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有兩大任務:評估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布局來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人們對于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注和期待,自然要圍繞上述兩大任務的線索而展開。
然而,頗有趣味的是,在最近的一段時間,無論是說起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還是論及明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人們總是要提到減稅。在具有一些經濟學常識的人們那里,還總是免不了使用結構性減稅一詞。
這樣一個至少使用了十幾年之久的老概念,結構性減稅在今天之所以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和期待,顯然同當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及其政策選擇有關。
人們已經看到,最近幾個月來歐美經濟形勢的持續(xù)震蕩,對處于緩慢復蘇中的全球經濟形成了極大的沖擊。這種沖擊,在短期內尚難有根本性改變。由此而形成的輻射影響,必將拖累中國經濟,甚至使得未來一年的經濟運行充滿變數。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在明年,中國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已成定局。
不過,所謂“繼續(xù)實施”,并不意味著將今年以來的政策內容“全盤復制”到明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歷來有“名”“實”之別,在相同的政策提法下,往往蘊含著不同的實際內容。其間,有著很大的回旋空間。單就積極財政政策的布局而言,鑒于國內外經濟形勢已經發(fā)生實質性變化,2012年的操作肯定不同于2011年。其中,最可能出現(xiàn)也是最大的一個改變是,在2012年,“減稅”而非“增支”將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所在。
形成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第一,從迄今為止的這一輪國際金融危機的運行軌跡看,2008年末和2009年初無疑是中國經濟最為困難的時期。將其作為參照系并仔細審視處于震蕩中的歐美經濟態(tài)勢,可以確認,盡管外部的不確定性會給中國經濟造成拖累,但從總體上看,這種不利影響不會高于2008年末和2009年初。故而,我們尚不需要推出類如2008年末和2009年那樣的超劑量、大規(guī)模的擴張性措施。當前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預調和微調,其擴張性操作可以相對從容。作為實行預微調的一種可選擇的手段,減稅的優(yōu)越性不言而喻。
第二,在經歷了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擴大公共投資的反危機操作之后,其“粗放型”擴張對于經濟結構的負作用已經逐漸凸顯。較之于危機前,調結構的任務顯得更為緊迫。故而,即便經濟下滑趨勢已經有所顯露,即便當前宏觀調控的著力點之一在于增加財政刺激力度,其擴張性操作也必須著眼于“精細化”,在保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尋求平衡。在此條件下,減稅無疑是一種適當的選擇。
第三,當前中國的物價上漲勢頭,既有通貨膨脹因素的拉動,也有成本上升因素的推動。這兩種因素所形成的拉力和推力,不僅在短期內難以緩解,而且,從長期看,很可能會持續(xù)波動。嚴峻的問題在于,在當前的中國,物價上漲一旦與以收入分配矛盾為代表的各種社會矛盾相交織,用溫家寶總理的話講,將足可以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和人心的向背。故而,從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大計出發(fā),相對而言,在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兩者之間,物價上漲仍將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在總體上,仍應將維持物價穩(wěn)定置于重要位置。這意味著,在2012年,財政上的擴張舉措,其力度將有所控制。減稅有可能取代增支,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載體。
第四,從今年前11個月的全國財政收入增長態(tài)勢看,2011年實現(xiàn)全國財政收入“超收”10000億元已無懸念。這肯定會進一步推高已經引致頗多爭議的當前中國的宏觀稅負水平,從而面臨較大的有關減稅的輿論壓力。故而,即便把實施財政擴張的一系列因素統(tǒng)統(tǒng)考慮在內,實施一定規(guī)模的減稅不僅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換言之,在2012年,我們既有必要也有能力實施較大規(guī)模的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