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jié)課,教師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就新的高中語文教材而言,每學期兩本書,若要面面俱到,詳細講解,幾乎不可能。要適應新課程,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必須學會轉變自己的角色。
一、指導學生科學聽“講”
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嘗試著少講,有時盡量不講,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看書,自己思考,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我剛開始實踐時,部分學生不理解,我一讓看書他們便無所適從。我感到,要想把這項教改推行下去,必須轉變學生的觀念。于是,我告訴學生,語文成績不是老師講出來、教出來的,而是自己讀出來、看出來的,你們潛力無窮,應該改變自己長期聽“講”的被動地位,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理解文章。慢慢地,學生理解了,從自學中嘗到了甜頭。
二、改“課時目標”為“單元目標”
有部分同學提出一節(jié)課一篇文章太少了,為照顧好每一個學生,我把確定“課時目標”改為確定“單元目標”,讓學生可選擇的范圍更大。在確定單元目標時,我盡量概括籠統(tǒng)些,避免將學生框“死”,希望他們能在閱讀中獲得多方面的收益。比如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學習目標,我是這樣確定的。第一單元學習綱要為:插上想象的翅膀,帶上青春的激情,讓我們一起進入一組充滿真情和審美理趣的現(xiàn)代新詩。我設計的目標: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把握意象的含義,品味詩歌語言含蓄雋永的美感,發(fā)揮想象,深入感悟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把自己感受最深和難以理解的地方記下來吧,留待我們大家一起交流,相信你一定有精彩的發(fā)言。我會給你三課時的充裕時間閱讀它們。我這樣設計的主旨:(1)激發(fā)學習興趣。(2)盡量淡化目標,讓學生處于自由自在狀態(tài)。(3)充分相信信任學生。在學生看書自學的過程中,我只在教室里巡視,督促部分同學認真看書,解答同學提出的疑難,搜集整理有價值的問題以便在交流課上使用。第四課時是交流課。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加以討論,對于有些問題游離于單元目標之外時,我及時引導。第五課時是誦讀課。要求學生選擇領悟最深刻的一首詩有感情地朗讀,讀完之后,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指出讀得不到位的地方進行交流,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轉變教學觀念
觀念得不到根本轉變,語文教改只能是一句空話。要轉變觀念,必須認識兩個規(guī)律:第一,語文重在積累和感悟,語言就像涓涓細流,慢慢滲透進學生的靈魂并逐漸與血液一起循環(huán)。拼命地講解就像挖一條口子讓洪水肆意泛濫,其結果災禍無窮;第二,學生聰明智慧,潛力巨大,教師必須充分相信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夠學好,相信他們,就是最好的尊重他們。語文教師要當好“教練”,不要當“保姆”,不要采用“灌輸式”,不要“滿堂灌”。只有把學生的胃口吊起來,能把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之火點燃得旺旺的,能充分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才能稱得上一名優(yōu)秀的高中語文教師。
(唐河縣友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