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孟冬
卑微諫官的“回天之力”
楊孟冬
在永濟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有一座“廉公園”,園內(nèi)塑有八尊本地籍歷代廉吏雕像,其中一尊就是唐代諍臣張玄素。
張玄素(公元?~664年),蒲州虞鄉(xiāng)縣(今山西永濟市虞鄉(xiāng)鎮(zhèn))人。隋時,任景城縣(今河北滄州一帶)戶曹。隋末,河北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竇建德攻克景城后,將其抓獲并要殺之。當(dāng)?shù)孛癖娐劼牬耸拢园l(fā)聚集數(shù)千人,哭著為其請命,爭著要替他而死,說:“這是一個清明的官吏,殺了他則有失天理。你們果真要平定天下,就不該斬殺這樣的好官?!北娨怆y違,作為義軍首領(lǐng)的竇建德便釋放了張玄素,并讓他代理治書侍御史一職。但是,張玄素沒有接受。直到聽說隋煬帝在江都被弒的確切消息后,才接受了竇建德委任給他的官職——黃門侍郎。
竇建德起義失敗后,天下盡歸李唐,張玄素被任命為景州錄事參軍。唐貞觀時期,唐太宗“屈己納諫,任賢使能,恭儉節(jié)用,寬厚愛民”,君臣相宜,朝野相安,張玄素官拜侍御史,后遷給事中。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突然下了一道詔令,要征發(fā)差役,大興土木,重修洛陽乾元宮,并說竣工后要去巡幸狩獵。皇帝一言九鼎,天下誰敢不遵?一時間,滿朝文武議論紛紛,都認為這樣做會重蹈隋煬帝覆轍。話雖這樣說,到了關(guān)鍵時刻誰都不愿提著腦袋去冒犯龍顏,就連一向敢于直諫的魏征也保持了十分的冷靜。
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著皇帝一意孤行嗎?難道真的就沒有敢于犯上直諫的忠直諍臣了嗎?這時候,一個人的奏本遞到了皇帝的手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給事中張玄素。照理說,在他之上,有門下侍郎和侍中,再上有門下省和中書省,還輪不到他說話。雖說官職卑微,但給事中的職責(zé)卻十分重要,具體包括“顧問應(yīng)對、討論政事、駁正政令”等。中書省沒人站出說話,門下省也沒人站出說話,明明知道皇帝是要犯錯,給事中這時候不說話豈不失職!
他在上疏中說:
“力行儉約,薄斂賦稅,慎行終始,此天下永固之基。陛下倘若營構(gòu)宮宇,興發(fā)數(shù)多,儼然孤秦之弊。其不可一也。
“初平東都,層樓廣殿,陛下皆令撤毀,天下翕然,同心傾仰,初則惡其侈靡,今又襲其雕麗?其不可二也。
“事不急之務(wù),行虛費之勞,國無兼年之積,陛下何用兩都之好?勞役過度,民怨將起。其不可三也。
“初平亂離,財力凋盡,饑寒猶切,生計未安,陛下奈何營未幸之都,而奪疲人之力?其不可四也。
“……臣聞阿房宮成,秦人盡散;章華臺就,楚眾叛離;乾元殿畢工,隋人解體。且以陛下今時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殘之后,役瘡痍之人,費億萬之功,襲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煬帝遠矣。深愿陛下思之,無為由余所笑,則天下幸甚矣?!?/p>
此“五不可”奏折雖言辭激揚,一腔愛國熱情、一片赤膽忠心躍然而出,讓人心靈不能不為之震動,思想不能不為之洗滌,意志不能不為之動搖,行為不能不為之收斂!
“明主愛忠臣”??戳T奏折,唐太宗立刻傳來了中書令房玄齡,說“今玄素上表,以卑干尊,古來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眾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諤諤??少n絹二百匹?!睆埿夭坏珱]有遭到責(zé)罰,反而得到了精神鼓勵加物質(zhì)獎勵。興修乾元宮就這樣停了下來。
事后,提起此事,享有“忠諫之臣”盛名的魏征感嘆說:“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作用太大了!”張玄素的“五不可”諫言,被唐代吳兢錄在《貞觀政要》之中,被北宋歐陽修寫在《新唐書》之中。我們常說的成語“回天之力”,即來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