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茗
內扎外凝法配合中藥內服治療痔38例
趙茗
痔;內扎外凝法;中藥療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共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齡34~62歲,平均41.3歲。均為三期痔,單純內痔11例,伴外痔14例,混合痔13例。痔核1.2~3 cm,平均2.4 cm。便血17例,痔核水腫7例,肛門腫痛13例,明顯墜脹感23例,肛周濕疹、瘙癢29例。
1.2 治療方法 術前3 d進無渣或少渣飲食,術前1 d服用通用湯(大黃、桃仁、木香、枳實、萊菔子等)瀉下通腑,術前清潔灌腸。
33例取側臥位,行肛周局部浸潤麻醉。5例混合痔行腰麻,取截石位或折刀位。鉗夾痔核向外牽拉,充分顯露痔核根部血管,圓針1號絲線縫扎。使用南京賽特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出產的多功能微波治療儀STW-Ⅳ(Ⅰ類B型),根據痔核大小,采用單極或雙極多點分次電凝,功率60~80 W,持續(xù)5~10 s。見電極周圍組織蛋白變性,發(fā)白或淡黃色即可。搔刮變性組織,見痔核底部組織,確認痔核完整去除,紫草油紗覆蓋創(chuàng)面。術后清淡少渣飲食,術后第2 d配合內服中藥潤腸消痔湯(火麻仁、槐角、地榆、大黃、蒲公英、茅根等)潤腸通便,涼血止血。
38例均一期治愈,疼痛、肛門墜脹等并發(fā)癥,一般在術后3 d左右消失。無1例出現(xiàn)大出血及局部明顯腫脹。伴發(fā)肛周濕疹、瘙癢者3~10 d緩解。術后隨診3~6個月,肛緣無贅生物,無1例出現(xiàn)肛門狹窄。術后每例2~6次換藥,平均4.3次。創(chuàng)面4~11 d愈合,平均7.2 d。
根據中醫(yī)以通為用的觀點,將中醫(yī)藥應用于手術前后。通用湯是以大黃為君,通里攻下,清熱解毒;桃仁為臣,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佐以木香、枳實、萊菔子等行氣導滯,共奏瀉下通腑,清理腸道之功。術中電凝視為熱邪侵襲,術后要求大便通暢,給予內服潤腸消痔湯,火麻仁潤腸通便泄熱為君,槐角、地榆、茅根涼血止血,減輕創(chuàng)面滲出,大黃、蒲公英清熱解毒抗炎,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痔的治療方法很多,如傳統(tǒng)的枯痔法、痔核套扎法,內扎外剝、PPH等,以及近年來廣泛應用的微波治療等。內扎外剝法為傳統(tǒng)手術方式,技術成熟,療效確切,其缺點是創(chuàng)面滲出多,愈合慢,疼痛持續(xù)時間長。術后繼發(fā)性出血是臨床上較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率約占痔手術的0.8%~4%[1]。微波治療近年來在臨床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有著獨到的療效。其主要是利用作用于組織的熱效應和磁效應,使組織細胞蛋白變性、凝固、壞死,使痔靜脈團凝固變性,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優(yōu)點是操作方法簡便、快捷,疼痛較輕;創(chuàng)面止血效果好,滲出少,無明顯出血現(xiàn)象;術后局部及全身反應小,并發(fā)癥少[2]。但手術時對探針的深淺、功率的大小、作用時間的控制存在主觀性,痔血管的凝固不確切,有大出血的危險。
本療法是內扎外剝術和微波相結合的新方法,綜合了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又克服了內扎外剝術后創(chuàng)面大、滲出多、換藥次數(shù)多及微波治療術后大出血潛在危險等缺點,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減輕患者的痛苦,療效肯定。
[1]肖慶,康明偉,漆偉,等,痔瘡術后大出血的原因和防治[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8(18):1689.
[2]吳蓮香,曾祥泰.微波治療儀治療痔瘡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6,7(11):98-99.
(收稿:2012-12-20 修回:2013-02-22)
(責任編輯 司呈泉)
R657.1+8
A
1007-6948(2013)05-0595-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3.05.045痔的治療方法很多,療效不一。我院自2004年6月—2009年5月采用內扎外凝術治療痔3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山東青島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外科(青島 266002)