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敘利亞特派記者 焦翔 ●本報駐外記者 青木 陶短房 紀雙城●本報記者 劉暢 ●柳玉鵬 汪析 “在敘利亞,巴沙爾真能代表真主發(fā)言嗎?”多家西方媒體昨天用類似的“嘲笑”作為對敘利亞總統(tǒng)6日“歌劇院講話”的回答。在西方,嘲笑巴沙爾似乎是一種“政治正確”,從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到英國外長,從媒體評論到學界立場,人們不斷分析著巴沙爾的和平提議如何“毫無新意”,如何“脫離現(xiàn)實”,還有人說他在歌劇院講話“選對了地方”———一個“死定了的”總統(tǒng)還誓言清剿“恐怖分子和受外國支持的匪幫”,是歌劇式的幻想。但西方分析家也承認,在敘利亞內(nèi)斗中堅持21個月的巴沙爾政權看上去依然頑強,敘利亞駐華大使穆斯塔法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說,西方匆忙“布道”,急于攻擊巴沙爾的講話,也是迷醉于自說自話的幻象?!皼_突不會有勝利一方”,梵蒂岡教皇7日也加入“勸和”的隊伍。半島電視臺說,再打下去,敘局勢唯一能篤定的只有平民會繼續(xù)死傷。反對派拒絕“新和平倡議” “有真主、敘利亞和巴沙爾就足夠了!”“我們犧牲自己,用靈魂和鮮血保衛(wèi)你,巴沙爾!”6日大馬士革歌劇院,數(shù)十名擁護者在巴沙爾演講結(jié)束后一擁而上,他們揮舞著拳頭、高喊著口號,表達對總統(tǒng)的支持。對這一場景的描寫7日登上多家國際媒體,西方輿論場上充斥著對這種情感真實性的質(zhì)疑。英國《每日電訊報》駐大馬士革記者斯賓塞稱其為“精心設計的一幕”,“像極了卡扎菲2011年倒臺前在的黎波里享受擁戴的場景”。他還說,人們無法分清這些人是在表達對領袖的愛,還是對命運的恐懼,他們似乎需要為自己保留殘存的信念———我們沒有被領袖忘記。 對于巴沙爾6日講話中提出的三階段和平倡議(外部勢力停止資助武裝分子—舉行民族和解會議—舉行新大選、通過新憲法、實行大赦),伊朗外長7日表示“支持”,俄羅斯專家也說提議“不錯”。但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對此的評價是“脫離現(xiàn)實”,“不過是巴沙爾戀棧權力的又一次努力”。英國外長黑格則說巴沙爾這番“空洞的諾言騙不了任何人”。路透社說,巴沙爾的和平倡議為他招致了嘲笑。 歐美媒體也在配合華盛頓和倫敦的立場。美國《洛杉磯時報》說,巴沙爾清晰表明他無意下臺,并且想證明能主宰敘利亞21個月內(nèi)戰(zhàn)結(jié)局的人沒有別人,只有他自己。美國《時代》周刊說,巴沙爾痛罵反對派是“真主的敵人和西方的傀儡”,強調(diào)他只會跟“主人”而非“奴仆”談判,這才是他給西方和地區(qū)阿拉伯國家釋放的真實信號。英國《每日電訊報》說,巴沙爾在歌劇院大廳受到英雄般歡迎,同時又像是一名流行歌星在會見歌迷。文章說,如果反對派目前正四散逃竄,祈求原諒,巴沙爾宣布這些和平計劃能展示權威,但這不是敘利亞的現(xiàn)實,真正的問題不是反對派是否接受他那些“溫和建議”,而是這些人會想,他們?yōu)槭裁匆粋€“死定了的”總統(tǒng)談判。英國《經(jīng)濟學家》雜志則干脆在標題中咒罵巴沙爾“無恥”。 “發(fā)表這番空洞無物的演講只是為延續(xù)其政權和身家性命的緩兵之計”,沙特《利雅得報》7日的論調(diào)與歐美媒體很接近。敘利亞反對派“全國聯(lián)盟”副主席沙布拉6日將巴沙爾演講視為“對敘利亞人民再次宣戰(zhàn)”,反對派的不妥協(xié)也被外界視為意料之中。同日,敘利亞穆兄會指責巴沙爾是一個待審的戰(zhàn)犯。同為穆兄會出身的埃及總統(tǒng)穆爾西在接受CNN采訪時也被問及巴沙爾被送到荷蘭海牙受審的可能性,他回答說“敘利亞人民將做出決定”。 《洛杉磯時報》說,黎巴嫩《每日星報》編輯拉米在社交網(wǎng)絡上如此貶損巴沙爾“不現(xiàn)實”:敘總統(tǒng)在歌劇院演講選對了地方,因為他表述的都是歌劇式的幻想。巴沙爾與西方,誰在講真相? 7日,“下雨”、“炮聲”、“堵車”構(gòu)成了《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對大馬士革的全部印象。此前一天中午巴沙爾發(fā)表演講時,大馬士革市中心幾乎看不到行駛的汽車,市民大多守在電視機前聽總統(tǒng)演講。記者在敘工作期間的感受是,起碼在首都,巴沙爾依然享有很高的威望。 “粗略統(tǒng)計,大約30%的敘利亞人想吊死巴沙爾,另外30%的人支持他,還有超過30%的人渴望和平與安全,想過自己的日子,越來越擔心反對派(極端)的做法”。曾為巴沙爾父親阿薩德寫過傳記的英國敘利亞問題專家帕特里克這樣對《洛杉磯時報》說。他還說,巴沙爾的演講未必對反對派心理毫無影響,反對派中相當多的人會憎恨這樣的演講,誓言繼續(xù)戰(zhàn)斗,但也有人會產(chǎn)生懷疑,他們將不得不與政府談判。《洛杉磯時報》文章援引一名敘利亞活動家的話說,反對派在伊斯蘭意識形態(tài)上走得太遠了,反倒顯得巴沙爾很溫和,結(jié)果是,“我既不希望巴沙爾繼續(xù)在臺上,也不希望國家被恐怖分子接管?!? “我覺得總統(tǒng)說的是事實”,大馬士革出租車司機穆罕默德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反對派武裝里“敘利亞自由軍”有兩種人,一種是敘利亞人,一種是外來恐怖分子,“我相信破壞敘利亞的都是外國恐怖分子,因為敘利亞人不會殺害敘利亞人”。他還說,改革應該慢慢來,不能一蹴而就。 敘利亞駐華大使穆斯塔法7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表示,西方媒體針對總統(tǒng)巴沙爾講話的這番嘲諷和惡評反而暴露出他們的焦慮,“這么長時間過去,西方幕后支持的武裝分子在戰(zhàn)場上占不到便宜,西方宣稱他們?yōu)榱藬⒗麃喨嗣瘢扇嗣裰两駴]有離棄政府和國家”。穆斯塔法說,這種現(xiàn)實讓西方更急于“布道”,為其路線做推廣宣傳,可他們終究只能自說自話,“敘利亞人民將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未來,血腥之年? “人們原以為久未露面的巴沙爾去了拉塔基亞,那里是阿拉維派中心地帶,距離俄羅斯在塔爾圖斯的海軍基地也不遠。但巴沙爾用公開演講證實,他還在大馬士革,他不妥協(xié)?!庇睹咳针娪崍蟆?日這段文字似乎不是為稱贊巴沙爾堅定,而是想說他和當年的卡扎菲一樣“頑固不化”。在西方輿論場,巴沙爾政權倒臺只是個時間問題。德國《柏林日報》7日以“巴沙爾時日無多”為題說,敘總統(tǒng)的強硬不僅讓西方,也令俄羅斯絕望,現(xiàn)在是他應該下臺的時候了。 但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6日說,現(xiàn)在絕望的是敘反對派。文章說,近期敘局勢發(fā)生重大變化。反對派未能在內(nèi)戰(zhàn)中對政府軍取得決定性勝利,戰(zhàn)爭進入持久階段。很明顯,局勢不會按利比亞模式發(fā)展。同時也避免了外部對敘局勢的直接干預。經(jīng)過近兩年的流血沖突,反對派力量被大大削弱,反對派一直寄希望于西方和阿拉伯國家能站在他們一邊,但西方的有限支持讓他們失望,他們不得不重新儲備武器彈藥和資金以與政府軍繼續(xù)對抗。 “西方大國會不會軍事干涉敘利亞?”這個在2012年被媒體炒了無數(shù)遍的假設新年伊始又被英國《金融時報》列入“2013全球大勢預測”。該報給出的答案是“會”,并稱這一年是西方打破軍事干預敘利亞禁忌的一年。 2013年會是敘利亞最血腥的年份嗎?提出此疑問的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說,如今反對派在戰(zhàn)斗中拿下敘境內(nèi)不少重鎮(zhèn),但政府對權力的控制依然像過去一樣堅定,唯一清晰的是,敘利亞人民還將付出高昂代價,聯(lián)合國估計,已有超過6萬人在沖突中喪生,未來傷亡還會繼續(xù)。法新社說,教皇7日呼吁敘政府與反對派盡快對話,“再打下去,也不會有勝利者”。▲
●本報駐敘利亞特派記者 焦翔 ●本報駐外記者 青木 陶短房 紀雙城●本報記者 劉暢 ●柳玉鵬 汪析圖片說明:6日,大馬士革居民在家中收看總統(tǒng)巴沙爾演講。 “在敘利亞,巴沙爾真能代表真主發(fā)言嗎?”多家西方媒體昨天用類似的“嘲笑”作為對敘利亞總統(tǒng)6日“歌劇院講話”的回答。在西方,嘲笑巴沙爾似乎是一種“政治正確”,從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到英國外長,從媒體評論到學界立場,人們不斷分析著巴沙爾的和平提議如何“毫無新意”,如何“脫離現(xiàn)實”,還有人說他在歌劇院講話“選對了地方”———一個“死定了的”總統(tǒng)還誓言清剿“恐怖分子和受外國支持的匪幫”,是歌劇式的幻想。但西方分析家也承認,在敘利亞內(nèi)斗中堅持21個月的巴沙爾政權看上去依然頑強,敘利亞駐華大使穆斯塔法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說,西方匆忙“布道”,急于攻擊巴沙爾的講話,也是迷醉于自說自話的幻象?!皼_突不會有勝利一方”,梵蒂岡教皇7日也加入“勸和”的隊伍。半島電視臺說,再打下去,敘局勢唯一能篤定的只有平民會繼續(xù)死傷。反對派拒絕“新和平倡議” “有真主、敘利亞和巴沙爾就足夠了!”“我們犧牲自己,用靈魂和鮮血保衛(wèi)你,巴沙爾!”6日大馬士革歌劇院,數(shù)十名擁護者在巴沙爾演講結(jié)束后一擁而上,他們揮舞著拳頭、高喊著口號,表達對總統(tǒng)的支持。對這一場景的描寫7日登上多家國際媒體,西方輿論場上充斥著對這種情感真實性的質(zhì)疑。英國《每日電訊報》駐大馬士革記者斯賓塞稱其為“精心設計的一幕”,“像極了卡扎菲2011年倒臺前在的黎波里享受擁戴的場景”。他還說,人們無法分清這些人是在表達對領袖的愛,還是對命運的恐懼,他們似乎需要為自己保留殘存的信念———我們沒有被領袖忘記。 對于巴沙爾6日講話中提出的三階段和平倡議(外部勢力停止資助武裝分子—舉行民族和解會議—舉行新大選、通過新憲法、實行大赦),伊朗外長7日表示“支持”,俄羅斯專家也說提議“不錯”。但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對此的評價是“脫離現(xiàn)實”,“不過是巴沙爾戀棧權力的又一次努力”。英國外長黑格則說巴沙爾這番“空洞的諾言騙不了任何人”。路透社說,巴沙爾的和平倡議為他招致了嘲笑。 歐美媒體也在配合華盛頓和倫敦的立場。美國《洛杉磯時報》說,巴沙爾清晰表明他無意下臺,并且想證明能主宰敘利亞21個月內(nèi)戰(zhàn)結(jié)局的人沒有別人,只有他自己。美國《時代》周刊說,巴沙爾痛罵反對派是“真主的敵人和西方的傀儡”,強調(diào)他只會跟“主人”而非“奴仆”談判,這才是他給西方和地區(qū)阿拉伯國家釋放的真實信號。英國《每日電訊報》說,巴沙爾在歌劇院大廳受到英雄般歡迎,同時又像是一名流行歌星在會見歌迷。文章說,如果反對派目前正四散逃竄,祈求原諒,巴沙爾宣布這些和平計劃能展示權威,但這不是敘利亞的現(xiàn)實,真正的問題不是反對派是否接受他那些“溫和建議”,而是這些人會想,他們?yōu)槭裁匆粋€“死定了的”總統(tǒng)談判。英國《經(jīng)濟學家》雜志則干脆在標題中咒罵巴沙爾“無恥”。 “發(fā)表這番空洞無物的演講只是為延續(xù)其政權和身家性命的緩兵之計”,沙特《利雅得報》7日的論調(diào)與歐美媒體很接近。敘利亞反對派“全國聯(lián)盟”副主席沙布拉6日將巴沙爾演講視為“對敘利亞人民再次宣戰(zhàn)”,反對派的不妥協(xié)也被外界視為意料之中。同日,敘利亞穆兄會指責巴沙爾是一個待審的戰(zhàn)犯。同為穆兄會出身的埃及總統(tǒng)穆爾西在接受CNN采訪時也被問及巴沙爾被送到荷蘭海牙受審的可能性,他回答說“敘利亞人民將做出決定”。 《洛杉磯時報》說,黎巴嫩《每日星報》編輯拉米在社交網(wǎng)絡上如此貶損巴沙爾“不現(xiàn)實”:敘總統(tǒng)在歌劇院演講選對了地方,因為他表述的都是歌劇式的幻想。巴沙爾與西方,誰在講真相? 7日,“下雨”、“炮聲”、“堵車”構(gòu)成了《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對大馬士革的全部印象。此前一天中午巴沙爾發(fā)表演講時,大馬士革市中心幾乎看不到行駛的汽車,市民大多守在電視機前聽總統(tǒng)演講。記者在敘工作期間的感受是,起碼在首都,巴沙爾依然享有很高的威望。 “粗略統(tǒng)計,大約30%的敘利亞人想吊死巴沙爾,另外30%的人支持他,還有超過30%的人渴望和平與安全,想過自己的日子,越來越擔心反對派(極端)的做法”。曾為巴沙爾父親阿薩德寫過傳記的英國敘利亞問題專家帕特里克這樣對《洛杉磯時報》說。他還說,巴沙爾的演講未必對反對派心理毫無影響,反對派中相當多的人會憎恨這樣的演講,誓言繼續(xù)戰(zhàn)斗,但也有人會產(chǎn)生懷疑,他們將不得不與政府談判。《洛杉磯時報》文章援引一名敘利亞活動家的話說,反對派在伊斯蘭意識形態(tài)上走得太遠了,反倒顯得巴沙爾很溫和,結(jié)果是,“我既不希望巴沙爾繼續(xù)在臺上,也不希望國家被恐怖分子接管。” “我覺得總統(tǒng)說的是事實”,大馬士革出租車司機穆罕默德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反對派武裝里“敘利亞自由軍”有兩種人,一種是敘利亞人,一種是外來恐怖分子,“我相信破壞敘利亞的都是外國恐怖分子,因為敘利亞人不會殺害敘利亞人”。他還說,改革應該慢慢來,不能一蹴而就。 敘利亞駐華大使穆斯塔法7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表示,西方媒體針對總統(tǒng)巴沙爾講話的這番嘲諷和惡評反而暴露出他們的焦慮,“這么長時間過去,西方幕后支持的武裝分子在戰(zhàn)場上占不到便宜,西方宣稱他們?yōu)榱藬⒗麃喨嗣?,可人民至今沒有離棄政府和國家”。穆斯塔法說,這種現(xiàn)實讓西方更急于“布道”,為其路線做推廣宣傳,可他們終究只能自說自話,“敘利亞人民將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蔽磥?,血腥之年? “人們原以為久未露面的巴沙爾去了拉塔基亞,那里是阿拉維派中心地帶,距離俄羅斯在塔爾圖斯的海軍基地也不遠。但巴沙爾用公開演講證實,他還在大馬士革,他不妥協(xié)?!庇睹咳针娪崍蟆?日這段文字似乎不是為稱贊巴沙爾堅定,而是想說他和當年的卡扎菲一樣“頑固不化”。在西方輿論場,巴沙爾政權倒臺只是個時間問題。德國《柏林日報》7日以“巴沙爾時日無多”為題說,敘總統(tǒng)的強硬不僅讓西方,也令俄羅斯絕望,現(xiàn)在是他應該下臺的時候了。 但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6日說,現(xiàn)在絕望的是敘反對派。文章說,近期敘局勢發(fā)生重大變化。反對派未能在內(nèi)戰(zhàn)中對政府軍取得決定性勝利,戰(zhàn)爭進入持久階段。很明顯,局勢不會按利比亞模式發(fā)展。同時也避免了外部對敘局勢的直接干預。經(jīng)過近兩年的流血沖突,反對派力量被大大削弱,反對派一直寄希望于西方和阿拉伯國家能站在他們一邊,但西方的有限支持讓他們失望,他們不得不重新儲備武器彈藥和資金以與政府軍繼續(xù)對抗。 “西方大國會不會軍事干涉敘利亞?”這個在2012年被媒體炒了無數(shù)遍的假設新年伊始又被英國《金融時報》列入“2013全球大勢預測”。該報給出的答案是“會”,并稱這一年是西方打破軍事干預敘利亞禁忌的一年。 2013年會是敘利亞最血腥的年份嗎?提出此疑問的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說,如今反對派在戰(zhàn)斗中拿下敘境內(nèi)不少重鎮(zhèn),但政府對權力的控制依然像過去一樣堅定,唯一清晰的是,敘利亞人民還將付出高昂代價,聯(lián)合國估計,已有超過6萬人在沖突中喪生,未來傷亡還會繼續(xù)。法新社說,教皇7日呼吁敘政府與反對派盡快對話,“再打下去,也不會有勝利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