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往往是在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真知,獲得最寶貴的經(jīng)驗和技能。而小學語文教師往往有完美的情結(jié),課堂上把學生教得頻頻點頭,無一答錯就心滿意足。面對答錯做錯的題時教師就焦躁地大聲疾呼:“瞧,這是我反復強調(diào)過的重點,還是沒聽懂?!焙薏坏脤⒛切╁e題嚼碎咬爛喂進孩子嘴里。顯然,這需要教師建立一種新的錯誤觀。
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端正心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錯誤其實是個寶貝。課堂教學中將“錯誤”進行到底,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那么如何巧妙利用“錯誤”,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呢?以二年級下冊教材為例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視錯為寶,強化識記能力
低段教學中,最容易發(fā)生的錯當屬字詞類的錯,尤其是字形上的錯。我嘗試著做了三件事:(1)準備了一本《寶貝收藏本》。(2)在教室中擺放了一塊“寶貝收集板”。(3)每周開展寶物鑒賞拍賣會。
把我們收到的四件寶貝“凍、微、燒、溪”擺在班級的“寶貝收集板”里,學生手頭各持一本自己的寶貝收藏本,我們的寶物鑒賞拍賣會就這樣開始了。先請同學們打開自己的寶貝收藏本,請收集這四個字的同學站起來,要求他們獻寶,請學生上臺將字寫在黑板上。目的是讓犯過錯的學生提高警惕。然后請錯過的同學說說曾經(jīng)錯過哪里。接著請臺下的同學競拍,競拍的方法是想出最好的辦法記住這個字。孩子們還真是很聰明。其中寫“微”字時很容易將中間一橫給漏了,一學生想出“微微一笑,只是一笑,不能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