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瓊春
(湖北民族學院 附屬民大醫(yī)院,湖北 恩施445000)
慢性病毒性肝炎會導致肝臟的炎癥處于一個反復活動的狀態(tài),這是由于病原體自我復制所導致的,而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患者很可能會導致肝臟的纖維化。對于這種情況應當盡早、及時予以治療,才能夠有效地改善和逆轉肝纖維化,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目前傳統(tǒng)的西藥治療在此方面的效果并不顯著,不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筆者就我院近年來收治的此類患者采用中西藥結合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間收治的8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將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齡22~61歲,平均(41.4±7.9)歲;對照組男性24 例,女性17 例,年齡24~59 歲,平均(40.1±8.1)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上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肝病面容、肝區(qū)疼痛、乏力、飲食不佳、腹部脹痛等。肝纖維化指標:血清透 明 質 酸(HA)>200μg/L,III 型 前 膠 原(PC III)>200μg/L,IV 型膠原(IV-C)>120μg/L。經超聲檢查確定患者屬于肝炎的形態(tài)學改變。
對照組采用單純的西藥治療,給予患者甘利欣150mg/次,3次/d口服,肌苷片0.4g/次,3 次/d口服進行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中藥湯劑進行輔助治療,基本方藥組成為:黃芪30g,茵陳30g,金錢草20g,大黃9g,當歸15g,川芎15g,麥冬15g,南沙參15g,赤芍12g,白芍15g,丹參15g,決明子15g,甘草6g。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臨床證型進行方藥加減,如對于肝郁脾虛型患者加用柴胡15g,木香12g,黨參15g;對于濕熱蘊結型患者加用龍膽草15g,苦參15g;對于脾腎陽虛型患者加用肉桂12g,淫羊藿12g,巴戟天12g;對于肝腎陰虛型患者加用枸杞子15g,生地15g;對于氣陰兩虛型患者加用太子參20g,五味子15g。中藥湯劑每日1劑,水煎服500mL,分早晚2次溫水送服。兩組患者的療程均為6個月,治療結束后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進行對比分析。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所提出的標準,對肝臟形態(tài)進行超聲檢測并評分,得分越高則肝臟形態(tài)改變越嚴重。肝功能檢查:ALT、AST、Abl、A/G;肝纖維化指標:HA、層黏連蛋白(LN)、PC III以及IV-C。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2]所提出的防治方案進行療效評定,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B超檢查恢復正常,肝功能及纖維化的指標恢復正?;蜉^治療前下降>50%;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B超檢查顯示病變好轉或穩(wěn)定不變,肝功能及纖維化檢查指標下降>25%;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各項檢查顯示無改善或出現加重。以顯效+有效統(tǒng)計總有效率。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表示詫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和顯效率分別為87.80%(36/41)和51.22%(21/41),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和顯效率分別為70.73%(29/41)和34.15%(14/41),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超聲檢查肝臟形態(tài)學變化以及肝功能和纖維化檢查情況顯示,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中醫(yī)理論上,此類疾病應屬于“積聚”、“脅痛”的范疇,中醫(yī)認為此類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正氣不足,導致外邪入侵所致,理應在扶正祛邪的基礎上再根據患者的證型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從本研究來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法,療效要明顯優(yōu)于單純的西藥治療,而且在對于肝功能改善以及肝纖維化指標等方面有著明顯優(yōu)勢,這與許多研究結果相符合[3]。從安全性方面來講,中藥沒有西藥那么明顯的副作用,同時對于西藥有著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進行此類疾病的治療時,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夠取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
[1]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43-151.
[2]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3] 胡振斌,石清蘭,毛德文,等.化肝纖沖劑抗慢性乙型肝炎纖維化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8,35(4):5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