研究[J].園藝學(xué)報,2005,32(3):392-396.
[6] 周蘭英,蒲光蘭,肖前剛.核桃雜交后代光合生理優(yōu)勢研究[J].北方園藝,2009(10):41-44.
[7] 束懷瑞.果樹栽培生理學(xué)[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3.
[8] Massai R,Remorirfi D,Tattini M.Gas exchange,water relations and osmotic adjustment in two scion/rootstock combinations of Pmn under various salinity concentrations[J].Plant Soil,2004,259:153-162.
[9] 劉玲,劉淑明,孫丙寅.不同產(chǎn)地花椒幼苗光合特性研究[J].西北農(nóng)學(xué)報,2009,18(3):160-165.
[10]Calnel M G R,Thomley J H M.Temperature and CO2Responses of Leaf and Canopy Photosynthesis:a Clarification using the Non-rectangular[J].Hyperbola Model of Photosynthesis.Annals of Botany.1998,82:883-892.
[11]劉宇鋒.蕭浪濤.童建華.等.非直線雙曲線模型在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數(shù)據(jù)分析中的應(yīng)用[J].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2005,21(8):76-79.
[12]趙登超,侯立群,韓傳名,等.我國核桃光合作用研究進展[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1(4):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