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學dialectology 語言學的一個分支。調查、描寫、分析和研究地域方言,以揭示其內在規(guī)律。
方言dialect 俗稱“土語”“地方話”。一個語言的地域性變體,是相對于共同語或標準語而言的。方言自身有自成系統(tǒng)的語音特征、詞匯特征和語法特征。
漢語方言Chinese dialect 漢民族語言的地域性變體。漢語方言的內部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吨袊Z言地圖集》把漢語方言分為官話、晉、徽、吳、湘、贛、客家、平話、粵、閩等十個方言區(qū)。
方言地理學dialect geography 方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利用方言地圖等方式研究方言的語言特征在地域性上的分布、特點及其規(guī)律。
方言地圖集dialect atlas 根據方言特征或分區(qū)等內容繪制成的地圖集。大致分為方言特征分布圖、方言分布和分區(qū)地圖兩種類型。前者根據方言區(qū)別性特點的異同,把方言材料分專題標示在地圖上,例如《湖北方言調查報告》中所附的一組方言地圖;后者根據方言區(qū)別性特征進行分區(qū),并把分區(qū)結果標示在地圖上,例如《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的漢語方言部分。
原始方言proto dialect 又稱“祖方言”。一般指利用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方法和原則,根據共時方言進行構擬重建的早期方言形式。例如根據當前的閩方言和閩語相關歷史文獻,用歷史比較法等方法,構擬出的原始閩語就可以稱為閩語的原始方言。
方言特征dialectal characteristics 能夠用來區(qū)分不同方言區(qū)的語言特征。往往具有對外排他性、對內一致性的主要特點。根據語言內部的結構,可以分為方言語音特征、詞匯特征和語法特征等。
母方言mother tongue 一個人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首先學習、掌握并熟練使用的方言。一般是一個人出生地點或幼年時學話期間的方言。
基礎方言basic dialect 民族共同語或標準語賴以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地域的方言。大多是使用人口眾多、通行地域廣泛、有較為強大的政治、經濟或文化影響力的地域的方言。
方言親疏dialectal distance 根據方言對應關系,對方言語音、詞匯或語法等項目分別進行對比統(tǒng)計分析,計算出的對應成分之間的遠近關系。
地方普通話regional common language 帶有地方口音或者方言成分的普通話。地方普通話往往是方言區(qū)的人們因交際需要長期使用而形成的。
方言邊界dialect boundary 方言地圖上兩種方言之間的邊界線。這種邊界線在實際上往往是兩種方言之間的過渡帶。
方言普查general survey of dialects 對全國范圍的方言作概略性的調查。方言普查對于了解方言現狀、制定相關語文政策有極大的幫助。漢語首次方言普查是在1955年擬定計劃,之后的兩三年逐步開展并完成的。
《方言調查字表》 Chinese Character Table for Dialectal Investigation 供調查、記錄漢語方言字音用的表格。表格漢字按照漢語中古音的音韻地位排列,該字表是1955年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在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0年編的《方言調查表格》基礎上逐步修訂并出版的。
方言記略outline of a dialect 根據基礎字表、基礎詞表和常用語法例句調查某個方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概況的概略性記錄。主要包括方言聲韻調系統(tǒng)、常用詞語和常見語法例句。
方言拼音方案dialectal romanization system 根據某個方言音系的音位特點整理的、可以記錄該方言語音系統(tǒng)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方案。例如香港語言學會1993年設計的《粵語拼音方案》。
記音phonetic transcription 用音標記錄語言或方言。目前常見的標音系統(tǒng)是國際音標協會制定的一音素一字母的國際音標字母方案。
方言志dialect chorography 地方志中的方言部分,或以當地方言作為主要內容的地方專門志書。例如《昌黎方言志》。
國際音標標音IPA transcription 使用國際標音符號系統(tǒng)記錄語言或者方言的方法。國際音標是國際語音學會于1888年在《語音教室》雜志上首次發(fā)表的,后來經過不斷修正。
寬式標音broad transcription 又稱“音位標音法”。根據音位是否對立的原則,忽略同一個音位內部的具體音素差別,選用代表性的音標予以記錄。
嚴式標音narrow transcription 又稱“音素標音法”。盡可能細致地記錄所聽到的實際語音音素,必要時利用各種音標附加符號予以記錄。
發(fā)音人informant 又稱“發(fā)音合作人”。語言或方言調查的對象人。一般是口齒清楚、發(fā)音地道、可以代表當地語言或方言基本面貌的本地母語使用者。
本地人native speaker 使用本地語言或方言作為第一交際語言的人。
方言音系dialectal phonology 方言自身的語音系統(tǒng)。一般由聲韻調系統(tǒng)(聲母、韻母、聲調)、音變系統(tǒng)(連調、語流音變、變音等),以及其他相關語音子系統(tǒng)構成。
單字音系phonological system of mono-syllable方言里可獨立使用的單音節(jié)的語音系統(tǒng),主要是單字聲韻調及其配合系統(tǒng)、單字同音字表等等,不包括由于連讀或特定語法、語用產生的音變系統(tǒng)。
方言詞匯dialectal lexicon 一個方言實際使用的詞匯。也指方言中與共同語詞匯存在語音、意義、語法等顯著差異的部分詞語。
方言詞典dialectal dictionary 以方言詞匯為收集對象并用共同語加以解釋的詞典。一般主要收錄那些在形式、意義或使用方面跟共同語有差異的方言詞語。
方言語法dialectal grammar 方言自身的語法系統(tǒng)及其內部語法規(guī)則的子系統(tǒng)。一般多指那些在形式、功能和使用方面跟共同語有差異的語法現象。
方言分區(qū)dialectal division 根據語言特征的異同、地理分布的大小遠近等因素,把方言劃分為不同區(qū)域。分區(qū)有時也適當考慮歷史、文化、通行區(qū)域大小、人口多少等因素。
方言系屬dialectal belongings 根據方言分區(qū)的標準或方言分類的標準所確定的歸屬、地位。在方言地圖上往往用不同的圖示表示不同系屬的方言區(qū)劃。
方言層級dialectal stratification 方言分區(qū)中的層次體系。不同的層次往往有不同的稱謂,如方言區(qū)、方言片、方言點等。
方言分類dialectal classification 根據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等特征,對各方言進行類型上的區(qū)分和分類。例如根據有無入聲調類,可以劃分為有入聲方言和無入聲方言。
方言區(qū)dialect group 又稱“方言大區(qū)”“大方言區(qū)”。方言分區(qū)系統(tǒng)里最高一層的區(qū)劃。例如官話方言區(qū)、吳語區(qū)等。
方言片dialect cluster 又稱“次方言區(qū)”。介于方言區(qū)和方言點之間的區(qū)劃,分布地域比方言區(qū)的范圍小,比方言點或方言小片的范圍大。例如粵語下面的廣府片。
方言小片dialect sub-cluster 方言片內部的區(qū)劃。例如吳語太湖片可分為毗陵小片、蘇滬嘉小片、苕溪小片、杭州小片、臨紹小片、甬江小片等。
方言點dialect spot 某個特定地點的方言。在方言地圖上面表現為一個分布點,而不是一個分布區(qū)域。
方言島dialect island 由于移民、駐軍等原因逐步形成的孤島方言。方言島分布范圍往往較小,并且在地域上分布于另外一個方言的包圍之中。例如“軍話”。
軍話military dialect 一種漢語方言島。主要零星分布于中國南方,具有北方話音系特征。根據當地傳說或者歷史文獻記錄,這些方言很有可能來源于古代駐軍,并在長期發(fā)展中逐步形成。
站話station dialect 一種漢語方言。主要分布于黑龍江西部漠河、新立屯、科洛、肇州等地的古代驛站附近。
蠻話Man dialect 主要指浙江南部與福建相鄰的若干不同于其他當地吳語的土語方言。例如平陽蠻話。
土話aboriginal vernacular 特指漢語方言中分區(qū)歸屬尚不清楚,有待深入調查研究的一部分方言。如湘南土話、粵北土話。
粵北土話Northern Yue Vernacular Cluster 分布于粵北韶關一帶以及與湘贛交界處的土話。方言歸屬尚未有定論。
湘南土話Southern Xiang Vernacular Cluster分布于湖南南部與廣東、廣西交界一帶的土話。方言歸屬尚未有定論。
官話方言Mandarin dialect 簡稱“官話”。原指元明以來逐漸形成的、在官方場合通行使用的官方語言?,F指全國漢語方言的最大一個方言區(qū)即官話區(qū)的方言,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區(qū)域(山西及其毗鄰有入聲的漢語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劃為晉語區(qū))。
北方方言Northern Mandarin 又稱“北方話”。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北區(qū)域的漢語方言的統(tǒng)稱。與分布于東南沿海的南方方言相對而言,有時也用來指官話方言。
藍青官話substandard Mandarin 舊指夾雜有各種方言口音的不標準的普通話。相當于地方普通話。
北京官話Beijing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以及河北、內蒙古、遼寧三省區(qū)交界處。可分為京師片、懷承片、朝峰片、石克片四片。
東北官話Northeastern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的方言,相對于北京官話而言古清入聲今讀上聲較多。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可分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三片。
蘭銀官話Lanyin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去聲的方言。主要分布于甘肅、寧夏、新疆等地??煞譃榻鸪瞧y吳片、河西片、塔密片四片。
膠遼官話Jiaoliao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上聲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山東膠東半島和遼寧遼東半島??煞譃榍嘀萜⒌沁B片、蓋桓片三片。
冀魯官話Jilu Mandarin 曾稱“北方官話”。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陰平、古次濁入聲今讀去聲的方言。主要分布于河北中南部和山東西北部??煞譃楸L破⑹瘽?、滄惠片三片。
中原官話Zhongyuan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次濁入聲今讀陰平的方言。主要分布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包括蘇北、皖北、河南以及晉陜甘青寧等部分地區(qū)??煞譃猷嵅芷?、蔡魯片、洛徐片、信蚌片、汾河片、關中片、秦隴片、隴中片、南疆片九片。
西南官話Southwestern Mandarin 曾稱“上江官話”。官話方言中古入聲今讀陽平的方言。主要分布于西南云貴川、重慶以及湖北、湖南、廣西等部分地區(qū)。可分為成渝片、滇西片、黔北片、昆貴片、灌赤片、鄂北片、武天片、岑江片、黔南片、湘南片、桂柳片、常鶴片十二片。
上江官話Shangjiang Mandarin ①“西南官話”的曾稱。②1939年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分省新圖》中的《語言區(qū)域圖》使用這個術語指稱西南官話和湘語。
江淮官話Jianghuai Mandarin 曾稱“下江官話”。官話方言中古入聲今讀入聲的方言。主要分布在長江下游地區(qū),包括湖北東南部、安徽中部、江蘇北部等地區(qū)??煞譃楹槌财⑻┤缙ⅫS孝片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