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呂關健
腦卒中的治療包括超早期溶栓和神經保護治療,溶栓治療有時間限制,而無時間限制的神經保護治療也陷入了困境,常規(guī)途徑的神經保護藥物治療腦缺血性損傷的效果不理想。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恩必普注射液),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認證,是國際上首個作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藥物,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我國原創(chuàng)的抗腦缺血新化學實體藥物,屬國家I類新藥,具有保護線粒體和改善微循環(huán)的獨特作用。丁苯酞軟膠囊劑目前在臨床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丁苯酞注射液的開發(fā)彌補了丁苯酞軟膠囊劑在治療中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吞咽困難患者服藥不便及口服生物利用度不理想。現(xiàn)對其藥理作用、藥動學、藥物經濟學以及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全國核心城市神經科領域專家普遍認可,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相對其它基礎藥物更適合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使用,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以不受溶栓治療窗的限制,可改善缺血區(qū)腦灌注,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挽救半暗帶腦細胞,使患者更大獲益,早日康復。筆者所在科2010年10月-2011年12月使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54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科2010年10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5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7例。男34例,女20例;年齡42~74歲。所有患者從發(fā)病到入院均在72 h內,所有患者均經顱腦CT/MRI證實,治療前兩組病情程度(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1)意識障礙及重度失語者;(2)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所致的癡呆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癡呆;(3)精神疾病如抑郁癥等;(4)合并嚴重心肝肺腎功能障礙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重癥糖尿病病史者,合并消化道潰瘍者;(5)已知對本品或芹菜過敏者;(6)正在應用其他藥物可能會干擾藥效評價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阿司匹林口服,胞二磷膽堿鈉靜滴;治療組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靜滴連續(xù)10 d。
1.4 療效評定 采用國際上通用的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1)基本治愈:癥狀體征恢復正常,生活自理。(2)顯效:病狀明顯改善,肌力增強Ⅱ級以上。(3)有效:癥狀改善,肌力增強Ⅰ級。(4)無效:癥狀無變化,功能無提高。(5)惡化:癥狀加重或死亡。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10 d NIHSS評分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
2.2 治療前后兩組總體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10 d結果比較 例
2.2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未觀察到藥物對患者心率、呼吸、血壓有明顯的影響。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占全部腦卒中的70%,表現(xiàn)為言語障礙、感覺障礙或肢體活動障礙等,由于腦血流供應障礙引起的缺血、缺氧而導致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腦軟化,引起神經功能缺損,血流緩慢,血液成分改變,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導致相應灌流區(qū)中央組織壞死,周圍缺血半暗帶形成[2],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存在死亡率、致殘率、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大多數(shù)患者在來醫(yī)院就診時就已經錯過了溶栓的時機,極大地影響了人群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因此,從改善神經功能的環(huán)節(jié)入手進行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與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結構相同,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體。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中樞神經功能損傷有改善作用,可促進患者功能恢復。國內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腦損傷的病理機制非常復雜,有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參與,是一個多基因和多靶點參與的過程。動物藥效學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斷缺血性腦卒中所致腦損傷的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具有較強的抗腦缺血作用,明顯縮小大鼠局部腦缺血的梗死面積,減輕腦水腫,改善腦能量代謝和缺血腦區(qū)的微循環(huán)和血流量,抑制神經細胞凋亡,并具有抗腦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赡芡ㄟ^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腦血管內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釋放,降低細胞內鈣濃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機制而產生上述藥效作用。具有雙重作用機制,重構微循環(huán),保護線粒體,從而增加腦梗死、腦血栓以及腦中風患者腦部缺血區(qū)腦灌注。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以不受溶栓治療窗的限制,挽救半暗帶腦細胞,能夠促進腦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有效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大規(guī)模III期臨床試驗證實,適合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使用,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安全性較好,給臨床醫(yī)生提供了全新的方案選擇,使腦梗死、腦血栓以及腦中風患者更大獲益。本研究也證實,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療效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8,17(5):313.
[2]馮亦璞.丁基苯酞對小鼠全腦缺血的保護作用[J].藥學學報,1995,30(10):741-744.
[3]徐蓓,趙志剛.腦血管病治療藥物丁苯酞注射液的藥理與臨床研究評價[J].中國新藥雜志,2011,20(11):947-948.
[4]劉侃.Ⅲ期試驗證實恩必普注射液治療腦梗死效果顯著[N].醫(yī)師報,2009-7-1.
[5]奚繼明,張江濤,杜海松.丁苯酞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6(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