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人把西藏形容為創(chuàng)作的“天堂”, 幾十年來有關西藏的經(jīng)典影像、繪畫也不在少數(shù)。此次進藏,我不想走馬觀花地行攝,因此在帶什么相機上頗費思量。最后,我選擇了1980年代初生產(chǎn)的、便于攜帶的德國品牌帕勞貝/瑪基納PLAUBEL 69W 、PLAUBEL/Makina W67 兩臺經(jīng)典120膠片相機等以及今年4月剛剛上市的尼康頂級數(shù)碼D4。
拍過反轉片的人知道,美國柯達公司的??怂肆_姆64和EPP是優(yōu)秀的反轉片,它們對灰色的還原十分準確、寬容度相對好一些,這對于藍天白云反差過大的西藏來說是理想選擇??墒牵逻_的退市使得膠片沒得選,只有富士一個牌子的反轉可用,只能選擇富士維爾維亞Velvia 100F(突出紅綠色調(diào))了。
還好我趕上了數(shù)碼攝影的尾巴,通過幾年的潛心研究數(shù)碼,技術不至于落伍。數(shù)碼相機的HDR為攝影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面對極高反差的景物時可以大展手腳了。我們知道膠片時代一般的反轉片寬容度在16-32之間;彩色負片是32-64之間;普通黑白片可達到1:128左右(特制的專業(yè)負片寬容度會超過1:128,有款特別的黑白片則達到1:512)。有時大自然中景物反差往往會大于此,我們這時就無計可施。
于是此次進藏膠片、數(shù)碼雙修,懷著“快樂攝影”的輕松心態(tài),以期在攝影天堂中“隨手銜來”擷取到散落在路邊的珍珠。
《江孜宗山古堡》
PLAUBEL W69相機拍攝,富士維爾維亞Velvia 100F反轉片
出了卡若拉冰川,隨著海拔降低,公路的轉彎漸漸減少,路兩側有了越來越大片的青稞地和越來越多的藏式民居。經(jīng)過一處相當漂亮的高原水庫、沖上一條又直又長的坡路,終于看到“古城江孜歡迎您”的牌子。在一片青稞麥田盡頭的小山上,屹立著一座漂亮的古堡,背景的群山錯落有致,有前景、有主體、有背景,是不錯的畫面。但是,一路上天氣始終是陰陰的,沒有光線。沒有光線怎么拍照?沒有辦法。還好,有時間等待。
架好PLAUBEL 69W相機,光圈調(diào)整到最小的f32,上移鏡頭板以調(diào)整前景與中遠景的透視關系,保證前景青稞與古堡的比例合適;用景深法求得近景青稞、中遠景古堡、背景群山的清晰,最小光圈配合慢速度拍攝。開始每隔十幾分鐘測一次光,到后來,就不斷的測光,把快門速度放在B門上。19:30時左右,天氣有了變化,濃云開始淡開,景物開始有了明暗立體感。在臨近20:00時,太陽掙扎著努力沖破云層,一縷可愛的夕陽瀟瀟灑灑的照在古堡上,只有短短的5秒鐘,對,就是5秒!我的測光也是f32/5秒曝光組合,考慮到反轉片的倒易率失效,口數(shù)5秒完成了拍攝。
《布達拉宮》
尼康D4數(shù)碼拍攝
布達拉宮是西藏的象征,又是拉薩最高的建筑,建在拉薩市北京中路一座小山上,相傳,松贊干布好善信佛,遷都拉薩后,在此誦經(jīng)祈禱,并給這座山起名為“布拉達”.布拉達為觀音圣地普陀洛迦的梵語譯音,意為圣地。
所有來到拉薩的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拍下布達拉宮,同時在心中留下圣潔至上的“布達拉”。所以,有關她的影像出現(xiàn)的太多太多了,真正要拍好她也不容易的。
下午我們在大昭寺拍片,看到天氣有了變化,預計傍晚時分可能會比較理想,于是驅車來到布達拉宮廣場西的藥王山平臺上,等候近五個小時,當多次曝光拍完反轉片后,又用尼康D4+24-70變焦鏡頭拍下了這幅數(shù)碼作品。D4采用的是尼康研發(fā)的3型處理器,雖然只有1620萬像素,但它的畫質(zhì)較D3系列來說有了明顯的提高,畫質(zhì)好,白平衡準確,高感降噪優(yōu)異。此片的自動ISO3600,沒有明顯噪點,暗部、高光平衡很好,色彩還原正確。
《大昭寺磕長頭的人們》
PLAUBEL/Makina W67相機拍攝,柯達Tri—X黑白膠片
大昭寺,位于拉薩老城區(qū)中心位置,是藏傳佛教各教派共同崇奉的寺院,寺內(nèi)供奉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又稱覺臥佛),是整個藏區(qū)最受崇拜的佛像,因此大昭寺成為了雪域中心,朝圣者重要目的地,藏派信徒轉經(jīng)路上的起點與終點。
大昭寺廣場是整個藏地磕長頭朝圣人們終極目的匯聚地,一排一排的磕長頭人群,一陣一陣的護手板滑過磨得光光青石鋪就的地面時,發(fā)出的“刷刷”聲。朝圣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臉專注、一臉虔誠,一絲不茍的、用絕對專業(yè)姿勢完成每一次五體投地的“等身禮”。
磕長頭的藏民有的帶著全家人,磕累了就坐在地上歇會兒。人群中站著的幾乎都是游客,身穿沖鋒衣手拿著相機??粗闹軙r而起身伏倒、眼神純凈、性格淳樸的藏民,我們唯一的選擇也許就是坐下,靜靜地感覺信仰的力量。
在大昭寺里面,一些木柱子的縫隙中都藏匿有不同時代藏民的牙齒,那都是一些磕長頭者磕著磕著而死在了路上,由他們的同伴將其埋葬(或水葬,或天葬)后,敲下其牙齒而帶來的。
《在瑪吉阿米門口拍到的藏民》
PLAUBEL/Makina W67相機拍攝,柯達Tri—X黑白膠片
到拉薩,有一個地方一定要去看的——八廓街的瑪吉阿米酒館。
她與一個美麗的傳說有關,“在那東方山頂,升起嬌潔月亮,瑪吉阿米的面容,漸漸浮現(xiàn)心上”——倉夾嘉措(六世達賴)寫給瑪吉阿米的詩篇流傳至今。這所黃色的小樓,相傳就是當年倉央嘉措與月亮般的純美少女瑪吉阿米相遇的地方。
《納木錯晚霞》
PLAUBEL W69相機拍攝,富士維爾維亞Velvia 100F反轉片
納木措,這個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讓人震撼。置身湖邊,仿佛置身于一個藍色的世界,由淺而深的藍色,藍得清澈,藍得徹底,藍得豐潤,藍得迷人。深邃而疏朗的藍天與純凈的湖水渾然一體,在這個博大、深遠的藍色世界里,仿佛整個靈魂都被純潔沁透、被寧靜洗滌。
下午17:30時到達納木錯大本營,沒有休息就直接上山,還好有藏民那木(音)、卓瑪夫婦幫助背包上山減輕了許多負擔。行進了兩個小時到達最高的臨湖拍攝點,扎西半島的峰頭直入湖水中是很好的拍攝前景,于是架好PLAUBEL W69相機、測光、裝片準備拍攝。
一塵不染的清澈天空、清澈湖水,由于云層遮擋,天光部分很小,所以,逆光落日反差極強。測光只能照顧高光部分,暗部的表現(xiàn)只有相信這枚SUPER ANGULON 47mm/f5.6超廣角鏡頭,德國頂級鏡頭應該在暗光下有良好的層次再現(xiàn)。落日時分,漂亮的晚霞把湛藍的天幕裝扮得分外妖嬈。
考慮到所使用反轉片的特性,在曝光上利用它倒易率失效時產(chǎn)生的暖、冷色溫差大的特點,既保留了高光部分美麗的玫瑰紅色,也讓暗部的藍,更純更藍。
《念青唐古拉山、經(jīng)幡堆》
富士富士維爾維亞Velvia 100F反轉片,對五色經(jīng)幡色彩再現(xiàn)夸張、色彩艷麗,不失自然
雪山與經(jīng)幡是西藏的標志性元素。經(jīng)幡,又稱五色風馬旗,是藏區(qū)僧俗信眾精神世界與神靈溝通的媒介物。藏區(qū)人民在喜慶生辰、逢年過節(jié),掛經(jīng)幡,象征著天、地、人、畜的和諧吉祥;遷徙新駐地的牧人,系它以祈得神靈的許可和福佑;朝圣者結伴遠涉,扛一面醒目的經(jīng)幡,祈求免入迷途避災;崇山、江畔湖邊遍插經(jīng)幡,是對山神、水神的敬畏與供奉;在圣跡古剎高懸經(jīng)幡,表示對神佛祖、先賢的崇拜與禮贊;開犁播種,耕牛的頭角掛經(jīng)幡,是向土地祈望五谷豐登;大路口張掛經(jīng)幡是希望舟車無礙;天葬臺附近張掛風馬則是超渡亡靈寄托哀思……
午飯后開車直奔納木錯,中途路過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觀景臺。雪山主峰半隱半露著偉岸身姿,山腳下高高架起的經(jīng)幡堆,不時有藏民、牦牛經(jīng)過。風吹動著五色經(jīng)幡嘩嘩作響,好似藏民轉經(jīng)時的誦經(jīng)聲: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尼洋河、唐蕃古道吊橋》
尼康D4數(shù)碼拍攝,HDR 2EV值
發(fā)源于拉薩東,海拔5020米的米拉雪山流經(jīng)不同方向的兩條河流,清澈的是尼洋河、自西向東,在藏東南的林芝縣匯入雅魯藏布江;渾濁的是拉薩河,自東向西,在拉薩西面的曲水縣匯入雅魯藏布江。兩河相會同一條河流,這要歸功于雅魯藏布江的大轉彎。
尼洋河之美,美在它的水色。河兩岸森林植被完好,河水清、含沙少,尼洋河又是傳說中“神山流出的悲傷眼淚”,水的顏色是綠的,淡翡翠色的,是清澈透明的翡翠綠。湍急的流水飛濺起潔白的浪花,像是灑在淡綠色綢緞上的寶石;藍天上片片白云隨尼洋河水飄游,好似河水弄濕的白哈達,在半空中舞動;如彩虹一般的唐蕃古道吊橋高懸兩岸,為尼洋河憑添了幾分詩意。清澈、透明、翠綠、潔白,飛花碎玉,還有行云流水。
《邦杰塘草場》
富士維爾維亞Velvia 100F反轉片對綠色調(diào)有突出的表現(xiàn)
西藏邦杰塘草原位于318國道附近,距離工布江達縣城100公里,是林芝第一純牧草原,草場面積約15平方公里,海拔4700米。在藏語中“塘”即是平坦寬闊的壩子,邦杰塘草原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的大草壩。東邊是樹木蔥蘢、風景秀麗的尼洋河峽谷;西邊是白雪皚皚的米拉山口;牧場邊的“帕喬日麻卜”神山,更是信徒們心目中的圣地。
遠處群山連綿起伏,蔚藍的天空映襯著朵朵白云,綠綠油油的草甸上點綴著一群群雪白的羊群,牛羊悠閑著吃草,馬兒自由的奔跑,清澈的尼洋河水蜿蜒流淌,遠處蔥郁的林中升起縷縷炊煙。藍天、白云、遠山、綠樹、綠草渾然一體,如仙境一般讓人感受到“西藏江南”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