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發(fā)展到了今天,高職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已經被社會所接受,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也受到企業(yè)的普遍歡迎,可以說,高職教育的前景是無限廣闊的。但是,高職教育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教學改革就是其中的問題之一。這里,筆者就現(xiàn)實背景下高職語文課程應該如何適應高職教育的改革需要、高職教育應該走出一條怎樣的發(fā)展之路略陳己見,以期與同仁們探討和交流。
一、現(xiàn)實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的缺失
高職語文作為一門文化基礎課,在培養(yǎng)高職生的人文素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目前的高職語文教學卻未能出色地完成這一任務,甚至普遍存在學生厭倦學語文的現(xiàn)象。如果我們仔細加以反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職語文教學還存在著許多缺失,正是這些缺失導致了高職語文教學陷入困境、舉步維艱。
1.缺乏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所開設的每門課程都必須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服務。高職語文雖然不能像其他專業(yè)課程一樣進行實驗和操作訓練,但也必須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放在首位。
雖然高職院校都在不斷地宣傳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但在實際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并不是每位教師都能貫徹實施這一教學理念。就高職語文教學來講,許多教師對這一理念的理解并不透徹,甚至有些教師還持反對的態(tài)度。不過在這些反對派的言論中,有許多看法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引以為戒的,比如,強調文理科之間的差別,反對用理工類課程的教改模式來規(guī)范語文課;反對在語文課實施項目制教學和實訓教學等等。但是,高職語文也要強調應用,這一點應該是合理的。
語文教師如果缺乏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就會導致高職教學偏離其課程目標,達不到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的。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既要強調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又要強調不能生搬硬套理工類課程的教學模式。
2.缺乏獨具特色、簡明實用的教材
當下的高職語文教材雖然數(shù)量眾多,但獨具特色、簡明實用的并不多。就目前出版的高職語文教材來看,其比較明顯的缺失表現(xiàn)在,一是特色不明顯,目前流行的大多數(shù)教材雖然有別于高中語文教材和大學語文教材,但其高職特色依然不夠明顯,仍然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二是內容繁雜,由于高職語文要培養(yǎng)學生今后工作中所需要的語文能力,而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又不單獨開設口才課和寫作課,因此,高職語文教材的內容就顯得非常龐雜。三是實用性不強,幾乎每一本高職語文教材都自稱實用性強,但在使用者的眼中卻并非如此,不能滿足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3.缺乏具有針對性、靈活性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改革是高職語文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年的改革實踐中,高職語文教學也摸索出了一些有別于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但在培養(yǎng)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視野下,這些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總體來講,目前高職語文的教學方法還存在針對性不強、靈活性不夠等缺陷,還不能適應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二、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
高職語文要更好地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服務,就必須繼續(xù)進行深入地改革,改革的重點是語文教材、教學方法和考核形式。
1.開發(fā)應用型的語文教材
沒有適用的教材就難以貫徹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就無法實現(xiàn)高職語文的教學目標。針對目前高職語文教材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應努力開發(fā)獨具特色、簡明實用的應用型的教材。
教材的總體構架宜采用“讀說寫”三位一體的模式,這是因為閱讀是語文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其他語文能力的基礎;良好的口才能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又是高職生必須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而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不單獨開設口才課和應用寫作課,因此,這一任務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高職語文的肩上。
教材的內容組織應具有明顯的高職特色,應突出實用性和應用性,同時還要精益求精使教材內容既具有較寬的覆蓋面又簡潔明了。文學作品的閱讀應從精讀和泛讀兩個方面組織內容,課堂講授以精讀為主,將泛讀等大量的閱讀任務置于后臺。在說和寫方面,要避免冗長的理論闡釋,把學生應該注意的問題歸納成若干要點,將大量的篇幅用于提供有針對性的說寫訓練資料。如此組織內容,就能使教材重點突出、簡明實用。
2.尋求靈活適用的教學方法
目前的高職語文教學已經擁有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培養(yǎng)學生口才能力時采用學生講教師評的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時采用案例教學法等等,但是,這些教學方法的針對性、靈活性還不能適應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我認為,目前高職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重點應放在對已經證明有效的方法進行歸納整理,研究各種教法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尋求各種教法多層次、多角度配合使用的方法和途徑,使各種教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同時,要更多地在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上下功夫,因為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你所向無敵。比如,我們可以更深一層,在打通讀說寫這三大模塊上下功夫,摸索出一種更為獨特有效的“讀說寫”互動教學法,以便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綜合使用和靈活使用的優(yōu)勢。
3.采用開放式的考核形式
高職語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最終目的,而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考核有別于對學生語文知識的考核;語文能力側重于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而語文知識則側重于對語文知識的識記。
為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覺運用語文知識的習慣,高職語文在考核形式上也應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由封閉式的知識型考核轉向開放式的能力型考核。這種考核形式具有較大的回旋余地,不同院校、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忌諱僵死地規(guī)定要考什么或不考什么。但這并不等于一點規(guī)矩也沒有,一個不能打破的規(guī)矩就是要檢驗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考試的目的就是進一步引導學生更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另外,考核要打破“試卷”一元化模式,因為學生的某些語文能力如口才能力是難以通過試卷來考核的,因此,可以采取平時考核和書面考試相結合的形式,將學生的口才能力也納入考核的范疇。這種開放式的考核形式有利于教學的組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
三、堅持走大語文的發(fā)展之路
前面從微觀的角度闡述了高職語文教學的缺失及改革的主要任務,下面再從宏觀的角度對高職語文健康發(fā)展提出一點建議。
?。?要具有大語文的戰(zhàn)略眼光
“大語文”觀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要學好用好課本;二是不要局限于課本。學好課本,是為了能夠運用課本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局限于課本,就是不要把學生禁錮在課本,要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進自己的專業(yè),走進社會,深入生活,關注人生,關注未來的職業(yè),感受時代的氣息,吸收社會生活的新鮮養(yǎng)料,高揚“語文與生活”的旗幟,把語文學活,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的語文應用能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傊@里“大語文”的“大”主要是指以課堂教學為軸心,把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把學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以及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有了大語文的戰(zhàn)略眼光,就能引導高職語文走出低谷、走上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要營造大語文的教學環(huán)境
在黨中央積極倡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今天,實施大語文策略可謂順風揚帆、如魚得水。但是只有大語文的戰(zhàn)略眼光還不夠,還要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推行大語文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要加大對圖書館的投資,用于增加圖書及提高服務質量;要加強學生文化藝術社團建設,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要加強校際學術交流,多開展“百家講壇”式的講座等等。有了一個有利于大語文生存的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再加上語文教學的積極引導,大語文教學的構想就一定能夠變?yōu)楝F(xiàn)實。
3.要具有大語文的激勵措施
為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大語文的教學理念,還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激勵措施。這些激勵措施需要學校各部門予以積極的配合,比如,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成績顯著,除了團委應予以表彰外,學生處在學生畢業(yè)分配時也應予以優(yōu)先推薦;學生在報刊發(fā)表了文學藝術作品,除了宣傳部應予以表彰,語文課的成績也應給予一定額度的加分等等。有了合理的激勵措施,就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總之,目前的文化環(huán)境和就業(yè)環(huán)境都有利于高職語文課程的教學改革,只要我們能夠抓住這一機遇,堅定不移地走大語文的發(fā)展之路,高職語文就能夠順利完成其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課程目標,并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ㄗ髡邌挝唬禾m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