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fā)展研究院 鄭荷露 劉坤
自2009年4月份以來,推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已取得了引人矚目的進展。不過,迄今為止的實踐似乎正在背離我們的初衷,主要表現在一下兩個方面。
出口導向型經濟和資本管制下的投機套利導致人民幣凈流出,不利外匯儲備的減少,使中國暴露在更多的美元風險中。
跨境人民幣結算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之路本末倒置,有違正確的改革次序共識。
盡管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迅速擴大,但其中進口支付遠大于出口收入,失衡現象明顯。在貿易失衡的背后,外部市場獲得人民幣升值的收益,而貨幣當局蒙受了利差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損失。這種失衡現象,一方面來源于我國現有的貿易結構缺陷,另一方面來源于資本項目管制下的投機套利行為。
從貿易結構角度來看。制度方面,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企業(yè)數量偏少制約了出口使用人民幣結算。經濟方面,因涉及匯率風險承擔,出口以本幣結算比進口需要更強勢的國內企業(yè),而我國在國際分工中處于產業(yè)鏈下游,議價能力不強,導致出口難以實現本幣結算。目前中國處于垂直國際分工體系的中端,我國從亞洲國家進口中間產品,加工后再出口到歐美國家。這種與亞洲國家的垂直分工而不是水平分工,也就是互為需求的貿易伙伴關系,不利于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均衡發(fā)展。
從資本管制角度來看。人民幣套利導致的虛假貿易造成了人民幣國際化“虛假繁榮”,很多結算額度事實上沒有用在貿易項下,而是在套利、套匯推動下的變相資本回流。2010年,人民幣匯率和利率處于上揚階段,外部市場利用人民幣結算額度,穩(wěn)賺息差和升值的潛在收益。2012年,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降低,房地產價格下跌以及不斷加深的歐債危機令投資者遠離高風險投資,大量熱錢撤離中國資本市場,跨境人民幣結算量減少,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放緩。
一種貨幣能否實現國際化地位,依據的是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信用和便利,而不是套利引發(fā)的短期流動。若海外持有人民幣是出于對升值的短期預期而非認同其本身的品質,一旦升值預期消失,它的國際化就會有較大風險。因為在當前匯率體制下,巨額人民幣貿易結算逆差容易造成外匯儲備被動增加,基礎貨幣被動超發(fā),物價上漲等負面影響。
為了防止人民幣套利行為在跨境結算之路上滋生負面影響,力求加快資本管制放開,盡快建立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F階段在人民幣低估情況下,應將重心放在不規(guī)則地調整中心匯率至相對合理的水平。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路徑可概括為“貿易項下流出、資本項下回流”。然而,進出口結算不平衡、在港人民幣存款的飆升而離岸市場發(fā)展的滯后為熱錢投機開辟了道路,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由此引發(fā)了開放資本管制的需求。香港離岸市場的滯后正“倒逼”資本項目開放,從而違背了關于改革次序的共識。即實體經濟改革應先于金融改革,金融改革應先于開放資本項目。
目前形成的雙向流通機制是在復當年日本失敗過的“貿易結算+離岸市場”之路,而英美貨幣成功的國際化之路采取的皆為“資本輸出+國際卡特爾”模式。同時,在貨幣國際化的初始階段,離岸市場的發(fā)展應為國際化的果而不是因。香港目前很大程度上成為了資金流出再流回內地的通道,若我們過早地開放國內資本市場,則會引發(fā)“再貸款”游戲,讓國際化之路陷入倒退。
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應調整其現有的路徑與模式,從貿易結算走向資本輸出。首先,從滿足對外實體經濟往來的內在做起,通過貿易融資和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人民幣在商品貿易中的使用。其次,加快中資銀行的國際化進程,從商業(yè)銀行境外人民幣相關服務做起。最后,創(chuàng)造資本賬戶人民幣完全可兌換的條件,放松金融管制、加快發(fā)展資本市場體系。
跨境人民幣結算對中國從事境外貿易的企業(yè)的好處眾所周知。首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將有利于企業(yè)有效規(guī)避匯率風險。其次,有助于企業(yè)營運成果清晰化,有利于企業(yè)進行財務核算。再次,節(jié)省了企業(yè)進行外幣衍生產品交易的有關費用,減少了企業(yè)的交易成本,增強了中國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最后,減少了資金流動的相關環(huán)節(jié),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有利于企業(yè)加快運轉速度。
其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真實意義在于使我國對外貿易回歸到貿易本質屬性,即以物換物,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換外匯。2008年的經濟危機使大家意識到,當前經濟社會需以一種更加理性務實的態(tài)度來推動美元改革。而實現“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建立一個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十分有益。
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長期好處有目共睹,但短期內仍弊大于利。目前,跨境人民幣結算推進主要有三個障礙:一、短期內不可能也不應該實現資本項下的人民幣完全可兌換;二、內部市場開發(fā)有待時日,出口導向型經濟仍有其慣性;三、金融體系較為脆弱、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有限。以上的三要素一定程度上已經給出了政府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積極作為的領域:法制建設、經濟轉型和資本市場的發(fā)展。
雖然前路漫漫,但只要遵循我們關于改革次序的共識,采取正確的模式,循序漸進,跨境人民幣結算之路必會前途光明,將推動人民幣成為多極貨幣體系中的關鍵一極。
[1]余永定,行政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拔苗助長,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8月1日,A5
[2]潘麗萍,人民幣國際化:從貿易結算走向資本輸出,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8月1日,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