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綻放在中國舞臺上的異域奇葩——評述新中國舞臺上的莎士比亞戲劇演出

      2012-11-22 01:45:16南纓
      劇影月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斯坦尼莎劇哈姆雷特

      ■南纓

      隨著上世紀初東西方文化大交流的開始,莎士比亞戲劇的天才之光穿越時間與空間,照耀在了中國的舞臺上。那時,莎劇在中國就有了一系列的演出,開始進入了現(xiàn)代中國人文化生活的視野。然而,作為在中國的早期演出,解放前的莎劇演出畢竟存在著許多明顯的局限。直至新中國以后,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朵異域奇葩才在中國這個廣闊的東方舞臺上競相綻放,本文將對這一時期莎劇在中國舞臺上的演出進行一番考察和評述。

      新中國成立后,莎士比亞戲劇的表演和演出受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影響。當時上演的許多莎劇,都是由蘇聯(lián)專家導演或指導演出的。如1957年上海戲劇學院的《無事生非》,1961年中央戲劇學院的《羅密歐與朱麗葉》,1962年上海電影學校的《第十二夜》等都是如此。斯坦尼體系也就是所謂的“體驗派”,其要旨是要求演員真正“生活”在舞臺上,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感受去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去體驗人物此時此刻的特定情緒,使自己和角色融為一體。如他要求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員就應該了解哈姆雷特的王室出身、威登堡大學的教育內(nèi)容、他有些什么樣的朋友和同學,以及他對戲劇和擊劍的愛好等等,久而久之,就像了解一個親密的朋友一樣了解他。這還不夠,了解哈姆雷特只不過是第一步,關鍵是怎樣把自己“變成”這個人物。按照斯坦尼體系的要求,這個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員要經(jīng)常這樣去設想:“如果我處在哈姆雷特的地位和環(huán)境,遇事該怎么行動?”故此,這個演員必須始終把自己想像成哈姆雷特,無論在臺上還是臺下,甚至平時的日常生活,他都要這樣做,這樣才能使自己漸漸地和角色合而為一。只有當哈姆雷特的本性成為這個演員的本性時,他才能進入舞臺藝術的自由王國,充分有力地表現(xiàn)出丹麥王子的憂郁和厭煩。(1)由于斯坦尼體系的影響,我國表演、導演藝術和舞臺美術的水平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突破了解放前那種模仿人物外部形態(tài)和單純追求視覺真實的階段,進入了追求性格與心理的真實,創(chuàng)造人物個性的階段。在1961年上演的《無事生非》中扮演貝特麗絲的祝希娟,曾經(jīng)這樣描述自己和角色的合而為一:“當克勞狄奧指責希羅不忠時,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堅信希羅是無辜的,這里有陰謀!我感到憤憤不平。但是,從貝尼迪克茫然的臉色中,我感覺他并沒有參與陰謀。所以,當希羅暈倒時,我禁不住向他伸出手去,‘救救她,貝尼迪克!’我喊道?!?2)在這里,貝特麗絲已變成了“我”,成了祝希娟的第二天性,她的這段描述正說明了斯坦尼體系在莎劇演出中的具體運用。

      盡管斯坦尼體系極大提高了我國演員的表演素養(yǎng),也提供了訓練演員的系統(tǒng)方法,但50、60年代卻存在著一種唯斯坦尼體系獨尊,排斥其他風格流派的傾向,這就使得豐富的莎劇精神在表現(xiàn)上受到了制約。黃佐臨當時曾針對這種傾向提出了“開拓戲劇觀”的建議,但這一建議在當時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本人其實也總是在不斷突破自我的。1905年.他在帕瓦斯卡雅大街創(chuàng)立了一個專門嘗試象征主義和其它非寫實戲劇的實驗劇院。1908年,他特地邀請了象征主義流派的戲劇大師戈登·克雷去莫斯科藝術劇院導演《哈姆雷特》,并為該劇設計了非寫實的景。然而,他的中國崇拜者們卻根本沒有看到這一點。

      到了“文革”時期,莎士比亞戲劇與其它西方文化一樣,在中國的舞臺上銷聲匿跡了,這種情形整整持續(xù)了12年。

      1978年,上海青年話劇團再次上演了《無事生非》,中國的舞臺上又一次迎來了莎士比亞。1979年.英國老維克劇團來華演出了《哈姆雷特》,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國外藝術家上演的莎劇。1980年,中央戲劇學院上演了《麥克白》,我國莎學專家孫家琇,為該劇擔任了藝術顧問。中西文化交流新階段的開始,學術界與戲劇界合作的開始,使我國莎劇演出進入了一個向演藝技巧的廣度和戲劇精神的深度推進的新時期。此后,美國訪問學者蘇仁·史密斯于1980年為上海外國語學院英文系師生們導演了 《仲夏夜之夢》;1981年,老維克劇團的導演托比·羅伯遜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合作,推出了《請君入甕》;同年,英籍戲劇藝術家周采芹來華為中央戲劇學院學生導演了 《暴風雨》;《威尼斯商人》和《李爾王》兩劇在上海戲劇學院排練之前,莎學專家方平給演員和導演作了學術報告,演出后另一莎學學者張君川與演出者們進行了多次商討,對演出提出了許多具體意見;1980年10月,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威尼斯商人》演出結束后,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邀請歐洲戲劇史及莎學專家召開了大型座談會;1982年,中國觀眾又一次欣賞到由倫敦莎士比亞劇組上演的《第十二夜》。

      在這個階段里,莎劇在中國舞臺上演出風格有了很大發(fā)展。在接受美學理論的影響下,有些導演開始重新思考演員與觀眾的關系,如在1980年中國青藝的 《威尼斯商人》的演出中,導演張奇虹為打破寫實劇的“第四堵墻’’,讓夏洛克從臺上下來,走到觀眾席里,到處尋找自己出走的女兒,一邊大聲呼喊:“我的女兒!啊,我的銀錢!"這樣一來,觀眾席成了威尼斯街道的延伸,使得戲劇的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一并重合于觀眾的欣賞過程中,藝術與人生、舞臺與現(xiàn)實都融為了一體。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說也被廣泛接受,許多莎劇的演出都使用了大幕,換景也當著觀眾的面進行,打破了舞臺的幻覺。另外,舞臺要素中的燈光和布景也進行了新的思考,原本依據(jù)寫實原則的燈光,變成了人物性格塑造的重要手段,如1981年上海戲劇學院藏族班演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導演就多次采用燈光效果來表現(xiàn)人物的情緒變化。在第1幕第5場中,當朱麗葉聽媽媽說羅密歐是她家世仇蒙太古的后裔時,導演就讓冷暖光交替投射到她的臉上,以顯示朱麗葉內(nèi)心產(chǎn)生的激烈的矛盾和沖突,給觀眾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原本趨向寫實的舞臺布景卻向簡單和抽象發(fā)展,布景已不再竭力制造一種近似于現(xiàn)實生活的幻覺,而是主要用來制造氣氛,上海青話的《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在演出中,布景既可以用來表示金字塔,又可用來表示城堡、陵墓,道具也減少到最低限度。導演認為這種簡潔而抽象的景的運用,給演員的表演留下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1986年4月10日由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發(fā)起的首屆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在北京、上海隆重開幕,在兩地演出了25臺莎劇后于4月23日下午,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實驗劇場里,徐徐降下了帷幕。在“戲劇節(jié)”期間,演出活動與學術活動交織進行,盛況空前,轟動世界。

      中國首屆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留下了一個最廣泛的問題就是:“莎味”和“中國化”何者為重?最穩(wěn)健的觀點自然是“以為二者都不可偏廢,我們應當追求中國化的莎味,莎味的中國化”(3)?!吧丁迸c“中國化”必須統(tǒng)一,而統(tǒng)一的主要方式就是莎劇的改編。早在解放前,李健吾就在這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他的《王德明》就是根據(jù)莎士比亞的《麥克白》改編的,這個改編本的時代背景移到了中國五代時期,成德鎮(zhèn)大將王德明(本名張文禮)殺死了義父節(jié)度使王熔,篡位竊據(jù)鎮(zhèn)州。整個劇本那種沉郁怪誕的色彩,波詭云譎的劇情,野心家的陰狠毒辣,殺人者的兇殘狂癲,很好地保存了原作的激蕩人心的力量,且全劇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中國化了。解放后,莎劇的改編大量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形式,“中國化”從某種程度上成了戲曲化。首屆中國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一下子推出五臺戲曲莎劇 (越劇《第十二夜》、《冬天的故事》;昆劇《血手記》;京劇《奧賽羅》;黃梅戲《無事生非》),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響,此后戲曲莎劇在十年之內(nèi)便獲得迅猛的發(fā)展,從零星的個別演出,形成一個輻射面廣泛的開創(chuàng)性的探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迄今為止中國上演過戲曲莎劇的有近20個劇種、近20出莎劇,遍及中國16個省市,上演劇目最多的劇種為越劇、京劇,演出地區(qū)從東北到西南,從沿海到內(nèi)地,莎劇的戲曲化,使莎士比亞的劇作在中國廣大的城市和鄉(xiāng)村廣泛上演,形成了世界莎劇演出史上一個奇異的景觀。

      不足的是,在這些演出中,莎士比亞戲劇的精神內(nèi)涵在戲曲化的過程中受到了忽略,大多數(shù)改編的戲只能維持莎劇的故事情節(jié),難以對“莎味"做出深入的探索,“莎味”與“中國化”的問題還有待于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相對于易卜生戲劇在當年社會與戲劇文化潮流中的主流影響,莎士比亞的影響處于藝術審美的潛流之中。然而,莎劇在中國舞臺上的演出,點醒了中國本土的藝術傳統(tǒng)與詩性特征,使中國現(xiàn)代戲劇避免了因長期偏重政治道德功能而走入偏狹、膚淺而最終枯竭的道路,并給中國現(xiàn)代戲劇增添了莎劇可貴的人性化與特有的藝術氣質(zhì),有助于中國現(xiàn)代戲劇跨入更為開闊的戲劇審美領域,對推動中國現(xiàn)代戲劇走向成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莎士比亞的戲劇不僅僅是西方藝術的瑰寶,也是中國現(xiàn)代戲劇值得珍視的遺產(chǎn)。最后,讓我們以大詩人彌爾頓的詩句做結:

      “他,一個平民的兒子,登上藝術寶座,

      他創(chuàng)造了整個世界,加以統(tǒng)治?!?/p>

      “他善于用神圣的火焰,

      把我們重新塑造得更好。”(4)

      注釋:

      (1)參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藝術出版社1956年4月出版。

      (2)參見祝希娟《我演貝特麗絲》,《上海戲劇》1982年第2期。

      (3) 參見馬焯榮《談“莎味”與“中國化”之爭》,《莎士比亞在中國》。

      (4)參見英國1632年出版的《莎士比亞戲劇集》第2對開本里刊印的彌爾頓以無名氏寫的一首墓志銘。

      猜你喜歡
      斯坦尼莎劇哈姆雷特
      表演哈姆雷特的經(jīng)歷
      對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哈姆雷特延宕問題再思考
      論《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淺談在綜藝節(jié)目多機位拍攝中斯坦尼康的定位和使用技巧
      視聽(2018年1期)2018-01-03 08:08:15
      敘事策略:對照莎劇,看《牡丹亭》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真正的謙卑
      新時期莎劇的戲曲改編歷程述評
      論莎劇復譯對本土自然語言資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漢譯《哈姆雷特》為例
      莎劇《麥克白》中動物文化詞的比喻及漢譯
      湘阴县| 札达县| 闽侯县| 类乌齐县| 吴堡县| 清镇市| 沁源县| 临泽县| 农安县| 新沂市| 西峡县| 东乌| 安新县| 沅江市| 临西县| 郓城县| 措勤县| 天等县| 阿克苏市| 西贡区| 隆化县| 南昌市| 垦利县| 新泰市| 扶绥县| 泸西县| 大邑县| 徐闻县| 浪卡子县| 漳浦县| 张家口市| 平山县| 霞浦县| 襄垣县| 祁阳县| 云浮市| 灵山县| 林周县| 通许县| 德州市|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