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小兒支氣管肺炎在兒科臨床中屬于多發(fā)病和常見病,感染發(fā)病原因多為病毒、細菌、衣原體及支原體等因素引發(fā)[1]。而在中醫(yī)診斷中,常把小兒支氣管肺炎歸屬于"肺炎喘嗽"癥,臨床主要癥狀為高熱、咳嗽、氣喘、痰多等癥,重者可見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口唇青紫,該病發(fā)病率在一年四季中以冬春季兩季為最高[2]。在臨床中多采用抗生素治療控制癥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著某些癥狀好轉后而肺啰音不消失等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情況[3]。因為近年來抗生素得到了廣泛應用,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也越來越強,造成了病原體的不斷改變,使得小兒支氣管肺炎感染率不斷地趨升,所以尋求一種更快速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一直是臨床應用中的課題,現(xiàn)本文總結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治療體會如下:
1.一般資料
本實驗選取在2011年9月份到2011年12月份到我院兒科進行治療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把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中西醫(yī)聯(lián)合藥物治療組)和對照組(單純抗生素治療組),42例/組。84例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急促、發(fā)熱或呼吸困難癥狀,肺部有中、細濕啰音或X線肺炎改變癥狀。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6個月6.5歲,平均(1.5±0.6)歲。對照組男22例,女20 例;年齡5 個月 ~5.8 歲,平均(1.7 ±0.8)歲。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及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
2.方法
對照組:給予頭孢噻肟鈉(生產廠家: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和病毒唑(生產廠家:湖北紐蘭藥業(yè)有限公司)抗感染治療,用法用量:每日用量頭孢噻肟鈉100mg/kg,病毒唑10 mg/kg,加入0.9%氯化鈉中進行靜脈滴注。并根據患兒病情不同必要時分別給予吸氧、補液、止咳平喘等治療,療程一般為5~7天。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同時給予中藥治療。中藥基本處方:黃芪10g,黨參5g,白術3g,茯苓5g,厚樸 3g,半夏 3g,遠志 3g,知母 3g,甘草 3g,陳皮3g,金銀花10g,山楂 3g,黃芩 10g。加減方使用:喘息劇烈加麻黃1.5g,白果2g,白僵蠶3g;痰多咳嗽加細辛1g,五味子1.5g;抽搐或高熱加白僵蠶3g,水牛角片10g;鼻塞加防風和荊芥各5g;扁桃腺腫大加赤芍3g,板藍根10g,麥門冬5g。用法:水煎服,1劑/日,分4~6次服用。
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和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和高熱消退時間、咳喘消失時間、濕羅音消失時間、胸片及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等情況。
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最新的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19.0對我們調查到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如結果顯示 P<0.05,則表示有顯著性的差異。
1.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達92.8%,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1.5%,兩組間比較,P<0.05,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見表1。
2.觀察組患兒在臨床表現(xiàn)癥狀如高熱消退時間、咳喘消失時間、濕羅音消失時間、胸片及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情況的比較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各項指標變化情況的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各項指標變化情況的比較±s,d)
組別 高熱消退時間 咳喘消失時間 濕羅音消失 胸片正常時間 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觀察組(n=42) 3.65 ±1.78 2.26 ±1.09 4.28 ±1.31 4.69 ±1.79 4.39 ±1.68對照組(n=42) 5.32 ±1.81 3.79 ±1.20 6.89 ±1.43 6.56 ±1.60 5.64 ±2.13
支氣管肺炎多表現(xiàn)為兒童期發(fā)病[3]。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因其自身機體免疫力低及體溫調節(jié)中樞還未發(fā)育完全,特別容易產生發(fā)熱癥狀。同時兒童有氣管和支氣管比較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能力弱;患兒經咳嗽對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時清除,所以會同時引發(fā)多種臨床癥狀。所以在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時,針對以上病因,應在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之上,同時給予祛痰、退熱、止咳等對癥處理[4]。細菌和病毒是支氣管肺炎的病原體,細菌感染中肺炎鏈球菌最為常見。目前在抗生素聯(lián)合祛痰方法進行治療時,常發(fā)生因長期大量用藥引發(fā)的細菌耐藥性、菌群失調、藥效降低等副反應。中醫(yī)認為,小兒支氣管肺炎主要病變部位在肺。小兒機體柔嫩、易感受風邪、腠理疏松、侵犯肺衛(wèi)、肺失清降而容易發(fā)生該病。該病屬于中醫(yī)咳嗽、喘證范疇。素體痰濕內阻、脾肺氣虛、易感外邪是主要病機特點。肺氣虛則衛(wèi)外功能減弱,外邪易侵入;脾氣虛則運化水濕能力下降;風熱、風寒等邪侵襲,與痰飲互結,肺氣失宣,常發(fā)生咳嗽、氣喘等癥。抗菌藥的活性大小及在炎癥處維持的時間和濃度是抗菌藥物能否正常發(fā)揮療效的關鍵。本組病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對照組采用頭孢噻肟鈉和病毒唑進行抗感染治療,是本病治療中的主要藥物,其取得的臨床療效已經得到了廣大醫(yī)師的認可。同時,本組治療中選用黃芪、茯苓、黨參、甘草、白術等,發(fā)揮其補脾肺之氣、固護衛(wèi)表、化痰之功效。另外,此類藥物還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作用,還可宣肺、清熱、平喘、健脾和胃、化痰止咳、扶正祛邪,以上共奏功效,促使患兒早日康復[5]。綜上所述,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時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具有治療療程短、起效快、效果顯著等優(yōu)點,建議該方法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
1 崔麗華,允俊.中藥食療與頭孢呋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8,24(21):142-145.
2 吳俏青.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80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3(3):388-389.
3 唐成定,焦河玲.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喘嗽60例[J].河南中醫(yī),2009,29(1):76-77.
4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75-1191.
5 柏松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50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