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明珠 李輝
活力,在純潔黨性中迸發(fā)
■衛(wèi)明珠 李輝
去年年初以來,永濟市通過轉作風、抓落實、惠民生,創(chuàng)新和加強黨的建設,大力保持黨員干部思想純潔、隊伍純潔、作風純潔,形成了以黨建促發(fā)展、以黨建惠民生的工作格局,為打造實力、魅力、宜居、公平、幸?!拔鍌€永濟”和黃河中游地區(qū)明星城市奠定了堅實的黨建基礎。
“本固枝方榮。只有把黨建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放在改善民生上,不斷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性,通過黨建促民生,立足民生抓黨建,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和號召力,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庇罎惺形瘯涥惤苷f。
作風影響行動,行動影響效果。為轉變黨員干部的作風,去年6月,永濟市開展了干部包村增收活動,167名黨員干部自帶被褥,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所包村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183個、新上項目243個、解決難題558個。
“轉作風就是要辦實事,就是要踏踏實實撲下身子謀發(fā)展。職能部門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作風’,我們堅決不容!”在承諾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后,永濟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曉東對政府職能部門提出了明確要求。
將轉變黨員干部作風作為提高黨的凝聚力的根本舉措,“憑黨性、憑能力、憑業(yè)績、憑品行”,是永濟市委始終堅持的選人用人理念。為始終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該市對新任職干部全部實行常委會票決制,部分干部實行公開遴選和全委會表決,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干部任用環(huán)境。
永濟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明說,為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提高黨員干部的“免疫力”,永濟市從三個方面加強組織建設。一是實行經常性的黨員教育、干部培訓和階段性的集中教育,對新任職干部進行培訓,建立完善市、鎮(zhèn)兩級中心組學習制度,落實述學評學考學制度,加強黨員思想理論建設;二是實行黨組織書記任職公開承諾、述職評測和績效考核制度,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采取實行副縣級以上領導包后進黨支部和難點村責任制、干部下鄉(xiāng)住村、部門結對幫扶等方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三是在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樹立大局、紀律、群眾、實干和創(chuàng)優(yōu)“五種意識”及反對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保守主義“五種傾向”活動,加強黨員作風建設。
與此同時,永濟市以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為載體,按照“抓住新重點、打造新亮點、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要求,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廉政警示教育工作取得實效。該市紀委編制了全年警示教育基地活動日程安排,嚴格執(zhí)行警示教育活動“不準缺席、不準請假、不準代替”制度,并通過新聞媒體動態(tài)報道每期教育活動。2011年,該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對68個單位開展教育活動86批次,受教育黨員干部4500余人,營造了崇廉倡廉的良好氛圍。
中山街東延工程是永濟市去年實施的55項重點工程之一,涉及6個村,需拆遷房屋178戶。如此巨大的拆遷任務,對于執(zhí)行者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驗。該市城東街道辦事處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全面完成了拆遷任務,沒有出現一例上訪現象,創(chuàng)造了該市拆遷量最大、拆遷速度最快、拆遷最平穩(wěn)的紀錄。
問及完成這一任務的訣竅時,城東街道辦事處負責人說:“只要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就沒有完不成的任務?!?/p>
瞄準重點,狠抓落實,促使黨建與民生工程“相融互動”。去年,永濟市開展了以狠抓落實、轉變作風為主題的“作風建設年”活動,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制定了《黨員干部作風建設九條禁令》,形成了剎風整紀的高壓態(tài)勢和濃厚氛圍。市紀委把工作紀律、工作效能、狠剎大操大辦歪風等作為檢查重點,紀委書記孫中全親自掛帥,先后開展專項檢查和明察暗訪80余次,受理群眾投訴48件,辦結率100%,查處涉及作風建設的案件35起,對其中18起典型案件進行了通報,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風清氣正的從政氛圍、廉潔自律的為官氛圍、務實高效的辦事氛圍,使永濟經濟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全市實施招商引資項目47個,總投資60億元,到位資金36億元,超出計劃數額70%;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財政收入又創(chuàng)新高,達6.3709億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23.46%、21%。
黨建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保障、注入了活力,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一批重點民生工程變?yōu)楝F實,永濟市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為形成以黨建促民生的機制,在今年2月8日召開的永濟市五屆二次人代會上,市領導將2012年列為狠抓落實、黨建民生、文明創(chuàng)建、招商引資“四大主題年”,并以“狠抓落實年”活動為軸心,把抓落實作為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促進轉型跨越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哪里群眾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的身影;哪里有群眾的呼聲,哪里就有黨組織的回聲;哪里有群眾的需求,哪里就有黨組織的服務?!被谶@一黨建理念,永濟市以關注民生為突破口和落腳點,讓黨旗始終飄揚在轉型跨越發(fā)展的第一線,使黨建始終與民生福祉“同頻共振”。連續(xù)三年,永濟市年初為黨員干部分發(fā)的第一份試卷是“十件民生實事”,年終考核評績的第一項重點還是“十件民生實事”。在永濟市,考評已不再圍繞GDP增長、投資規(guī)模、財政增收等經濟指標展開,而是全面考核社會、民生、生態(tài)等方面的發(fā)展。在改善民生福祉、讓市民飽享“民生大餐”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黨委、政府的公信力和號召力。
千樹根為本,萬事民為先。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做得好壞,是考核黨委、政府的重要指標。從這一認識出發(fā),永濟市堅持公共資源向民生傾斜,堅持讓黨員干部戰(zhàn)斗在民生第一線,集中力量解決民生領域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永濟市按照“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xù)”的工作方針,不斷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了以醫(yī)療衛(wèi)生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yè)、社會救助等為基礎的覆蓋城鄉(xiāng)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城鄉(xiāng)居民構筑起“民生之盾”;努力縮小城鄉(xiāng)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差距,促進城鄉(xiāng)學校在教育投入、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等方面基本均衡,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公平享受教育;克服底子薄、需投入地方多的困難,將有限的財力向民生工程傾斜,先后實施了棚戶區(qū)改造、城市天然氣、中心汽車站、城市垃圾處理場等民生工程,讓更多的市民享受改革發(fā)展的成果和公共財政的陽光,加快市民享受“家門口幸?!钡牟椒ァ?/p>
多形式構建黨建服務網絡,多渠道掌握民情民意,多途徑解決民事民愿,多方式服務民生發(fā)展。在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下,關注民生、服務群眾、改善民生已成為永濟市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他們充分發(fā)揮“服務群眾、推動發(fā)展、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重要作用,問計于民,問政于民,使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一步密切,“黨建服務民生”的渠道不斷拓寬。
在棚戶區(qū)改造中新建1000套房屋,完成6090戶居民天然氣入戶,解決1.6萬人飲水安全標準不高問題,改擴建13所公立幼兒園,提高農民大病統(tǒng)籌補償比例,公開招聘100名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如今,新的民生改善號角已經在永濟大地吹響,鮮紅的黨旗飄揚在民生工程的主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