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棲
風云雜談
解讀“不仇富”排行榜
文/沈棲
國際知名民意調查公司“環(huán)球掃描”,從23個國家抽取了1.2萬多個成人調查樣本,歷時數(shù)月,列出“‘不仇富’排行榜”,近日由全球最嚴謹?shù)拿襟w之一——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刊出。這份調查報告反映了世界各國民眾對自己國家富人的態(tài)度。從全球整體分析,大多國家有超過五成的受訪者“仇富”,其中,表現(xiàn)得最“仇富”的國家是希臘。那么,咱中國呢?
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有52%的受訪者認為,國內的富人是配得上他們的財富的(順便一提,該公司2008年的調查報告中,中國有50%的受訪者對富人有認同感),在“‘不仇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僅低于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這一排行榜引發(fā)不少人的質疑,但我認為,它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甚至認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和民主政治的完善,這種對富人的認同比例還會有所提升。
毋庸諱言,當下的中國,即使在“‘不仇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是,還有48%的受訪者——其身后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不認同國內的富人配得上他們的財富,民間的“仇富”心理還是相當嚴重的,尤其是對那些通過權錢交易、一夜暴富的既得利益者的仇恨之情與日俱增。去年,“達芬奇家具涉嫌造假”被央視曝光初始,達芬奇家具的消費者們還沒有動靜時,微博上網友紛紛質疑那些“非富即貴”的消費者“怎么如此低調”;隨著事態(tài)的擴大,那些“富得流油”的消費者開始出來維權了,網絡輿論又發(fā)生了變化,如搜狐專題評論的題目就是:“達芬奇”消費者不應該被法律過度保護。這一典型事件中所流露的民間“仇富”情緒一目了然。說實在的,社會上存在的“炫富”也在一定程度上刺痛了老百姓的神經,從而助長了“仇富”心理。這在諸如“至尊”、“頂級”的樓盤廣告中尤為突出,什么“只獻給巔峰世界的杰出人物”、“非董事謝絕參觀”之類的“炫富”樓市廣告深受公眾詬病。雖然已有開發(fā)商因“炫富”樓盤廣告被罰款60萬元,但類似廣告在街頭依然屢見不鮮。
應當承認,有一部分中國人的“仇富”心理是源于一種認知上的偏差。如孔子有言:“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似乎發(fā)財?shù)娜硕牙锷儆芯樱蝗说钠焚|也隨之變得可疑起來,幾與“小人”畫上了等號,為人所蔑視。其實,流傳甚廣的孔子那句話似被誤讀,所謂“喻”,并非傳統(tǒng)的理解中的“知曉、明白”的意思,而是“告訴”的意思,即:要說服君子,得直截了當?shù)刂v道義;要說服小人,得直截了當?shù)刂v利益。發(fā)財不是小人的專利,君子也不是與“利”絕緣的,有句話不是叫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嗎?公眾“仇”的“富”委實是那些以不正當手段斂取不義之財者,他們絕非君子!倘要在民間淡化、斂跡“仇富”心態(tài),唯有多些“取之有道”的君子。
這些年來,“仇富”業(yè)已成為“中國最為長盛不衰的話題”之一,備受世人關注。其實,它所折射出的是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問題,表現(xiàn)形態(tài)有二:一是中國社會已然存在明顯的貧富差距,二是這種差距正導致著財富機會不均??陀^地說,52%受訪者認同富人的財富,并不代表社會財富分配就是合理的、公平的;民間“仇富”針對的與其說是錢財,毋寧說是人們在尋求財富的路徑上所遇到的不公、不均的一種心理發(fā)泄。簡而言之,解決“仇富”問題的關鍵似乎并不在于搞清對富人財富認同率的多寡,而是首先應當從健全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民主政治建設、擴大社會保障機制、加強社會慈善事業(yè)著手,真正消弭時下存有的貧富鴻溝,使得富者心安理得,貧者安居樂業(yè),兩者之間不存在一個字:仇。
圖:陸小弟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