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育家斯賓強調(diào):“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來興趣?!闭Z言文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但費時多而收效不佳。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積極性呢?著名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說:“在各科教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從矛盾論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是矛盾的內(nèi)因,教師的教是矛盾的外因,教師通過教學使學生由不知、少知向多知轉(zhuǎn)化,教師的教是學生與知識溶合的催化劑。語言文字是人們交際的工具、表情達意的工具,更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主要工具,而個性化的語言文字教學,就“好像磁鐵一樣,有多大分量的磁便能引多大分量的鐵,絲毫不得躲閃?!保簡⒊壬Z)當然,把課上“活”,不是單指課堂的活躍、熱鬧,而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學到知識又發(fā)展了智力,培養(yǎng)了能力,從而讓語言文字教學個性飛揚。
一、一次性掃除文字障礙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往往習慣于每節(jié)課用3-5分鐘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然后授新課。對此,筆者認為有必要改進,可用化零為整戰(zhàn)術,教師先將一個學期的生字詞篩選出來,組織學生開展查字典比賽,弄清字音、字義,從而一次性掃除文字障礙,全面搞好預習。
這樣做,好處多多。
首先,以比賽形式搞預習,新穎有趣,能極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節(jié)約了時間,有利于教師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當好“導演”,而不必每節(jié)課在字詞上糾纏,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再次,全面預習一般在開學初進行,而這時時間往往比較充裕,學生把本學期的語文課本來次初步瀏覽,有個整體感知,會有利于以后的閱讀活動。
二、板書課題巧講究
如果說一堂課是一首樂曲的話,那么,板書課題則是這首樂曲的序曲。若能講究技巧,定可激起學生興趣,奏出悅耳動聽的旋律。板書課題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填充法。它可以變未知為已知,變隱晦為直接,令人一目了然。
不少同學對“理想的階梯”這個標題不甚了解,甚至產(chǎn)生誤解。為此,教師在板書課題時,可在前面加上“()”和“是”字,然后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字詞,如填上“奮斗是”,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心中有底,進而領會該文“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執(zhí)教《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課題可寫成(駱駝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的慘狀),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切割法。庖丁解牛,能夠游刃有余,皆因他非常了解牛的肢體結構,教學亦然。
如執(zhí)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師可先用藍色粉筆寫上一個“?!弊?,以此來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稍后在“?!钡那斑呌命S色(象征死亡)粉筆加上一個“死”字,教師再用幻燈顯示“死?!蔽恢茫寣W生從第一自然段中劃出點明死海特征的句子,再在“死?!倍趾竺嬗镁G色粉筆(象征生命力)加上“不死”二字,引導學生領悟傳說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領會死海的美好前景。這樣將課題一分為三,創(chuàng)設了情境,從而一步步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巧妙結構,自然提高了教學效率。
符號法。用符號來板書課題,既直截了當,又可激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如板書《釣勝于魚》時可寫成“釣>魚”;板書《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時可寫成“畏懼錯誤=毀滅進步”。
移位法?!恶R說》《“友邦驚詫”論》等是議論文,前者即“說馬”、“談談馬”、“論馬”,后者即“論‘友邦驚詫’”或“駁‘友邦驚詫’”,板書時可將課題移位成“論馬”、駁“友邦驚詫”。這樣,更能使學生較快較牢地明確其文體,弄清其主旨。
移花接木法。如執(zhí)教《老楊同志》時,可先板書成“老土同志”,之后,讓學生說出他的“土”處來,再將“土”字變?yōu)椤昂谩弊?,讓學生說出他的“好”的言行、好的品質(zhì)。這樣先抑后揚地進行教學,可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理解課文,了解老楊同志是一個立場堅定、作風樸實、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秀農(nóng)村干部。
簡圖法。將關鍵詞以“簡圖”代替,能使標題圖文并茂,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如板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可把“拳打”二字用簡筆畫畫一個向右的拳頭代替,引發(fā)強烈的視覺效果。引導學生細細揣摩魯提轄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的細節(jié),從而體會魯提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及嫉惡如仇、伸張正義的豪情義氣。
變形法。表意表形是漢字區(qū)別于其他文字的一大顯著特點,在板書課題時可恰當?shù)刈屇承h字“復古”,以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執(zhí)教《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可將“日”字返古成“⊙”字,將“雨”返古成象形字“ ”字,讓學生對酷熱的太陽和兇猛的暴雨有個具體的印象,然后,引導學生更具體、更深刻地理解領會祥子在此情景下拼命拉車的慘狀。
順便說一下,改換過的字應是學生最容易弄懂的象形字,否則會弄巧反拙。
板書課題講究技巧,有如古戲開演前的鑼鼓,可先聲奪人,為課堂教學增光添彩。當然,一節(jié)課的成敗關鍵還在于能否運用恰當?shù)慕虒W技巧。一個巧妙的課題板書只是一節(jié)課的引子,若片面追求課題板書之巧而不努力于教學之巧,只能給人頭重腳輕、花拳繡腿之感,結果是弄巧不成反害教學。
三、咬文嚼字樂陶然
在《傅雷家書兩則》中,作者通過對兒子在苦悶消沉時的細心相慰,以及在欣喜成功時的諄諄教誨,表達了對兒子的舐犢深情,以及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文思開闊暢達,下筆如行云流水,自由奔放。
執(zhí)教《傅雷家書兩則》,筆者采取正面入題的方式,從“你跟遠方親友的聯(lián)系方式是什么”談起,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1.兩封信分別針對兒子怎樣的問題進行教育?2.說說傅雷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比較熱烈,也較好地解決了本文的重難點。
再深入地鉆研教材,我發(fā)現(xiàn):《傅雷家書兩則》中的文字固然比較精湛、流暢,但囿于翻譯家之局限,傅雷的中文存在著不少漢語語法上的硬傷。如“精神振奮”誤寫為“精神消沉”(用詞不當);“又哪里去發(fā)泄呢?”應改為“又去哪里發(fā)泄呢?”“慢慢的你會養(yǎng)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其中,“慢慢的”后應加上逗號;“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會越來越堅強的”應改為——“我相信你會逐漸學會這一套,會越來越堅強的”;“傳布到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去”,“傳布”應改為“傳播”;“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中“安慰”應改為“欣慰”;還有書信的格式問題等等。
于是,在下次執(zhí)教時,我讓學生變成“啄木鳥”,讓“啄木鳥”啄蟲:請同學們用心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標點、詞語、詞序、書信格式等方面的問題,以此切入課文,使得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學生也能更好地把握課文的重難點。
這次課堂教學告訴我們:只有深入鉆研教材,再采取比較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才能收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我經(jīng)常進行拆字教學,如將“聰明”的“聰”解剖為——左邊一“耳”,即要求我們要耳聽八方;右上猶如一雙慧眼,要求我們要“眼觀六路”;右中一“口”,要求我們要有雄辯的口才,口若懸河甚至舌如利刃;右下一“心”,要求我們要“心有靈犀一點通”,要用心,要細心,要有耐心。這樣將文字“開刀”,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墻內(nèi)開花香到外
囿于教材就文學文,勢必限制學生思維,令學生興趣索然。將活水引入語言文字教學之中,并想方設法遷移到課堂之外,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使語言文字教學不僅收到“墻內(nèi)開花墻內(nèi)香”之效,更要香到墻外,香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之中。如引導學生對廣告消毒:樂在騎中、隨心所浴、閑妻良母、默默無蚊、衣衣不舍;如引導學生體會“屢戰(zhàn)屢敗”等詞語顛倒之妙用。
中華民族幾千年留下了無數(shù)精彩華章,而膾炙人口的語錄、格言、警句、對聯(lián)、銘文、評書、笑話、歌詞、彈詞、相聲、家書、日記甚至遺言等更是語文的精華。教師要從這些語言藝術寶庫中吸取營養(yǎng),并適當運用,以產(chǎn)生驚人的藝術感染力。教師還可根據(jù)不同體裁的課文,或朗誦,或歌唱,或幽默詼諧,或南腔北調(diào),或甩出幾句學生可以意會的外語等,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致知”。教師還可通過眼神或面部表情的變化,或形體動作表現(xiàn)出來,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傊Z言文字教學要盡量多給學生新鮮感、輕松感、愉悅感、自信感、成就感。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學“關鍵在一個‘活’字”,他認為,“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
?。ㄗ髡邌挝唬翰┝_縣園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