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著倫敦奧運會圓滿成功的東風,首相卡梅倫不是與群臣盡歡,而是忙著班子改組。胡蘿卜加大棒,讓內閣一半以上的大小官員動了窩。
不鬧饑荒不打仗的,為何?不妨繼續(xù)順著奧運會說。
改組序曲 在卡梅倫宣布內閣改組的頭一天,他在游泳館為殘奧會英國金牌獲得者西蒙斯(Ellie Simmonds)頒獎時,觀眾對國家領導人的親臨現(xiàn)場不是熱烈歡迎,而是噓聲一片。好在噓聲很快被給予西蒙斯的歡呼聲蓋過去了。
政府的二號人物、也去為殘奧會頒獎的財相奧斯本更寒磣。走進8萬座位的奧林匹克主體育場,頓時噓聲陣陣。奧斯本強擠出的微笑瞬間凍結在臉上。
用反對黨領袖米里班德的話說,這是英國人民說話了。說什么了,不滿唄。經(jīng)濟倒著長,錢包漸癟,飯碗不保,老百姓對政府的不滿大了。
卡梅倫說,改組是向人民表明政府是“動真格的”(meant business),是要“交貨”的(deliver)。新的內閣是一個“交貨班子”(team of delivery)。
交什么“貨”?如何交?從以下三點可以看出一些情況。
希思羅,搬掉一塊“絆腳石” 航空運營能力已經(jīng)成為制約英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瓶頸。但是,擴建希斯羅機場卻是一個政治雷區(qū)。
引起震動和爭議最大的,是交通大臣格林寧(Justine Greening)改任國際發(fā)展大臣??此啤捌郊壵{動”,但在無論是盟友或對手眼里,格林寧都是被一腳踢開了。
新任命宣布幾小時之內,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發(fā)表聲明,說首相卡梅倫這么做是“瘋了”。約翰遜斷言:“讓格林寧讓位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要擴建希思羅機場?!?br/> 倫敦希思羅機場的運營能力已近飽和,航空運營能力已經(jīng)成為制約英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瓶頸。但是,擴建希思羅機場,修建第三條跑道,卻是一個政治雷區(qū)。
格林寧是修建希思羅第三條跑道的最高調的反對者。從“黨性”的高度講,不擴建希思羅機場是保守黨上臺前的競選誓言;從本位主義講,擬議的第三跑道就在格林寧的選區(qū)。修建新跑道工程上馬,就等于丟掉千萬張選票,自毀長城。
不過,約翰遜“挺”格林寧,倒不一定是路遇不平的仗義。對于解決英國航空能力,約翰遜有“畢其功于一役”的更大手筆,即在泰晤士河入海口灘涂修建人工島,建一個全新的海上機場,人們戲稱“鮑里斯島”。希思羅修第三跑道,就等于沉了“鮑里斯島”。
政府仍然強調信守本屆議會任期內不擴建希思羅機場的誓言。但注意,這只是在“本屆”。以后如何,政府要委托一個獨立的調查,探討“各種可能的選擇”。
NHS,換一個“推銷員” 衛(wèi)生大臣蘭斯利(Andrew Lansley)被“降職使用”,調任議會領導人的閑差,可以說是“順”了不少民的心。
蘭斯利是醫(yī)生出身,當上議員后,雖然在野,卻用了8年時間琢磨了一套徹底改革NHS的方案。保守黨一上臺,一朝大權在握,便推出了他的改革大計。
NHS,全民健康服務,通俗點說就是“公費醫(yī)療”,是
英國人的心頭肉。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導演博伊爾把NHS的百張病床推到了場地上,也把英國人對NHS的驕傲展示給全世界。
蘭斯利說他的改革是為了節(jié)源增效,讓NHS永葆青春。在反對者眼里,蘭斯利的改革是要給私有化開綠燈,毀了NHS。
蘭斯利被罷官,不少人拍手稱快。不過,人們可能高興得太早了。蘭斯利人走了,但他的醫(yī)改法案仍在。在卡梅倫眼里,問題不在醫(yī)改法案本身,而在于蘭斯利的“溝通技巧”,好事兒沒有向人民說清楚嘛。
所以要換一個更好的“溝通者”。誰?亨特。對,就是幾個月前還因默多克收購英國天空衛(wèi)視(BskyB)的競標中被指“偏心”而面臨辭職壓力的那個文化大臣亨特(Jeremy Hunt)。
亨特是否能把醫(yī)改法案推銷給英國人?好戲還在后頭。
四大金剛穩(wěn)坐,沒有B計劃 其實,要解讀卡梅倫的改組,不光要看棋盤上動了哪些棋子,更說明問題的是哪些棋子沒動。
財政大臣奧斯本沒動,內政大臣特里莎沒動,外交大臣黑格沒動,教育大臣高夫沒動。
主管經(jīng)濟、教育、內政、外交的“四大金剛”穩(wěn)坐。這是對要求政府“改弦易轍”呼聲的最明確的回應:大政方針不變,自古華山一條道,沒有B計劃。
反對黨諷刺卡梅倫的改組是“沒有變動的改組”??穫愓f,沒有變動的是政策,變動的是執(zhí)行政策的人。
卡梅倫的“交貨班子”如果仍交不了“貨”呢?可以再改組嘛。(編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