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因素的分析,確立體育教學中的定位,即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充分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為我們的體育課提供更加科學、客觀的施教依據(jù)。
關鍵詞:體育教學;心理狀態(tài);健康問題
一、問題提出
案例:一節(jié)普通的體育課,教學內(nèi)容為支撐跳躍,在教師宣布了本次課內(nèi)容后,學生群中出現(xiàn)了明顯的反差,“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是那些活動能力強,靈活性好的學生。憂的是那些體形肥胖、運動能力差、膽小的學生,他們臉上露出了尷尬的表情。
上面的案例對于中學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怕是會經(jīng)常遇到。對遇到以上情況,我會比較細致耐心地去幫助那些“憂”的學生,幫助他們?nèi)タ朔щy,讓他們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但久而久之,隨著體育教學內(nèi)容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多樣化,我遇到越來越多的這些類似的案例,思考也就越來越深入。中學生體育心理狀態(tài),是體育運動中心理過程活動水平與效果的一個重要反映。通過對學生體育心理狀態(tài)的研究,可以為教學提供必要的心理依據(jù),對我們的體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二、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必要性
1. 在目前的體育教學中,學生確實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
這主要涉及到三種狀態(tài),正常狀態(tài)、不平衡狀態(tài)、不健康狀態(tài),大部分學生存在于前兩種狀態(tài),極小部分存在于第三種狀態(tài)。不少學生的心理問題都在體育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如性格孤僻、情緒焦慮、偏執(zhí)、逆反等。體育教師在面對諸如此類的情況時,就必須很好地根據(jù)體育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習活動的特點來滲透心理健康內(nèi)容。
2. 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去推動心理的發(fā)展
體育運動與日常自然的身體運動相比,無論內(nèi)容和形式都不盡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滿足所學習的運動項目的需要。在體育活動中,能建立起學生認同和接受的規(guī)范和價值,促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成長。
3. 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現(xiàn)在的學生,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還沒有完全形成,作為體育工作者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體育課內(nèi)容的豐富,去產(chǎn)生一種積極的引導力,從而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支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進而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三、影響學生體育心理狀態(tài)因素
1.動機興趣
動機是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nèi)驅(qū)力;興趣則是學生對體育活動要求的表現(xiàn)。但時下不少學生卻對體育課缺乏正確的認識,存在一種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的現(xiàn)象。認為體育課只不過跑跑跳跳,玩玩而已,沒有什么好學的;認為身體鍛煉和不鍛煉,效果差不多,課堂上不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性不高;認為課堂上所學知識用途不大,從而難以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 認知能力
正常的認知能力是指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記憶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穩(wěn)定又能隨任務而轉(zhuǎn)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學生因為自身身體素質(zhì)差,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學習上感到困難,課堂上缺乏熱情和興趣,自制、自控能力差,跟不上教學計劃,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
3. 態(tài)度情緒
在體育活動中,情緒是一種需要的反映。學生在學習新內(nèi)容時,只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未掌握動作要領,不明確動作的重點、難點和注意事項,在視、聽、知、覺和運動表現(xiàn)模糊的情況之下忙于做動作,容易出現(xiàn)問題,從而導致動作練習失敗。
4. 意志品質(zhì)
意志品質(zhì)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對動作比較復雜、具有一定難度或危險性的技術動作,容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喪失自信心。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總認為自己體質(zhì)弱、素質(zhì)差、技術水平低,在進行動作練習時,不敢迎難而上,缺乏自信心,錯誤夸大動作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對體育學習存在消極的心理。
5. 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是一種活躍、和諧氣氛的有效形式。但如果教師對學生要求過高,師生關系緊張,或不能平等對待學生,冷落差生,甚至讓他們當反面教材,使他們自尊心受到打擊,自信心受損,就會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對體育學習的厭倦和恐懼也隨之產(chǎn)生。
四、基于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體育教學建議
1.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手段上,我們應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造性地去運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習氣氛變得輕松愉快,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在游戲中完成練習任務,能做到寓教于樂,并在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把游戲融合到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促進的作用。
2.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就要求教師讓學生克服自己基礎差、學不好的心理障礙,從情感上接近他們,從心理上理解他們,適當?shù)亟o予他們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內(nèi)容安排上要深淺得當、難易適度,在教學中應考慮到差與優(yōu)之間的差距,在練習方式上應因材施教,把好、中、差的學生分成三大塊,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分別提出相應的要求。通過不斷強化,不僅可以消除差生心理上的消極防御心理,而且可以使他們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從而加速改變消極的自我認識,逐步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輔導站
建立體育教研室與心理輔導中心連接體系,用運動方法和語言暗示疏導學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輔導站,并對部分學生(心理障礙明顯者)建立個人運動處方,“對癥下藥”。
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只有切實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充分發(fā)揮體育的真正功能。學生通過體育鍛煉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也為自身的心理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于志江.淺談運動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
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