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巖
今年1月12日,全國行政機關公務員管理工作會議舉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提出,今后公務員考試錄用必須實行分級分類,針對不同的職位類別,提出能力素質要求,命制不同試題。隨著“公務員招考分級分類”引發(fā)的社會關注,公務員熱又一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圍繞公務員熱展開層層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公務員熱?如何看待公務員熱?怎樣為公務員熱降降溫?
一年一度的國家公務員考錄工作已基本塵埃落定。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作為我國公務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4年實施以來,已成為我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成功的領域,也是實行公務員制度最大的亮點。黨政機關堅持“凡進必考”的原則,錄用了一大批年紀輕、學歷高的優(yōu)秀人才。2011年,共錄用1.6萬余人,2012年,計劃錄用1.8萬人。通過這一入口,大量優(yōu)秀人才進入國家機關,對于提升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公務員作為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主體,承擔著重要的公共管理職責。通過公務員考試轉換身份、改變命運、實現(xiàn)理想,成為數(shù)以百萬計青年的重要人生選擇。公務員考試如今已成為國內(nèi)最熱門的考試之一。據(jù)統(tǒng)計,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從2001年的3萬多人,到2011年的141萬多人,10年間猛增40多倍,考試報名通過審核人數(shù)已連續(xù)四年超過100萬人。有“國考”之稱的公務員考試已成為繼高考之后我國又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獨特景觀。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么“火暴”的公務員考試場面,固然與近幾年社會就業(yè)壓力不斷增大有直接關系,也與公務員這一職業(yè)本身所附著的社會、經(jīng)濟利益以及地位、聲望、價值評價等不無關系。作為一個社會個體,追求職業(yè)的穩(wěn)定、豐富的收益本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個社會來講,如果一個社會都趨之若鶩去追求一種職業(yè),那就不能不讓我們對這一職業(yè)的特點、定位以及價值導向等問題進行思考。所以,“國考熱”映照出的我國轉型期價值嬗變、社會發(fā)展、階層流動、資源分配的諸多側面,其背后蘊涵更深的社會、心理原因。
從表現(xiàn)上看,公務員考試熱,是人們希圖通過考試來追求一種很穩(wěn)定且資源相對豐富的“鐵飯碗”,但實際上,這一現(xiàn)象還與一種潛存于社會集體潛意識中的“官本位”社會心理密切相關?!肮俦疚弧睆娬{以官為本,唯官為上。在官本位那里,官階不僅是決定權力配置和利益分享的唯一標準,甚至也成一了衡量人的事業(yè)成敗、人生價值的唯一尺度。中國是一個長期受封建權威統(tǒng)治影響的國度,強大的思維慣性使得一些人心中只有一條:權力決定一切,權力是一切的核心,形成了對權力的崇拜、膜拜。這種情況雖屬少數(shù),但現(xiàn)實生活中卻并不少見,人們千軍萬馬過公務員考試的“獨木橋”,不能說與我們民族潛意識里殘存這種官本位思想沒有關系。據(jù)新華社《環(huán)球》雜志去年面向73所重點高校學生的調查顯示,想當官的男生高達61%,女生也有44%。這樣說,并不是說所有報考公務員的都是為著權力而去,但它至少透著人們對權力的向往。而這恰恰是與我們今天的時代主題和所進行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背道而馳的。
從社會心理角度看,國考熱這一現(xiàn)象還蘊涵著一種不健康的社會預期,即企圖通過獲得一種職業(yè)獲得較多收益。我們知道,公務員群體掌握著分配社會資源的公共權力,公務員職業(yè)附帶了很多經(jīng)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國考熱,折射了社會對公務員這一職業(yè)的社會資源配置能力、社會地位乃至社會名望的向往,而這正是制約社會創(chuàng)新的最致命的地方。制度經(jīng)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在《西方世界的興起》中對西班牙和英格蘭的發(fā)展有一個比較分析,認為西班牙之所以出現(xiàn)經(jīng)濟衰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西班牙所有人都向往做官員,最終創(chuàng)造性被埋沒。社會創(chuàng)新的活力來自社會各要素的充分流動,如果人們對公務員趨之若鶩,社會創(chuàng)新的要素涌向一個方向,這勢必會抑制社會活力的流動,導致整個社會創(chuàng)新能力的下降。
另外,“國考熱”還是我國各種改革滯后,尤其是行政體制改革以及公務員管理改革速度與公眾預期不相稱的一種側面反映,也反映了人們對改革速度緩慢的一種無奈。公務員群體不僅是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主體,也是我國各項改革措施出臺、實施、推進的主體。這兩年,我國一些群眾關心的領域改革速度放緩,改革力度減少,改革動力減弱,這與公務員群體以及這一群體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既得利益息息相關。公務員熱從一個側面也告訴人們,政府應主動約束權力,使公權力不能具有太多附加值,要加快公務員住房、醫(yī)療、社會保障等改革進程,使公共資源配置均等,公共服務共享。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公務員考試熱,都是一個由社會轉型、文化傳統(tǒng)、就業(yè)、教育等多種因素而形成的一個綜合社會現(xiàn)象。為公務員考試熱降溫,關鍵是要標本兼治,重點把握三個關口,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第一,把好“入口關”,體現(xiàn)“公開公平公正”。目前,公務員隊伍的人口有考錄、調任、公開選拔等多種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考錄制度。公平、公開、公正是公務員考錄制度設計追求的首要價值,考試過程中能否體現(xiàn)“公開公平公正”,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時有發(fā)生的“蘿卜招聘”、關系進人、造假作弊等現(xiàn)象,損害了公務員考試的公平性、公信力,暴露了公務員錄用和管理中存在以權謀私、監(jiān)管乏力等弊端。因此,“凡進必考”必須堅持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結果公平的原則,完善考錄程序設計,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相結合,使公務員考試真正成為“玻璃房子里的競爭”。
第二,做好“管理關”,堅持“依法管理”。一要大力實施并不斷完善我國公務員法,加大對公務員的培訓、考核、任免、升降、懲戒、交流、辭職等方面的管理力度,推進公務員工資、福利、住房等制度改革。二要探索建立科學的公務員分類管理制度。今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努力推進公務員分類管理和聘任制公務員制度建設。此項改革有利于促進人員流動,進一步打破“鐵飯碗”。今后一個時期,我們應加速制定專業(yè)技術類、行政執(zhí)法類公務員管理辦法,建立分級分類考試制度,干什么考什么,實現(xiàn)因崗擇人,能職相配。
第三,把好“出口關”,堅持“從嚴治理”。出口不暢,機制不活的公務員管理方式,直接導致人浮于事,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盡管在我國公務員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中,規(guī)定了公務員辭退辭職制度,也規(guī)定了一些因工作嚴重失誤、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社會影響而引咎辭職的情況,但缺乏具體操作程序方面的規(guī)定。因此,必須建立常態(tài)的公務員退出機制,做到公務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能升能降”,使得公務員隊伍在新陳代謝中保持活力。唯有如此,才能像恩格斯所說的那樣“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恕?,公務員們才不敢懈怠也不能懈怠,素質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增強,更好地履行人民公仆職責。
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弱化“官本位”取向,使公務員群體回歸到應有的社會本位,從而使得社會成員對公務員職位的競爭回歸到正常水平。
責任編輯: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