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上帝:一只丑小鴨也會變成白天鵝嗎?
上帝回答:只要上路,就會遇到慶典。
——題記
那十年
回首來時路,似乎那是一個早被遺忘的別人的故事。
2000年,我來到離家20多公里的山區(qū)中學,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涯。卷首語是美妙的。和許多年輕的老師一樣,我也心懷夢想,激情澎湃??墒呛芸斓兀逃睦硐虢?jīng)不起現(xiàn)實的沖刷擊打,“三尺講臺寫春秋”,我不過只認真寫了一個春秋。在太行山的余脈上,石縫里小小的柏樹頑強地生長著,我卻嘲笑它們,為什么這樣掙扎地活著?于是,走下講臺,酒和牌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不時做點小生意,聊以打發(fā)時光。最初的教育理想,早已被遺棄在大山深處某個荒涼的洞穴之中,不再被提起。
憤世嫉俗最不招人待見。在學校的一次會議上,討論遲到扣多少錢,我不陰不陽地冒一句“扣100”;商量制定某項規(guī)章,我氣運丹田大吼一聲“都閉嘴”。會議氣氛頓時凝固,哪個領導對此不撓頭呢?
尤其不喜歡培訓,聽他們啰啰唆唆,倒不如覓個涼快地方小酌一番,圖個耳根清凈。
讀書,本就是學生的事情,與我無關,何況咱還讀過幾本。教育專著,我買不起。如果不是替同事打造優(yōu)秀者材料以換瓶酒喝,我是絕不會寫任何文章的,哪怕是寫給學生的只言片語。
但心仍未死。唯一值得炫耀的是10本習題集,凡視野范圍之內(nèi)的考題,選取精粹,分類匯編,一年一本。
總教畢業(yè)班,總依仗經(jīng)驗,總覺得天空只有井口大小。
就這樣,10年如一日。
那一夜
如果不曾遇見你,我的心會在哪里?
2010年讓我刻骨銘心。8月27日下午5時,一紙調(diào)令把我?guī)У娇h第二實驗中學。書記夸獎我之后,給我講新教育實驗,提到11月份的重大會議,還說朱永新要來。當時,我并不知道這位身為新教育實驗的發(fā)起人朱永新是何許人也,就只顧沉默。再談到海子,課程開發(fā),網(wǎng)絡師范學院,“第56號教室的奇跡”,以及我們的校長……談至興起,索性半蹲在茶幾旁,言語之間,飽含期待。談完,書記還借給我?guī)妆緯?,直至華燈初上,不知是我陪著她還是她陪著我,一起走進蒼茫暮色。
晚飯后,拿起那本《不做教書匠》,只看了第一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中的第一個小標題“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我被震動了!“年輕的你站在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等待,迷惘,痛苦,麻木,直到有一天忽然醒悟,但時光流逝,青春已然不再”,只讀到39頁,我不敢再讀下去。合上書,當初的教育理想裹挾著寒風向我襲來?;诤蓿灰篃o眠。
抉擇,視死如歸。那一夜,那顆心,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俘獲。
不做教書匠,這是我成長的目標,也是我成長的起點。不曾向誰許諾,默默地開始。
這兩年
10年來欠教育的債,該怎么還?
牢牢記住了校長的鼓勵:“上帝永遠不會冷落一顆上進的心?!睂ξ叶?,欲上進,先遠離,遠離牌桌,遠離曾經(jīng)的“江湖”。艱難,但我做到了。
校長贈書,讓我心生感激。每每從校長手中接過一本書,咱不能不講義氣。每天給自己布置些讀書的任務,“偷”點時間,“偷”點招數(shù),“偷”來“偷”去,嘿,“腰包”還真鼓起來了。不到兩年,讀了40多本,光校長贈送的就有近20本,有“新教育實驗”的、教育理論及課堂教學的,還有班級管理的。
這種帶有惡補性質(zhì)的閱讀反使自己陷入了憂慮和焦灼的狀態(tài)。試圖讓自己走得堅定,但認識越是清楚,面對教室、面對語文、面對學生和自己的生命時,就愈發(fā)覺得無奈,感到饑渴。
慢慢地,我學會了慢下來。
2010年9月,我加入了“四棵柳讀書沙龍”,開始用文字記錄生活和思考?!白x博”也是每天必修的功課,好幾次都是讀至天亮。每天中午,我都是端著碗坐在電腦前,邊吃邊讀,“絕代芳華”的文章,我每篇必讀。跟隨著幾位大家,與博友探討交流,和優(yōu)秀結(jié)伴同行。建博以來,也粗制濫造了200多篇博文。慢慢地,我也成了“教育在線”網(wǎng)站忠實的“粉絲”。
成長需要太陽。就這樣被重新塑造,我心甘情愿。
被雕刻的還有我的愛人。身為醫(yī)生的妻也像著了魔一樣,一有空就登錄“教育在線”網(wǎng)站,漸漸地,她也能讀出點門道,在家庭教育方面更是受益匪淺。
最大的受益人當然是孩子,耳濡目染,女兒也養(yǎng)成了讀書寫作的習慣。
而我,一個教育者,“慧中”必定“秀外”。我想給予學生不同的快樂幸福。
作為學?!巴昝澜淌摇表椖拷M的負責人,我不乏勇氣,我和我的團隊在摸索中締造著那份完美。
數(shù)字代號的班名沒有詩意,沒有感情色彩。“竹節(jié)軒”“快樂經(jīng)緯”等班名是一種讓文化力量凝聚的意象,能夠讓學生誕生夢想、汲取力量,引領學生“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用原創(chuàng)的“班詩”來振奮精神,鼓舞斗志。
學生生日時,都會收到老師和同學們精心準備的禮物——原創(chuàng)的詩歌?!吧赵姟笔亲8?,是欣賞,是贊美,是關愛,是激勵,是理解,是寬容,是溫暖,是感動,是幸福。
教學生練書法;精心挑選自己讀過的、作過批注的書放在教室里,吸引學生讀書;帶領學生穿越《古文觀止》;編寫叢書,為學生準備畢業(yè)禮物;召開風格各異的主題班會;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外出采風、騎行游玩;把學生按照居住區(qū)域分成小組,一起開展晨練;開發(fā)詩歌課程、電影課程,引領學生去研究人性、感悟人生……我們不斷拓展著“教室”的領域。
在“折騰”中,我學會了用心去感悟,用筆去記錄,用相機去拍攝,“我只記錄自己的燃燒”。
點點滴滴,都是最美的珍藏。
很久沒有抄過教案了,因為我的課堂是我的。
教學理念的變遷,讓我逐漸理解了每節(jié)課的意義,逐漸擁有了我的課程尊嚴。我明白了要“用人文精神來駕馭技術(shù)理性”,努力不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塌陷,不會再剝奪學生思考的權(quán)利,懂得為學生搭設一個個智力成長的臺階。
我初步掌握了一些文本細讀的方法,我的課堂風格已初露端倪。
那10本習題集,早已付之一炬。
我是幸運的,許多“美差”都落到我的頭上。多次赴山東、開封等地參觀學習,和專家面對面。外地考察團來我校觀摩,作為項目組負責人之一,總會有機會與他們交流。多次應邀外出交流,2011年5月8日,在“‘相約星期二’——焦作實驗區(qū)新教育開放周”期間,我在焦作主會場為來自全國的200余位專家學者做了題為《給你幸福》的專題報告,贏得了與會專家老師的一致好評。作為“河南省智慧班主任”評選活動的候選人,我接受了《教育時報》記者的采訪。在《讀寫月報新教育》等刊物上發(fā)表過文章。
榮譽也接踵而來,我榮獲了“縣優(yōu)秀班主任”“焦作市新教育實驗優(yōu)秀教師”等稱號。
激動的心情早就蕩然無存,留在心底的滿是感激感恩。能在這里工作,是我的榮光。成長離不開環(huán)境,“橘生淮南則為橘”,此江非彼湖,但是成長從來都是自己的事情。我經(jīng)常反問自己:你的尺碼和這里相同嗎?你能跟上學校發(fā)展的步伐嗎?
當我的內(nèi)心漸漸強大起來,便會無須揚鞭自奮蹄;當我一點一點祛除了戾氣,心境自然寧靜,因為教育如此可愛,熱愛工作就是熱愛生活。我愛生活。
如今
近來,我開始了“潛水”。以前讀書,包括一些教育的經(jīng)典讀物都是蜻蜓點水,不求甚解,對許多基本概念都不怎么理解,甚至是無解、誤解。讀了魏智淵的《教師的閱讀地圖》一書,覺得之前的閱讀根本就不能叫作閱讀,書原來還可以這樣讀。
按圖索驥。我嘗試著按照他傳授的方法進行閱讀,進行了一個月,似乎見效了,可是豁然開朗之后旋又再度陷入迷茫之中,“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倒要看看,它還會折磨我到什么時候。
書越讀越慢了。
我們的校訓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每天進步快一點”。我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我更相信負重跑會跑得更快。
向下扎根,向上拔節(jié)。扎根是必然、唯一的選擇,扎根是一種自覺朝向的成長,扎根泥土,扎根教室的泥土、課堂的泥土、生命的泥土。向下生長,因為根基埋在地底下。
我恍然大悟:原來,一切的成長都是做人的成長。
把成長交給歲月,相信歲月。
因此,我聽到上帝問我:我已經(jīng)伸出了一只手臂,你還在等我擁抱嗎?
我撲了上去。
【童喜喜點評】
哲人說:每一個墓碑下,都是一部長篇小說。
是的,每個人活著,都在以生命書寫自己的故事。
只是,有的故事乏味,再好奇的讀者都不免昏昏欲睡;有的故事精彩,終會在口口相傳間成為傳奇。
有的故事里,似乎看不見主人公,每一步路都渾渾噩噩,如一條死魚般隨波逐流。而有的故事里,主人公也曾頹廢,也曾消極,最終,卻沒有把人生變成一座滑梯,而是在低谷處昂然奮起。
面對一個常言里的老教師,心靈上的新啟程,這樣剛剛開始的故事,我們又該怎樣猜測結(jié)局呢?
(責編 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