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青,劉曉娟,肖春玲
(山西師范大學工程學院,山西臨汾041004)
玉米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作為活性多糖的提取原料,它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1]。紫玉米因其獨特的色澤和豐富的營養(yǎng),成為玉米家族中非常珍稀的品種,其含活性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很多,是提取多糖很好的原料。玉米多糖(corn polysaccharide)具有預防便秘、抗腫瘤、減肥降脂、清熱利膽、調節(jié)免疫及預防癌癥等作用[2],可作為保健食品或保健食品的原料使用,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對玉米多糖的研究只是局限于普通玉米的玉米須、玉米皮、玉米芯[3]、玉米花粉和玉米花絲中的多糖等[4],還沒有見到關于從紫玉米中提取多糖的報道。大量資料表明,目前多糖的提取主要采用熱水浸提、堿浸提、酸浸提等化學方法[5]。隨著生物技術的發(fā)展,酶的來源愈來愈多[6]。本研究主要用酶解法提取紫玉米多糖,以期為紫玉米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紫玉米 2011年9月7日摘采于山西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纖維素酶(30u/mg)、果膠酶(50u/mg)、木瓜蛋白酶(300wu/mg) 購于華科生化試劑商城,均為日本原裝進口;無水葡萄糖 標準品;無水乙醇、95%的乙醇、濃硫酸、苯酚 為分析純。
UV-11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隆拓儀器設備有限公司;FA-1004型電子天平 上海精科實業(yè)有限公司;pHS-3TC精密數顯酸度計 上海滬粵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RJ-TDL-40C低速離心機 上海比朗儀器有限公司。
1.2.1 酶解法提取紫玉米多糖 紫玉米粒在65℃下烘干后磨粉,過40目篩,稱取0.5g置于25mL蒸餾水中混勻。在紫玉米粉的渾濁液中加3mL的酶溶液于水浴鍋中反應2h后將溫度調至90℃,靜置30min促使酶鈍化。然后在3000r/min的條件下離心10min,取出上清液,加入95%的乙醇,靜置一晚上,使其充分沉淀[7]。吸出上清液,將剩下的液體在3000r/min的條件下再次離心15min。沉淀用無水乙醇洗滌,干燥后就可以得到粗多糖,稱其質量[8]。最后,將粗多糖溶解稀釋,測其吸光度。
1.2.2 多糖含量的測定 紫玉米粉多糖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9]。以葡萄糖標準溶液為標準品。建立的回歸方程為:y=0.0567x-0.0032(0~14μg/mL,R2=0.9998),其中y表示吸光度,x表示葡萄糖濃度。多糖的得率(%)=粗提物中含有的多糖質量/最初紫玉米粉的質量×100。
1.2.3 選擇酶類型 選用果膠酶、纖維素酶、木瓜蛋白酶,采用單一加入[10]、混合加入和分步加入的組合方法[11],在同一條件下對相同的樣液進行處理,得出最佳的酶組合。通過所購買的酶的說明介紹得知纖維素酶的適宜溫度為45~60℃,pH為4.0~5.5;果膠酶的適宜溫度為45~50℃,pH為3.0~6.0;木瓜蛋白酶的適宜溫度為60℃左右,pH為4.5~7.0。為了保證3種酶在實驗中的活性,綜合考慮它們的適宜條件,選擇50℃、pH5.0為酶解液的條件[12]。然后按照步驟1.2.1進行實驗。
1.2.4 酶法提取多糖 在3個樣液中分別加入3種不同的酶液各3mL來提取多糖;混合酶法提取紫玉米多糖:混合酶是由這3種酶各1mL混合,再加入到樣液中用來提取多糖;分步酶法提取多糖:1mL纖維素酶、果膠酶、木瓜蛋白酶依次加入同一個樣液進行處理來提取多糖[10]。
1.2.5 紫玉米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 在不同pH、酶解溫度、酶解時間、酶濃度[13]單因素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用Design-Expert 8.0軟件對其中重要的3個因素進行響應面分析,進一步優(yōu)化紫玉米多糖的提取工藝參數。各因素水平及編碼見表1所示。
表1 實驗因素水平及其編碼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
圖1為3種不同類型酶的單一提取法、混合提取法和分步提取法得出的紫玉米多糖的得率。由圖1看出,分步酶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因此,在后面的實驗中選擇用分步酶法來進行多糖的提取實驗。
2.2.1 不同pH對紫玉米多糖得率的影響 固定酶濃度0.03mg/mL、酶解溫度50℃、酶解時間2h[14]的條件下,分別采用不同的酶解 pH4.0、4.5、5.0、5.5、6.0、6.5,按1.2.1操作,研究提取多糖的最適pH。結果見圖2。由圖2看出,紫玉米多糖的得率在pH5.5時最大,pH繼續(xù)增大得率反而下降,酶對pH的變化表現出很高的敏感度,如果酶反應的pH偏離了某個適宜范圍,活性就會降低。據此,選出的最適pH為5.5。
圖1 不同種類酶對紫玉米多糖得率的影響Fig.1 Yields rate of polysaccharide of using different enzymatic hydrolysis
圖2 pH與紫玉米多糖得率的關系Fig.2 Relationship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pH and the yield rate of polysaccharide
2.2.2 不同酶解溫度對紫玉米多糖得率的影響固定酶濃度為0.03mg/mL、pH5.5、酶解時間2h的條件下,分別采用不同的酶解溫度30、40、50、60、70、80℃,按1.2.1操作,研究提取多糖的最佳溫度。結果見圖3。由圖3看出,溫度在60℃時得率最大,而后隨著溫度的繼續(xù)升高,得率反而降低??赡苁且驗闇囟瘸擞绊懛磻卸嗵堑慕鏊俣?,而且還影響著加入的酶的活性的大小。溫度升高,酶活性增加,促使多糖溶出。但是超過60℃后,酶活性可能會降低,繼續(xù)升高溫度,甚至會喪失活性,表現為得率降低。因此紫玉米多糖的最佳酶解溫度為60℃。
圖3 酶解溫度與紫玉米多糖得率的關系Fig.3 Relationship of temperature and the yield rate of polysaccharide
2.2.3 不同的酶解時間對紫玉米多糖得率的影響固定酶濃度0.03mg/mL、pH5.5、60℃的條件下,分別采用不同的酶解時間 1、2、3、4、5、6h 研究提取多糖的最佳時間。按1.2.1操作,由圖4看出,多糖的得率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呈現出上升的趨勢,當時間為3h時,得率最高,繼續(xù)延長時間,得率反而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酶的量在逐漸減少,不足以維持反應的進行。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而且考慮到時間的效率和有限性,最后選擇3h為最佳酶解時間。
圖4 酶解時間與紫玉米多糖得率的關系Fig.4 Relationship of extraction time and the yield rate of polysaccharide
2.2.4 不同酶濃度對紫玉米多糖得率的影響 固定pH5.5、60℃、3h的提取條件,分別采用不同的酶濃度0、0.01、0.02、0.03、0.04、0.05mg/mL,以確定最佳的酶濃度。按1.2.1操作,結果見圖5。由圖5看出,多糖得率在酶濃度為0.03mg/mL時最大,然后又出現回落趨勢。通過實驗結果,可得最佳酶濃度為0.03mg/mL。
圖5 酶濃度與紫玉米多糖得率的關系Fig.5 Relationship of enzyme dosage and the yield rate of polysaccharide
2.3.1 響應面優(yōu)化設計結果 綜合上述的實驗結果,當最適酶濃度在0.03mg/mL附近時,它的變化對多糖的得率沒有引起太大的影響,因此選擇對多糖得率產生影響較大的pH、酶解溫度和酶解時間,進行響應面實驗設計。并應用軟件Design Expert 8.0來分析處理數據,實驗結果見表2。
利用Design-Expert 8.0軟件對該實驗結果進行響應面分析,通過回歸擬合,得到了pH(X1)、酶解溫度(X2)、酶解時間(X3)這3個因素與紫玉米多糖得率Y的回歸方程Y=8.42+0.41X1+0.23X2-0.37X3-0.39X1X2-0.045X1X3-0.45X2X3-1.55X12-對回歸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回歸模型p<0.0001,表示該模型高度顯著,可以用來進行響應值預測,而模型失擬項不顯著,證明該模型選擇合適。校正決定系數0.9614,表示該模型能解釋96.14%的響應值變化,相關系數R2=0.9831,說明該模型的擬合度良好,表明該模型是可行的,可以用來預測紫玉米多糖的得率。
表2 響應面設計方案與實驗結果Table 2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and results
表3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表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因素X1(pH)對紫玉米多糖得率的影響的線性效應p<0.01,是極顯著的,X3(酶解時間)產生的影響是顯著的,而X2(酶解溫度)不顯著。X1X2、X2X3對多糖得率的交互影響是顯著的,而X1X3不顯著,但的曲面效應都極顯著。說明各個因素與響應值之間沒有表現出簡單的線性關系??梢杂蓡我蛩谾值的大小判斷各因素對多糖得率的影響順序。由此得出對多糖得率影響強弱的順序為pH>酶解時間>酶解溫度。
2.3.2 雙因素間的交互作用的分析 由表3可知:本實驗所建立的數學回歸模型中,在α=0.05水平上,X1與X2、X2與X3交互作用顯著,而X1與X3交互作用不顯著。依據實驗所取得的數據,作出X1與X2、X2與X3三維空間響應面圖,據此可分析和評價雙因素交互作用的影響,如圖6所示,其中的Y表示多糖得率。由圖6可以看出,時間一定時,pH與酶解溫度的交互作用比較顯著,當酶解時間在零水平上時,即3h時,隨著pH與酶解溫度的變大,得率顯著增加,之后呈下降趨勢,坡度較緩;當pH在零水平上時,即為5.5時,酶解溫度與酶解時間的交互作用表現顯著。響應值隨著酶解溫度和酶解時間的緩慢增加而增加,當達到最大值之后,多糖的得率反而隨著條件的增加而下降。經軟件分析酶法提取紫玉米多糖的最佳條件:pH5.62,酶解溫度60.10℃,酶解時間2.83h(約170min),在此條件下,紫玉米多糖得率的理論值為8.47%。綜合實際操作,紫玉米多糖最佳提取條件為:pH5.5、酶解溫度 60℃、酶解時間170min,最后進行三次驗證多糖的實際得率為8.42%,與理論值的貼近度達99.41%。
圖6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對紫玉米多糖得率的影響Fig.6 Effect of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polysaccharide content from purple corn
實驗以紫玉米為原料,從酶組合、pH、酶解溫度、酶解時間、酶濃度這五個方面考慮多糖的得率。首先篩選出了分步法是最好的酶組合方法。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對提取參數采用響應面實驗進行分析優(yōu)化,所得結果為:紫玉米多糖最佳提取條件為pH5.5、酶解溫度60℃、酶解時間170min,最后進行三次驗證多糖的實際得率為8.42%,與理論值的貼近度達99.41%。由響應曲面和等高線圖可知,pH、酶解溫度、酶解時間對多糖得率的影響的強弱順序依次為pH>酶解時間>酶解溫度。
[1]吳謀成.玉米花粉多糖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
[2]張艷榮,張雁南,王大為.玉米活性多糖的抗便秘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31(4):509-511.
[3]張靜文,張風清,張培剛,等.玉米芯多糖得提取及其單糖組成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0,31(3):241-244.
[4]何余堂,潘孝明,王兵兵.玉米花絲多糖的酶法提取研究[J].食品科技,2010,35(3):230-232.
[5]張守文,孟慶虹,楊春華,等.玉米抗性淀粉酶解法制備工藝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7,22(5):53-56.
[6]付宏媛,張坤生,任云霞.酶解法提取甘薯多糖技術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08,8(2):133-137.
[7]孟志芬.木瓜蛋白酶酶解法提取大棗多糖的工藝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33(4):49-50.
[8]李桂峰,王向東,趙國建,等.酶解雙孢菇蛋白制備抗氧化肽的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11,11(5):43-49.
[9]楊勇杰.苯酚-硫酸法測多糖含量研究[J].中成藥,2005,29(8):706-708.
[10]程俊文,吳學謙,賀亮,等.香菇子實體多糖酶解法提取研究[J].食用菌學報,2009,16(2):67-71.
[11]董晶晶,李曉坤,楊云.首烏藤多糖酶法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1,28(6):519-523.
[12]ZHANG C,ZHU Y C,ZHOU D Z.Study on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from Banqiao Codonopsis pilosulc[J].Food Sci,2008,29(11):30.
[13]劉驊,吳月國,張萍.酶法在石斛多糖提取中的應用[J].中藥標準與質量控制,2010(3):392-395.
[14]楊靖,李碩,陳大勇,等.正交實驗法篩選蛤蟆油粗多糖酶解提取工藝的研究[J].吉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33(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