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如同洪水猛獸,我們既要懂得釋放,更要懂得管理。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不加控制,讓孩子隨時隨地做我們的“情緒垃圾桶”,倘若如此,孩子的心靈將會千瘡百孔,難以修復(fù)。
阿朵的困惑
他叫阿朵,是我的小鄰居。他告訴我,這個世界上,幸虧有謝老師,不然,幾乎沒有人能了解他的痛苦,包括他的爸爸媽媽。阿朵本來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父母都是公務(wù)員。不幸的是,阿朵12歲時,爸爸與媽媽離了婚。
離婚后,媽媽搬到單位住,阿朵則跟著爸爸住在原來的房子。每逢周末,媽媽都會如期接阿朵去住兩天,由于相處時間不多,媽媽對阿朵疼愛有加,只要阿朵喜歡什么,媽媽都會竭盡全力地滿足。
可惜好景不長,半年后,因為爸爸新交了女朋友,一切都變了樣。
媽媽知道前夫有了新女朋友后,有些不甘心,千方百計從兒子口中打探消息,并要兒子協(xié)助她從中搞破壞。稍微不順從,媽媽就罵阿朵吃里扒外、不顧親生媽媽的死活。
有一次,媽媽讓阿朵給爸爸帶話,到媽媽住處商量孩子的教育問題。爸爸帶著兒子前往,夫妻倆見面后,還沒談及教育問題,兩人就吵得不可開交。爸爸受不了媽媽的攻擊,一氣之下,奪門而出,阿朵左右為難,望著媽媽,不知是否該追回爸爸。
后來,媽媽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常常打電話責(zé)罵爸爸,爸爸沒聽幾句就把電話掛掉,獨自坐在沙發(fā)上把前妻從頭到尾臭罵一遍,然后鉆進被子里,連飯都不做。
就這樣,周末與媽媽的相聚,成了阿朵最難熬的兩天,每次見到媽媽,她依舊不忘記跟兒子打聽爸爸跟新女友戀情的進展,然后數(shù)落爸爸的不是。周一回到家里,爸爸又想盡辦法追問阿朵,“你媽媽說我什么壞話?”然后爸爸就會當(dāng)著阿朵的面細數(shù)生母的不好。
就這樣,阿朵不知不覺成了父母名副其實的“情感垃圾桶”。這種吵吵鬧鬧,相互攻擊的日子不知何時才結(jié)束。
這些天來,阿朵每天都在這種吵鬧鬧的氣氛中度過。有時候,為了躲避吵雜,她干脆到我家做作業(yè),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