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凈化漢語言文化環(huán)境、提高國人正確使用漢語言文化水平,需有強制性的督促措施。當前我國的語言文字環(huán)境令人擔憂,一些人的情緒浮躁,只注重表面的體面而不注重內在的文化積淀,致使目前在正確使用漢語言文字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
【關鍵詞】漢語能力 克服浮躁情緒 正確使用漢語言文字
【中圖分類號】H10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9-0200-02
《人民日報》2011年12月28日報道了日前在北京等地進行首次漢語能力測試的消息,本人認為:此舉是凈化漢語言文化環(huán)境、提高國人正確使用漢語言文化水平的必要舉措,且應把自愿參加的“測試”定為相當一部分人員必須參加的“考試”。
漢語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傳承載體。漢語聽、說、讀、寫的綜合應用能力是國民綜合素質的重要構成部分。一般學習說普通話、寫規(guī)范漢字,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都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形成的。過了這個階段,再要學習提高自身的正確使用語言文字水平,絕大部分的人需要向社會學習。向社會學習的途徑大致是向自己熟悉的人們學習、通過讀書、收看電視節(jié)目和通過網(wǎng)絡進行學習。然而當前我國的語言文字環(huán)境令人擔憂。在校學生使用的教科書中錯別字屢見不鮮;書市中格調低下、內容隱晦的低級趣味的書充斥著學生的書包;公共場所宣傳標牌的制作不講究書寫格式、文法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在文章中夾雜一些外文單詞,把原本嚴肅的文章弄得不倫不類;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和一些電視劇中人物的臺詞存在許多臟字、臟話,而講方言的人們和應該有文化修養(yǎng)的演員們卻把說臟字習以為?;蛘J為是“工作”需要,絲毫不覺得口吐臟字有辱斯文,有損于我們母語的文明;流行的網(wǎng)絡語言、網(wǎng)絡中低級庸俗的內容,對于青少年的思想和漢語言文化的健康傳承都造成了嚴重傷害。我們在電視節(jié)目中經(jīng)??吹酵鈬硕寄苤v一口流利的漢語,而我們有些“知名”人士卻在公眾場合的講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病句”和讀錯字音的現(xiàn)象,這不僅降低了知名人士的文化品位,也讓向來以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為自豪的炎黃子孫們感覺汗顏。過去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家長們教導學生要多讀書時常說:“開卷有益”?,F(xiàn)在再說“開卷有益”恐怕就有些底氣不足了,因為確實有一些“卷”對人們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語言文化修養(yǎng)有害。
由于缺乏對漢語能力的考試機制,才使一些具有一定職務、肩負一定社會職責的人沒有了壓力,讀了錯別字也不怕別人(其實也很少有人敢當面向他們糾正)譏笑指責,把漢字寫得歪七扭八也絲毫不影響其簽名的效力。如果是有了:凡擔任一定社會職務的人都必須參加漢語能力考試,并且考試不合格者就得離崗進修的規(guī)定,恐怕那些南郭先生們或許會抽出一點時間來讀幾頁書,在讀講話稿之前碰到了不認識或是讀不準的字,也可能會查字典。
造成輕視文化現(xiàn)象的根源是浮躁。由于目前社會上一些人們的觀念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浮躁情緒,因此就在處世方面表現(xiàn)得比較“務實”。情緒浮躁的人大概是只注重表面的體面而不注重內在的文化積淀。
但凡認為自己是沒有錢的人群都在忙掙錢,這些人是沒有心思、沒有條件、也沒有時間通過讀書來提高文化修養(yǎng)。而且由于他們的存在,還造成了龐大的“留守兒童”和“隨軍家屬”隊伍,這些留守兒童和隨軍家屬們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或因缺失了父母親人的關愛而影響了他們健康心理的正常發(fā)育,從而使有些人的性格變得較孤僻、內向;或因缺乏良好的或是基本的讀書條件,其學業(yè)自然會要受到影響。盡管國家近些年已經(jīng)十分重視解決留守兒童、尤其是“隨軍家屬”的就近入托、入學問題,但農民工的工作流動性的特點,使得他們很難在一個地方扎根,這些留守兒童和隨軍家屬們在入托、入學問題上仍然會遇到諸多實際困難。當留守兒童和隨軍家屬們逐步加入成年人的隊伍后,他們其中一大部分的文化水平可能不高。
另一種情況是:在凡是認為自己已經(jīng)比較有錢,或是認為自己確實擁有享受美好人生資本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在忙著鉆研酒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或是涉足棋牌文化、釣魚文化、養(yǎng)寵物文化、保健養(yǎng)生文化,唯獨對“枯燥”的語言文化不感興趣,所以更沒有時間去讀書以提高漢語言的文化素養(yǎng)了。
學術界也表現(xiàn)出浮躁??赡苁悄承┱咭?guī)定方面的原因,一些人因評定職稱或晉職晉級,急需發(fā)表一定數(shù)量的論文,而一些非法的“學術”刊物便有了收取版面費的機會,如此一來學術造假、論文剽竊的惡習滋生蔓延。真正能潛下心來讀書做學問的人少,致使本來是應該相當有文化的人卻反而沒有文化了。例如最應該有文化的故宮博物院就在一面錦旗上“制作”出了一個大別字。
演藝界的浮躁,使得一些人不愿在基本功訓練方面下工夫,而是想走捷徑、靠炒作、緋聞出名,想靠唱一首歌走紅、靠演一個角色就成名。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浮躁,表現(xiàn)為一些編導人員缺乏深厚的文學功底,有些反映歷史的連續(xù)劇胡編亂造、情節(jié)不符合邏輯。如一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在料事如神的諸葛孔明的精心安排之下,劉備劉皇叔前往東吳招親之后,果然是就只顧在溫柔鄉(xiāng)里享樂而忘記了荊州的軍務。劉皇叔的隨從大員正在焦急之時,猛然想起了臨行之前諸葛軍師交給的“錦囊”,然而這錦囊中的“妙計”竟然是把幾十年之后才專用于諷譏劉備的兒子劉阿斗的“樂不思蜀”的經(jīng)典名言“提前”就拿出來規(guī)勸劉備劉皇叔要趕快回荊州主持軍務。這樣的“戲說”劇看多了,就會對廣大青少年學習歷史知識造成困難,因為先入為主。再一方面的情況是:古代文人筆下描寫妓女的境遇,大多都因為遭受遺老惡少欺凌逼迫、或因家道中落,賣身抵債才淪落風塵,且其身心都痛苦不堪,而今人飾演的妓女們大多都是表現(xiàn)的喜上眉梢、花枝招展。是古代文人的思想不開化,還是現(xiàn)在的演職人員的思想太開放?一些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的作品大多是充斥著婚外情、婚外戀。當一對愛得死去活來的戀人將要步入婚姻殿堂之前的一刻,才知道他們原來是親兄妹,是他們的父母在“上山下鄉(xiāng)插隊落戶”那個特定年代的“愛情的結晶”。然后是父母一方因被落實政策而回城、招工上學、成家立業(yè)、春風得意地發(fā)達了。另一方則領著或子或女在窮鄉(xiāng)僻壤、含辛茹苦地生活在遭人鄙棄的環(huán)境之中。其情節(jié)看似入情入理,實則俗不可耐。
文學藝術的功能是給人們帶來精神方面的享受和娛樂,但其最大的功能應該是教化。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作品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頌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教化人們棄惡向善,弘揚社會正氣。我國古代的教育事業(yè)不發(fā)達,文化傳播的媒介除了極少數(shù)的學堂和私塾之外,勞動大眾主要是靠看戲、聽說書來接受教育的。統(tǒng)治者為了規(guī)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就要靠戲劇來進行教化。這大概就是“寓教于樂”。寓教于樂的實質就是首先要確定社會需要的“教化”內容,然后把那些內容通過文化娛樂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讓受眾通過娛樂而受到教育與教化。現(xiàn)實社會上有些“草臺戲班子”演出的節(jié)目是只注重低級的娛樂而沒有了教化。內容隱晦低級趣味的作品不僅使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被扭曲,甚至簡直就是產(chǎn)生某些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教唆材料。
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必要從根本上提高國人正確使用漢語言文字的水平,克服浮躁情緒,踏踏實實地為凈化文化市場、凈化漢語言文字的環(huán)境做一點有益的工作。國家投巨資來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文藝工作者就必須擔當起社會賦予的重任,拍歷史劇要盡量還原歷史,讓人們觀看此類作品在娛樂的同時了解一點歷史知識。而不能為了收視率就瞎編亂造,讓外國人拿我們自己編造出來的“歷史”來譏諷嘲笑我們的先民。反映現(xiàn)代人精神生活的作品,應著重表現(xiàn)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主流,使廣大受眾能夠受到感染和教育。
記得曾有國人在網(wǎng)上發(fā)文說:漢語在意思表達方面不如英語準確精練,因此斷言:漢語不如英語優(yōu)秀。這是不是太武斷了?筆者主張進行漢語能力考試,目的是為凈化漢語言文化環(huán)境、提高國人正確使用漢語言文化水平,希望大家都能夠積極參與,樹立一種熱愛學習的習慣,遇見不認識的字就查一查字典,大家都做到語言文明,不講粗話、不說臟字,把漢字寫的橫平豎直,讓人能夠認得就足夠了。我國的漢字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作為漢語言元素的漢字數(shù)量之多,《康熙字典》收錄的漢字就有47035個,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特定的意義。這就為我們遣詞造句、言事狀物提供了十分寬泛的選擇空間。由于漢字寶庫的博大精深,加上過去教育的普及程度較低,一般的人會有許多沒見過、不認識的字,這也是正常的。由于漢字自身的特點(形聲字、會意字比較多),人們便想當然地認為:識字不識字,啃住半拉字??窟@種“啃住半拉字”的方法來認字的結果是有些字的音讀對了,而許多字的音讀錯了。一旦把字音讀錯而自己卻渾然不知,那就很難改正。筆者主張凈化漢語言文化環(huán)境、提高國人正確使用漢語言文化水平,并非要讓全體國民的漢語言能力都達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一樣的水平;書寫漢字的功夫都像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那樣的工整流暢。當然,能夠達到或者超過古人高超的語言文字和書法藝術水平的人是越多越好,具有這樣水平的人數(shù)越多,對于我們繼承、發(fā)展?jié)h語言文化越有利?,F(xiàn)在世界上已形成了漢語熱,許多外國人都在努力學習漢語言文化,我們已經(jīng)在世界各地成功地開辦了多所“孔子學院”,而我們這些每天都在講著漢語、寫著漢字的炎黃子孫卻對正確使用漢語漢字、提高漢語言能力的問題不夠重視,這似乎有些說不過去?,F(xiàn)在有許多人經(jīng)常感嘆說:今人的詩詞文章沒有古人寫的優(yōu)美;書法也沒有古人寫得漂亮,這是不爭的事實。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漢語言文化的復興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只有全民族都對正確運用漢語言文字的問題有足夠的重視,才能讓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漢語言更加優(yōu)美,使具有五千年之久的中華文化更加燦爛輝煌。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