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卓越教學
      ——兼與有效教學比較

      2012-11-13 07:42:48鄒成效浦玉忠
      關鍵詞:卓越理念教學

      鄒成效 浦玉忠

      (1.常州大學 文法學院,江蘇 常州213164;2.常州大學 學校辦公室,江蘇 常州213164)

      論卓越教學
      ——兼與有效教學比較

      鄒成效1浦玉忠2

      (1.常州大學 文法學院,江蘇 常州213164;2.常州大學 學校辦公室,江蘇 常州213164)

      有效教學的缺陷與時代發(fā)展對教育教學的挑戰(zhàn)構成了卓越教學的出場背景。以整體性思想為根基、以超越平庸與一般、達至出色與更好為理念的卓越教學,在教學論意義上,它是四大教學原則——目的卓越原則、過程卓越原則、方法卓越原則與課程卓越原則的“交集”;在價值論意義上,它是教學主體以追求“知識、能力和智慧”為結構性指向的一種“教”與“學”出色相長的價值活動;在特質論意義上,它有別于有效教學的機械性、功利性特點而具有理論上的整體性和實踐中的集整體性、有效性與個性于一體的卓越性特征。

      卓越教學;有效教學;結構性內核;整體性

      一、卓越教學的出場背景

      源于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深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之影響的有效教學研究,自上世紀初以來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持續(xù)關注。①隨著我國新一輪課改的開始和推進,有效教學研究更是成為了一大熱點。②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學界對其“進行了眾多研究,但對于什么是有效教學、怎樣去定義、如何去評估之類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到目前為止,這些問題仍未形成基本共識”③,甚至出現(xiàn)了“一人一義”的理解或者“干脆回避給出定義”的現(xiàn)象。④可以說,有效教學研究遭遇到了諸多不易破解的難題而陷入困境。

      上述狀況的存在與有效教學理念本身的缺陷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

      有效教學認為,有效的教學是教師遵循教學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xiàn)特定教學目標的活動,⑤它可表述為: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教學效果)/教學投入,或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⑥與教育經濟學角度的理解不同,許多學者是從教育學角度來理解的,認為有效的教學是以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為目的的教學,它是指通過教師在一定時間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⑦而這種進步和發(fā)展,在有效教學的語境中,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簡言之,有效教學是一種以“有效性”為理念、以追求“教學效率”為核心的一種教學。

      從有效教學的產生背景——工業(yè)文明的時代背景是容易理解其“理念”與“核心”的。我們知道,工業(yè)文明是一種“效用至上”的文明,其推崇實用、講究效率、追求效用最大化等價值觀將不可避免地在有效教學理念上深深烙上其時代印記,因此,有效教學以“知識、技能傳授與掌握的效率”為追求目標,以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為效仿模式,從而把教學活動變?yōu)橐环N“以追求效率為核心的技術活動”,把“教學按照工廠生產或管理的模式分解為各個環(huán)節(jié)、各項流程,然后找尋最有效的方法來達到最高的效率”,這正是工業(yè)社會追求效率、效果和效益的價值觀念在教育領域的反映??梢哉f,受工業(yè)文明背景的影響,有效教學理念一開始就確立了功利的價值取向。正是這一價值取向及其所具有的工具理性色彩在為工業(yè)文明提供強大智力支持的同時,也導致了當下工具理性與功利性教育思想的泛濫而貽害無窮。也就是說,有效教學這種高度重視教學效率的有效性理念盡管有著不容否定的價值和意義,但它把教學中所應有的“人的生命的意義、價值、尊嚴、獨特性等維度”通過“效用至上”視鏡的“過濾”所導致的“教學本身所承載的道德承諾無人問津”情形而與“教學的本意相去甚遠”。⑧有效教學的這種只重工具合理性而不重價值合理性缺陷,或者說只專注“埋頭拉車”的技術有效性而無視“抬頭看路”的方向正確性的缺陷,使其無法闡釋和通向在教學中與有效性同等重要的“責任”以及由“這二者的結合給教學帶來的力量與卓越”,⑨無法成為引領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但由其缺陷所造成的困境以及此困境背后的教育理念本身的片面與平庸卻誘發(fā)和催生著人們在揚棄有效教學理念基礎上提出新的教學理念、建構新的教育愿景。也就是說,有效教學的功利缺陷及其所造成的困境提供了卓越教學出場的獨特背景。

      卓越教學的出場更是與時代發(fā)展對教育教學提出的挑戰(zhàn)有關。

      這種挑戰(zhàn)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伴隨著工業(yè)文明的歷史進程而產生的種種根本性問題,如,貧富分化問題、和平安全問題、生態(tài)失衡問題、能源資源問題等,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而這些根本性問題的破解大多已超出了“知識”和“能力”的功能范疇,或許還存在某種相反的情形——“知識”越多、“能力”越強,威脅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種種根本性問題愈益復雜、深刻與尖銳,因為由工業(yè)文明所導致的“種種根本性問題”,更多地“只有靠智慧,而不是知識(和技能),才能找到正確答案”。⑩這一嚴酷的現(xiàn)實使得以追求“知識、技能傳授與掌握的效率”為使命的有效教學在時代發(fā)展的現(xiàn)實中陷入窘境、面臨挑戰(zhàn)。二是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際競爭(包括世界大學排名競爭)日趨激烈,與此同時,全球性問題(上述所列舉的種種根本性問題實質上都是全球性問題)對全球性意識尤其是全球性生態(tài)意識的呼喚也日益增強,而全球性生態(tài)意識之中所蘊含的人類文明新走向——全球文明或者生態(tài)文明在各種碰撞、博弈與對話之中也開始顯露其端倪,在這種看似“矛盾著”的時代格局下,“追求卓越”成為了許多人的夢想,當然也成為了當今世界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向,?成為了大學所必須嚴肅面對的新課題,?毋庸置疑,也成為了卓越教學出場的新場景。

      二、卓越教學的理念與原則

      卓越教學理念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它包含有三層基本內容:第一,在背景或者視野上,它是一種立足于全球化大背景和由這種大背景所蘊育的全球新文明——生態(tài)文明(廣義生態(tài)文明,包括自然生態(tài)文明和社會生態(tài)文明)大視野的教學理念,或者說,它是一種有別于有效教學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xié)調關系的忽視、而強調以“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諧為前提的教學理念。第二,在對象或者目的上,它是一種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或者說,它是一種關于教學共同體即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與發(fā)展的教學理念。第三,在理念上,它是一種超越平庸與一般、追求出色與更好的理念,或者說,它就是一種“卓越性”理念。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卓越教學理念簡要地理解為一種以“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和諧與協(xié)調為前提、以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fā)展為指向、以超越平庸與一般、達至出色與更好為追求的教學理念。

      對卓越教學理念的上述理解是有其道理的。這是因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面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現(xiàn)實和這種激烈競爭現(xiàn)實中所蘊育的生態(tài)文明所顯露的新的歷史未來,它召喚著一種能夠把這種現(xiàn)實與未來聯(lián)通起來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而這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是“有效性”——一種超越無效與低效、追求功利與高效的理念,而是“卓越性”——一種超越平庸與一般、追求且達至出色與更好的理念,因為根源于工業(yè)文明背景之中的教育教學“有效性”理念的缺陷使其無法擔當此任,而基于全球化背景與生態(tài)文明視野之中的教育教學“卓越性”理念則由于其對“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諧與協(xié)調這一前提的堅守而具有從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現(xiàn)實走向全球性生態(tài)文明歷史未來的聯(lián)通功能。因此,全球化的背景與生態(tài)文明的視野是卓越教學理念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礎。

      卓越教學有其自身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可以在其理念對教學實踐的觀照之中來獲得。

      教學是一種在一定時空條件下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目的性活動,所謂用卓越教學理念來觀照教學實踐就是要從“卓越”的視角即超越平庸與一般、追求且達至出色與更好的視角對這種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目的性活動進行考量。在這種考量中,具有首要價值與前提性意義的是對其教學目的的考量,因為卓越教學首先是一種教學目的卓越的教學。

      我們知道,“人本是一個依照目的而活動的東西;他沒有一個目的,他什么事都做不出來?!?但是,人依照目的而活動,并不意味著人的目的就具有天然合理性或者卓越性,人的目的也是需要審查和拷問的:有無合理性?多大合理性?是否達到卓越?由于目的是“人從事實踐活動的基本出發(fā)點,它在整個實踐過程中都起著直接的支配作用”?,這種審查和拷問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甄別人的目的合理性之有無、提升人的目的合理度乃至達到目的之卓越。這就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對人的活動作何種考量,首先需要考察人的目的合理性,以保證人的活動出發(fā)點的正當性。教學活動之卓越性考量則更是如此,即不僅要考量目的的合理性,而且還必須考量其卓越性,從而為卓越教學提供可靠基礎。與卓越教學不同,有效教學由于其功利的價值取向,“多數(shù)是徑直討論(教學有效)‘如何實現(xiàn)’的技術問題……懸置了對現(xiàn)有教學目的合理性的懷疑,而默許并接受了現(xiàn)有教學目的追求”?而與卓越教學存在明顯差異。用卓越教學理念觀照教學目的,可以說,卓越教學它首先應是一種教學目的卓越的教學,此乃構成了卓越教學的第一原則,即目的卓越原則——一種揚棄了有效教學目的且達至出色與更好的教學目的的原則。此其一。

      其二,對教學實踐的卓越性考量,還必須進而對是否將卓越的教學目的有效貫徹到了教學過程中作考量。

      目的是在“人的頭腦中觀念地建立起來的預想的實踐結果”?,這個預想的實踐結果并不是某種現(xiàn)存物,而是以可能的方式存在于規(guī)律實現(xiàn)自身的“可能性空間”中的。要把這種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唯有在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相統(tǒng)一的過程中實現(xiàn)。卓越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也是如此,即教學規(guī)律作為“人的有目的活動的規(guī)律”,其實現(xiàn)自身的“可能性空間”提供了卓越教學目的實現(xiàn)的可能性,而卓越教學目的與教學規(guī)律實現(xiàn)的形式的具體結合過程提供了卓越教學目的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性。也就是說,卓越教學的目的作為卓越教學活動的根本性預設,只有在教學規(guī)律實現(xiàn)自身的“可能性空間”通過改變規(guī)律實現(xiàn)的具體形式的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的之卓越性。與卓越教學對教學過程的高度重視不同,有效教學的教學過程往往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并存在重結果輕過程傾向,其原因均在于有效教學是以“傳授知識技能為本”,以追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為其“根本指向”的,?這與卓越教學既關注作為預設的教學目的之卓越,同時又重視教學目的與教學規(guī)律的精彩統(tǒng)一過程有著明顯差別。用卓越教學理念來審視教學過程,可以說,卓越教學就是一種將教學目的出色貫徹于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或者說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精彩體現(xiàn)和出色促進了教學目的實現(xiàn)的教學,此乃構成了卓越教學的第二原則,即過程卓越原則——一種將教學目的有效貫徹于教學過程中且達至出色與更好的原則。

      第三,在上述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對教學過程中是否出色運用教學方法作考量。

      教學過程作為一種合教學目的性與合教學規(guī)律性相統(tǒng)一的過程,其過程機理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教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具體地說,表現(xiàn)為約束性要素——一種對教學活動具有“劃界”作用的客觀性要素、擴展性要素——一種對教學活動具有“拓展”作用的主觀性要素與一種對人活動具有調控作用的調節(jié)性要素之間的“多重聯(lián)動”。?在“多重聯(lián)動”中,作為調節(jié)性要素之一的教學目的發(fā)揮著方向性制導作用,而作為約束性要素之一的教學方法則發(fā)揮著“功能誘導”與“功能制約”的雙重作用:一方面,“方法是人們?yōu)閷崿F(xiàn)……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途徑”,?它具有“功能誘導”作用——“能做什么”;但另一方面,“一切方法都具有方法域”——一種制約和限定方法有效性的適用領域和適用范圍的相對界限,“不存在無域的方法”,?因而方法又具有“功能制約”作用——“不能做什么”。方法的“功能誘導”與“功能制約”雙重作用告訴我們:第一,在由不同教學要素的“多重聯(lián)動”所體現(xiàn)的教學過程中,一切教學方法都是有其“有效性邊界”的,不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邊界”也不同。第二,教學方法“有效性邊界”的存在,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教學的有效性。第三,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直接依賴于教學方法“有效性邊界”的拓展,其拓展之道在于不同“有效性邊界”的“互補”與“整合”,即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組合與靈活運用,從而實現(xiàn)卓越。與有效教學比較,后者也是極為重視教學方法與策略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有效教學研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策略研究”。?可以說,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組合與靈活運用是有效教學與卓越教學最大的相似點。用卓越教學理念來觀照教學方法,我們可以獲得關于卓越教學的進一步理解,即它不僅是一種具有教學目的之卓越的教學,一種將卓越的教學目的精彩貫徹于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而且它還是一種在貫徹教學目的的教學過程中出色、有效運用不同教學方法與策略的教學。此乃構成了卓越教學的第三原則,即方法卓越原則——一種教學方法更加出色、有效的原則。

      此外,還要用卓越教學理念對教學所依托的課程(體系)作考量(下文討論),即卓越教學的第四原則,課程卓越原則。

      上述四原則是用卓越教學理念審視教學活動所得出的重要結論,它們是卓越教學同時具有或應同時遵循的原則,用一簡圖來勾勒,卓越教學就是四大原則的一個“交集”(見圖1)。

      圖1 卓越教學是一個“交集”

      三、卓越教學的價值指向與規(guī)定性

      要獲得關于卓越教學的價值指向與規(guī)定性上的清晰把握,還需對卓越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實際體現(xiàn)卓越教學實效的“落腳點”作深入分析。

      卓越教學的“出發(fā)點”即教育的目的、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呢?

      這是一個與時代、社會和個人密切相關、意義重大且見仁見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人的發(fā)展理論為我們提供了把握這一問題的正確方向,這就是體現(xiàn)了“人性的內在向往和本能的自然追求”與“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外在要求”的“主客觀的統(tǒng)一”和作為“一種追求”、“信念”的理想性與“存在于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的現(xiàn)實性相統(tǒng)一的“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思想。這一包含了豐富內涵——“完整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多方面發(fā)展、自由發(fā)展”的思想,?既是當今科學發(fā)展觀的根本精神所在,也是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更是卓越教學目的本身的一種經典表述,即卓越教學是一種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的教學。

      但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作為卓越教學之目的,其卓越之處何在?

      首先,這一目的因卓越教學理念的背景之故即設置于生態(tài)文明視野——一種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與協(xié)調發(fā)展的視野之故而具卓越性。原因是:盡管“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有著無限的空間和可能,但其作為卓越教學之目的,它并不是一種不具約束性的追求與發(fā)展,而是架構于“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和諧與協(xié)調之中的,因為“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人、社會與自然處在統(tǒng)一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世界”,?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存在物,一方面……是能動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同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卓越教學就是在“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和諧與協(xié)調中來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與有效教學不同,后者的教學目的則往往懸置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與協(xié)調發(fā)展視野之外,或者說,它常常表現(xiàn)為一種不具“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約束的追求。

      其次,這一目的本身亦具卓越性。其卓越性可通過消除人們對這樣一個問題的疑慮來回答,這個問題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在本質上是一種理想、追求和信念”,且“具有相對的意義”,?它何以可能成為一種實際的教學目的而使卓越教學成為可能?

      這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目的本身所具有的特質——“方向結構性”或者“結構方向性”有關。具體地說,作為卓越教學的教學目的,其指向是明確的,這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但這一指向是一種結構性指向,即一種由知識、能力和智慧所構成的指向,原因是:作為經驗與認識的知識和作為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作為“對知識和人生本質的思考和實踐的指導”?的智慧構成了“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方向的結構性內核,無論是“人的各種最基本或最基礎的素質”的“完整發(fā)展”,“人的各種基本素質……協(xié)調”的“和諧發(fā)展”,還是“人的各種基本素質中的各素質要素和具體能力在主客觀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力求盡可能地多方面發(fā)展”,“人自主的、具有獨特性和富有個性”的“自由發(fā)展”,都具有這一結構性內核。?可以想象,打開這一結構性內核,卓越教學所呈現(xiàn)的是一幅由知識維、能力維和智慧維所構成的立體開放空間圖景,在此圖景中,智慧之維將具有更為根本的價值和意義,因為在本質上,知識與能力最終都要交匯與支配于智慧的,其價值指向是一種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智慧人”。由此看來,“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盡管具有理想的色彩和相對的意義,但其作為教學目的所具有的“結構方向性”即由知識、能力和智慧構成的人的發(fā)展指向性卻是清晰可辨的,其教學目的之卓越即可見一斑。但應指出的是,這一目的指向還是一種一般性結構指向,它還必須借助于一定“載體”——課程體系來發(fā)揮實際作用,其依據(jù)在于課程作為學?!敖逃齼热菁捌溥M程”,?它“是人類有價值的知識的精華與載體”;作為“達到完善目的的手段”,它“集中體現(xiàn)了人類關于……教育的目的和追求”。?也就是說,因為課程及其體系承載和蘊含了知識、能力與智慧的功能。用卓越教學理念來審視課程,就會得出前文已經提及的卓越教學的第四原則即課程卓越原則——一種課程及其體系更好地適切于教學目的與教學主體的原則。

      將卓越教學的“出發(fā)點”與有效教學比較,后者的教學目的除了懸置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與協(xié)調發(fā)展視野、并常常表現(xiàn)為一種不具“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約束之外,在其結構性內核上,則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知識和技能的二項式構成而缺少“智慧”這一極為重要的構成性因子。不難想象,“打開”這一結構性內核,有效教學所呈現(xiàn)的則是一幅由知識維與技能維構成的平面性圖景,其價值指向可以說是一種“單向度”的“工具人”,這一價值指向與卓越教學的價值指向——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智慧人”是有明顯差異的。

      那么,卓越教學的“落腳點”即教學的實效是什么呢?

      這里至少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一是實際體現(xiàn)卓越教學之價值指向者問題,一是價值指向者體現(xiàn)價值實效的表征問題。前者是關于卓越教學“落腳點”的表征主體問題,后者是關于卓越教學“落腳點”的主體表征問題。

      我們知道,教育的目的以及教學的目的都是根植于一定教育思想的,卓越教學的“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目的也是如此,它是根植于全球化大背景和生態(tài)文明大視野中的“教育人學”思想。在“人是目的”、“教育乃人之生成”、“教育是人對人的活動”為基本內涵的“教育人學”思想中,?卓越教學“落腳點”的表征主體只能是教學活動中的全體教學主體即教師和學生,而不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為“‘教育人學’關注的對象不僅僅是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師也應該給予同樣的關照”。在“教育人學”視野中,“教師和學生、教師發(fā)展和學生發(fā)展是無法以任何方式剝離的真實的關系性存在。二者的任何發(fā)展,都統(tǒng)一在教育實踐中,而且主要是通過教育實踐,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展開彼此的生命豐富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說,由卓越教學的“教育人學”立場所決定的,卓越教學“落腳點”的表征主體是教學活動中的教師和學生。

      而回答卓越教學“落腳點”的主體表征問題,需要從作為結果的活動與作為活動的結果兩方面來考量。

      作為結果的活動是指在卓越教學目的驅動下,教學主體實際展開的相對于目的之因來說具有驅動之果意義的教學活動,它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主體在教學雙邊共同活動中的“教的活動”與“學的活動”之間的一種良好關系態(tài),即互動、互促與互化關系態(tài)。我們知道,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的,教學目的即教學的“出發(fā)點”不同,教學活動即實現(xiàn)教學目的、體現(xiàn)教學“落腳點”意義的活動性表征也不同?!叭说淖杂扇姘l(fā)展”目的,決定了卓越教學的雙邊共同活動所應有的關系態(tài)——在民主、自由與平等的氛圍中,教學主體之間的一種有效促進“教的活動”與“學的活動”的出色相長態(tài),因為只有這種出色相長態(tài)才是最有利于教學目的實現(xiàn)的卓越之態(tài)??梢?,教學共同體之間的“教的活動”與“學的活動”的有效互動、互促與互化或者說出色相長構成了卓越教學實效的活動性表征。

      作為活動的結果是指由卓越教學目的驅動的教學活動所實際產生的教學效果,它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主體通過教學活動所獲得的有關知識、能力與智慧等方面的出色成長性。我們知道,教學活動總是包含了一定的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又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之間的流轉運動的,所謂教學效果也就是這種流轉運動所導致的教學主體的變化。卓越教學也是如此,即教學效果同樣表現(xiàn)為一種由“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之間的流轉運動所導致的教學主體變化,只是這種變化作為卓越教學實效的重要表征,具體表現(xiàn)為一種“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即知識、能力與智慧的出色相長即教學主體的知識、能力與智慧的出色增生。也就是說,教學共同體之間的“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的出色相長構成了卓越教學實效的結果性表征。

      把卓越教學的“落腳點”即把體現(xiàn)卓越教學實效的表征主體與主體表征與有效教學比較,后者的表征主體是學生,?其主體表征主要是一種結果性表征,活動性或者過程性表征則往往被忽視。即便是結果性表征,由其教學的“出發(fā)點”所決定,在其結構性內核上,也只是一種知識和技能的二項式構成??梢?,無論是教學的“出發(fā)點”還是“落腳點”,卓越教學與有效教學都存在明顯差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獲得卓越教學在其價值指向上的一個更為清晰的理解,這就是:在“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和諧與協(xié)調中,卓越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均是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指向的,這一指向是教學主體通過“教的活動”與“學的活動”的出色互化而達到“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的出色增生從而獲得教師和學生的出色成長與發(fā)展來實現(xiàn)的。也就是說,在卓越教學的規(guī)定性上,它是一種同時具有如下規(guī)定性的教學,即它是一種“教的活動”與“學的活動”出色互化的教學,一種“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出色增生的教學,一種教師與學生出色成長與發(fā)展的教學。綜合“教”和“學”所同時具有的上述含義即“教的活動”、“教的內容”、“教師”和“學的活動”、“學的內容”、“學生”,我們便可獲得關于卓越教學的一個簡要規(guī)定,即卓越教學是一種“教”與“學”出色相長的教學。

      四、卓越教學的基本特征

      卓越教學具有整體性與卓越性兩大基本特征。

      整體性是卓越教學的一種理論性特征,即以整體性思想為理論背景和支撐的特征。具體地說,卓越教學作為一種旨在出色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教學,但它并不是一種“無根”或者“無范”的活動,相反,它是有其深刻的本體論根基為前提和價值論基礎作指導的,這就是以“人-社會-自然”有機整體為本體基石的有機整體世界觀和人類價值與自然環(huán)境價值相統(tǒng)一為價值基礎的生態(tài)整體價值論。因為自然界是一個由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以及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之間通過相互作用(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信息傳遞等)而形成的具有不穩(wěn)定性、多連通性、非集中控制性、不可分解性、非加和性、涌現(xiàn)性和進化過程的多樣性等特征的復雜、動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就是人、社會與自然處在統(tǒng)一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世界,人以及“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活動歸根到底都是作為“人-社會-自然”系統(tǒng)中的子系統(tǒng)而存在并與系統(tǒng)存在著一種聯(lián)系的整體性、原始性和不可粗暴分割性,這樣,有機整體世界觀和生態(tài)整體價值論之于卓越教學便具有了一種“統(tǒng)攝”的價值并進而使其獲得了一種“精神家園般”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卓越教學在其體現(xiàn)自身特質的諸方面,也都鮮明體現(xiàn)了整體性思想的魅力。譬如,在卓越教學自身的理解上,卓越教學是目的卓越、過程卓越、方法卓越與課程卓越的“交集”的理解就體現(xiàn)了整體性思想的作用;在教學目的上,把“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設定于“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和諧與協(xié)調之中和以知識、能力與智慧構成的教學目的結構性也體現(xiàn)了整體性思想的作用;在教學實效上,把“教的活動”與“學的活動”出色互化過程與“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出色增生結果相統(tǒng)一并落腳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出色進步與發(fā)展上也同樣體現(xiàn)了整體性思想的作用。

      卓越性是卓越教學的一種實踐性特征,即在教學實踐中所體現(xiàn)的一種超越平庸與一般、追求且達至出色與更好的實踐品質,這種特征具體表現(xiàn)為在堅守整體性思想作用基礎上的有效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也就是說,在教學實踐中,卓越教學首先是用整體性思想來統(tǒng)攝其教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以此為基礎,卓越教學同時又堅持教學的有效性——單位時間內教學活動產生出色的教學效果與教學的個性——不同教學共同體的教學特點與同一教學共同體中不同個體的個性特征在教學實踐中的統(tǒng)一??梢哉f,卓越教學的卓越性特征也就是整體性、有效性與個性在教學實踐中的統(tǒng)一。

      與此不同,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征則主要表現(xiàn)為機械性與功利性。前者是有效教學的理論性特征——以機械性思想為理論背景和支撐的特征,后者是有效教學的實踐性特征——在教學實踐中所體現(xiàn)的一種追求功利與高效的品質特征。具體地說,有效教學是以機械論世界觀為其本體論前提和人類中心主義為其價值論基礎的,因為自然是機器的思想“不承認自然界、不承認被物理科學所研究的世界是一個有機體”,在它看來,“自然界……是一架機器”,“它既沒有理智也沒有生命,因而它就沒有能力理性地操縱自身運動,更不可能自我運動。它所展現(xiàn)的……運動是外界施與的,它們的秩序……也是外界強加的”,?也就是說,自然是機器的思想同時蘊涵了機器之外的機器操縱者的存在,或者說“機器的概念蘊涵著在機器之外的制造者”?——與機器“客體”對應的“主體性的人”,自不待言,“主體性的人”便成了自然的“主人”而高高在上,便成了世界的“價值中心”而唯我獨尊。這些觀念均自覺或不自覺地提供了有效教學的理論背景并在其理念上深深烙上了其思想的印記。譬如,有效教學的目的,在教育教學的理念上它就割裂了人與世界的有機聯(lián)系而未能將人的進步與發(fā)展設定于“人-社會-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和諧與協(xié)調之中。與此相聯(lián)系,無論是教學目的的構成項——知識和技能,還是知識和技能的具體內容本身,也都凸顯教學目的的實用性與功效性,其機械性與功利性特征即可見一斑。事實上,從有效教學對頗具功利色彩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掌握的效率”的孜孜不倦追求中,我們立等可見“泰勒原理”(Tyler Ra-tionale)的身影,卻難以尋覓“智慧”的蹤跡。究其原因,皆因卓越教學與有效教學根源于兩種不同的文明,即有效教學是工業(yè)文明的產物,而卓越教學則是一種新的文明——生態(tài)文明的新寵。

      注釋

      ①崔永漷:《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人民教育》2001年第6期;陳曉瑞、Stephen Keith:《當代西方有效教學研究的系統(tǒng)考察與啟示》,《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②盧尚建:《我國有效教學研究十年:回顧與反思》,《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9期。

      ③Yong Suzanne,et al.,“Profiles of Effectiv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no.6,1999.

      ④⑧?劉萬海:《“有效教學”辨》,《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7期。

      ⑤⑦?范蔚:《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效教學”研究評述》,《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⑥?李森等:《有效教學新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5頁,第34頁。

      ⑨Fritz K.Oser,Andreas Dick,Jean-Luc Patry,eds.,Effective and responsible teaching:the new synthesis,San Francisco,California:Jossey-Bass Inc,1992,pp.1-3.

      ⑩?張汝倫:《重思智慧》,《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李學書:《公平與卓越:新世紀美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的挑戰(zhàn)》,《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第4期。

      ?魏宗明等:《臺灣高等教育“追求卓越”論述分析》,《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下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63年,第627頁。

      ?高清海:《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75頁。

      ?李淮春:《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467頁。

      ?王彥明:《“有效教學”的社會學追問》,《教育科學》2011年第4期。

      ?鄒成效:《綠色社會技術的生成機理分析》,《自然辯證法通訊》2010年第6期。

      ?張巨青:《科學研究的藝術——科學方法導論》,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7頁。

      ?劉蔚華:《方法學原理》,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86頁。

      ???扈中平:《“人的全面發(fā)展”內涵新析》,《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張尚仁:《以“生態(tài)”范疇更新元哲學內容的探討》,《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67頁。

      ?章小謙、杜成憲:《中國課程概念從傳統(tǒng)到近代的演變》,《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第4期。

      ?王根順、史學正:《論高等學校課程的哲學基礎》,《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第2期。

      ?王嘯:《教育人學內涵探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

      ?吳黛舒:《教學目標與“教師發(fā)展”的內涵變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劉大椿:《自然辯證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06頁。

      ?柯林伍德:《自然的觀念》,吳國盛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年,第6頁。

      ?吳國盛:《追思自然——從自然辯證法到自然哲學》,沈陽:遼海出版社,1998年,第101頁。

      2012-01-10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項目“高校有效教學的跨學科研究”(2011JSJG109)

      責任編輯 曾新

      猜你喜歡
      卓越理念教學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創(chuàng)優(yōu)陽江 追求卓越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微課讓高中數(shù)學教學更高效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大作為 走向卓越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
      東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創(chuàng)新,只為追求更加卓越
      中國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卓越之夢
      海峽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28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yī)改
      瑞丽市| 黄浦区| 泰宁县| 西乌珠穆沁旗| 西平县| 易门县| 岳阳市| 霍山县| 高邮市| 三明市| 德令哈市| 长海县| 西安市| 应城市| 司法| 聊城市| 全椒县| 嵩明县| 巴彦淖尔市| 邓州市| 石林| 讷河市| 津市市| 永靖县| 宝清县| 嘉鱼县| 正安县| 赞皇县| 佳木斯市| 新兴县| 临朐县| 遂平县| 陵川县| 舟山市| 尤溪县| 西乡县| 深水埗区| 运城市| 永和县| 南投县|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