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華
(江蘇省常州市青龍中學,江蘇 常州 213028)
理論與方法探索
初中體育升學考試與課程教學銜接的對策研究
夏春華
(江蘇省常州市青龍中學,江蘇 常州 213028)
體育中考是中國應試環(huán)境下特有的產物,然而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卻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當前,“目標統領內容”的體育課程改革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初中體育課程教學陷入“無序”狀態(tài),體育中考“指揮棒”卻又使得常規(guī)課程教學“為考而教”。研究體育中考,將體育中考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進行銜接,使其成為檢驗初中階段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并且形成機制作為保障,有利于提高常規(guī)體育課程教學質量,促進體育課程改革穩(wěn)步推進,促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穩(wěn)步提升。
2.1 研究對象
我國部分地區(qū)體育中考實施現狀及江蘇部分地區(qū)體育中考模式。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檢索法系統搜集體育中考有關材料,客觀分析體育中考與課程教學關系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
2.2.2 案例研究法對江蘇部分地區(qū)體育中考改革歷程的案例進行深入研究,解析體育中考和課程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
3.1 體育中考對學校體育所起的作用
體育中考從1979年開始試驗到如今全面展開,歷時30多年,其發(fā)展歷程可謂一波三折。體育中考的實施有效提高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促進了學生體質健康,提升體育學科地位。然而,由于其機制本身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此在推行過程中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如考試目標單一,關注體能增長,忽視心理因素;考試內容單調,強調體能項目,忽視主體選擇;評價方式簡單,重視鑒定結果,忽視成長過程,進而與初中課程教學之間存在脫節(jié)現象。
3.2 體育中考評估中學體育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以體育中考評估中學體育課程教學,旨在希望體育中考既能從宏觀上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過程進行促進和監(jiān)控,解決“為考而教”應試教育;又能客觀、整體、連貫地評價初中體育教學,解決“為考而考”的形式考試現象。以體育中考這座橋梁,連接課程教學與評價,發(fā)揮體育中考的內在功能和價值。
3.2.1 體育中考與課程教學之間的矛盾性體育中考不能反映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情況。反之,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情況卻能直接在體育中考中反映出來。體育中考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之間,似乎形同陌路。體育中考考試項目、評價標準、得分等內容清晰直觀,而課程改革是“5個領域目標”“目標統領內容”“多元整體評價”,體系完整。兩者之間的差異見表1。
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歷經10年,取得了很多成效。但是,任何一件事物從形成到完善都需要一個過程,體育課程改革也一樣。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由于對目標統領內容理解的不全面,為在課堂中實現完整的三維健康目標或過于顧及學生的興趣,忽視了教學內容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導致了運動技能學習被淡化,教學過程中“放羊”的現象嚴重。同時,因課程目標多元設置,且要求整體化評價,在具體落實學生評價時,由于可操作性不強,使得課程實施的實際效果難以掌控。
而體育中考,其形式設置更多的是受政策引領,在考試項目的選擇、評分標準的設定、測試的組織方式上,體系也相對獨立,似乎游離于決策層和基層學校體育之間。然而,作為一項評價制度,它必須擁有評價的基本要素,并起到相應的作用。由于目前的體育中考在目標取向、內容選擇、評價操作方式上難以和初中體育課程標準相吻合,其對中學體育尤其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缺乏足夠的促進作用。
3.2.2 體育中考與課程教學之間的必然性體育課程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的保障和監(jiān)控,是全面實現課程目標的基礎,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立足之本。體育中考是學生升學考試的內容之一,作為一項評價工作,其作用不能只局限于通過測試的手段來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它也應含有通過對學生初中階段體育學習整體情況的全面了解,對體育課程教學的實施情況進行有效監(jiān)控,并通過反饋機制引導中學體育課程在正確的軌道上健康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其對課程實施的保障作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與體育中考之間,絕對不應該是各自為戰(zhàn),一個“為考而教”,一個“為考而考”。而這兩條看似平行的直線,其焦點應該是體育中考模式。
表1 體育課改理念與體育中考之間的差異
3.3 體育中考評估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可行性
江蘇部分地區(qū)近年來在體育中考模式架構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上做了大膽的嘗試,本著體育中考改革始終堅持“3個有利”的口號,即中考體育改革要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學生形成健身意識和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有利于學校體育課程教學良性發(fā)展,從2000年起初步嘗試,到2006年全面深化改革,目前已初具成效。
3.3.1 合理解決“為考而教”“為考而考”,嘗試構建“為教而考”的中考模式江蘇省某市的體育中考從2000年起把原定的“地位考試”和“初中畢業(yè)生選拔性考試”改為“水平考試”和“導向性考試”。嘗試構建“為教而考”的中考模式,旨在通過中考多方位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興趣和運動基本能力的基礎上,把“跑、跳、投”老三項考試項目改為“球類技能項目、身體機能(肺活量/體重指數)、運動體能(身體素質)、平時成績測試”,并且第一次增加“過程性評價”內容,即對學生初中階段3學年的體育成績進行評分,計入平時成績部分。平時成績由學校給予評價,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人員進行審核或檢查。通過修正考試定位,改變考試內容和評價方式,較好地解決了體育課程教學“為考而教”、體育中考“為考而考”的現象。
3.3.2 妥善處理體育課程改革、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中考之間的關系伴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深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全面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中的一些負面問題也隨之出現,增強學生體質的問題被忽視,運動技能學習被淡化,體育教學中“放羊”的現象越來越重,初中體育教學應試教育的現象也進一步加重。
為此,江蘇省某市市區(qū)在2006年起加大平時成績檢查的力度的同時,要求在平時成績測試中增加一項運動技能,并在檢查中專門抽查這一內容,以此進一步刺激運動技能的規(guī)范、有效教學。同時,把《體質健康標準》中的身體機能測試項目引進中考體育之中。體育中考模式通過增加運動技能評價的權重,整個評價體系采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有效解決了教學中淡化運動技能的傾向,靈活強化了體質健康測試的要求。由此,在體育中考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之間,找到了合理的平衡點——體育中考模式。以體育中考為指揮棒,進行宏觀調控,應試體育得到了有效抑制,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等方面均得到提升。
3.4 體育中考架構中學體育課程教學的保障機制架構保障機制,旨在形成體育中考的
評估機制,進而構建合理的體育中考模式,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形成有效保障。通過體育中考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對接、內容銜接、評價連接,以目標為引領,內容為載體,評價為手段,全面保障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良性發(fā)展,從而在本質上改變體育中考和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分道揚鑣”的尷尬局面,促使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最終實現“殊途同歸”。
3.4.1 目標對接保障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自當遵循課程改革理念,實現體育課程5個領域目標,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而體育中考實施的最大意義是希望通過考試與評分,切實加強社會、學校和學生對體質健康的重視,以此改變青少年體質持續(xù)下降的局面,所以體育中考以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為主要目的。兩者的目標并無本質區(qū)別,但課程目標的內涵更深入,外延更寬泛。體育中考與初中體育課程目標的對接,為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形成了合力,為課程目標的有效貫徹提供了平臺。
3.4.2 內容銜接保障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目標統領內容”,這是一把“雙刃劍”,既形成了課程教學的百花齊放,也導致了一定程度的局面失控。體育中考內容涵蓋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發(fā)展和健康發(fā)展的諸多要素,能夠引導中小學各年級把學生體能發(fā)展和技能培養(yǎng)落到實處,有利于引導學校體育教學常態(tài)化發(fā)展,在此基礎上穩(wěn)步、堅實地推進課程改革。所以,以體育中考的內容設置來平衡體育中考與課程教學,既能合理引導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規(guī)范、有序地進行,又能避免體育中考陷入應試教育的黑洞。通過課程內容的銜接,實現最終目標——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之后,面對體育中考順其自然;體育中考之后,面對高中選項教學水到渠成。
3.4.3 評價連接保障體育中考絕非一次測試,而是一個過程,是對初中學生3年的整體性評價,這與課程改革強調的多元、整體評價不謀而合,所以在體育中考中,應體現出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體現在“學習過程評價”,即貫穿初中3年,這既保證了體育課程教學的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又加強了學生、學校對體育課的重視,將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工作落于實處;終結性評價體現在“體育鍛煉效果現場選測”,通過對學生體能、技能多方面的檢測,既體現體育中考的引領性,又對學生體質健康的真實水平進行驗收;定量評價分解于體能、技能和平時成績測試中,使得各方有章可循;定性評價具有選擇性,考生可依據特長自主選擇考試項目。體育中考與課程教學評價方式的連接,勢必引導課程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整體性發(fā)展,以此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4.4 機制保障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應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關于“全面實施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并逐步加大體育成績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中考成績中的分量”的指導意見,建立相應的體育中考專項督導制度,從而在制度層面保障體育中考的有序實施。
堅持行政部門領導、專家論證,行政與基層達成共識,并建立長效督導機制。保障體育中考在目標、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結合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評價;保障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保障體育中考免于陷入“為考而考”的境地。
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研討體能項目和技能項目的考試規(guī)則與評分標準,為教學提供參照。為了避免再次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一方面,項目設置與一般初中教學內容和體質健康測試內容接軌,科學、合理、全面;另一方面,條件成熟時,設置體育中考試題庫,按考試類別隨機抽取考試項目。以此,保障課程教學的基礎作用,淡化考核意識。
嚴格平時成績的審核、驗收。平時成績由學校提供,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審核,采用現場抽簽方式確定抽查班級,學校上報班級必須有95%的通過率。同時,學校提供相關材料,兼聽、看學校的體育課和課外活動。
保證現場考試的公平、公開、公正。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建立體育升學考試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教育紀檢監(jiān)察部門對考試全過程進行監(jiān)督??荚嚫鳝h(huán)節(jié)均設監(jiān)察人員,臨場增加學生監(jiān)督代表??荚嚦煽儸F場公告,成績記錄經審核蓋章后及時輸入微機處理。登記表、成績軟盤分別交招辦、主管部門、監(jiān)察部門、各學校保存。
4.1 體育中考歷經多年,對提升體育學科地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發(fā)揮出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本身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造成了與初中課程教學之間的脫節(jié)。堅定體育中考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體育中考模式,有利于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和體育課程教學的健康發(fā)展。4.2 體育中考在初中體育課程方面,發(fā)揮出了強勢的“指揮棒”的作用,將體育課程改革從一定程度的“無序”狀態(tài),引導至“有序”的課程教學中,但容易出現“為考而教”的問題;在體質健康方面,有效促進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回升,但容易出現“為考而考”的問題。將體育中考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進行銜接,能夠有效解決這兩點問題。
4.3 體育中考不是一次孤立、簡單的考試,而是貫穿3年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過程。通過對常州體育中考模式的剖析可以看出,體育中考促進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基礎是目標定位必須準確、到位;內容設置必須合理、全面;評價方式必須適宜、有效。因此,構建合理的體育中考模式,強化體育中考的評價功能,進而有效促進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健康發(fā)展。
4.4 將體育中考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目標對接、內容銜接、評價連接,同時發(fā)揮機制保障作用,形成有效的保障機制,在體育中考與課程教學尋找到平衡點,避免教學“為考而教”,避免體育中考“為考而考”,將二者之間“各自為戰(zhàn)”的狀況轉化為“殊途同歸”,形成合力,方能有效、長效地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
[ 1 ] 劉海元.我國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制度實施現狀分析[ J ].體育學刊,2008(9):8-14.
[ 2 ] 葉海輝.體育中考對策與分析[ J ].體育教學,2006(4):15-16.
[ 3 ] 張震偉.體育中考下的體育教學誤區(qū)與對策[ J ].中國西部科技,2008(9):69-70.
[ 4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G807.3
A
1674-151X(2012)01-11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54
投稿日期:2011-10-08
夏春華(1982 ~),中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